扫码手机阅读

英格兰玫瑰

作者:大唐昭仪 | 分类:现言 | 字数:41.6万

3.踏上归途

书名:英格兰玫瑰 作者:大唐昭仪 字数:3269 更新时间:2024-10-12 09:20:56

中英两国虽然经过了两国关系的冰冻期,并已经于1972年恢复了外交大使级关系,但是早在1961年时就被关闭的上海领事馆并没有重新开放。因此,尽管殷爸爸和小念英只是英国的普通公民,但是正因为他们身上这些特殊的身份背景和所处的特定历史年代,使得殷爸爸的去世和小念英的归宿就变成了当时上海市政府里涉及“国际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交”级问题。

殷爸爸在医院里去世后,派出所的几位领导也相当重视,立刻将这个情况上报了上级单位,层层报告,当市里的领导接到这个消息后,专门就此问题还特别进行了讨论。随即在当时新成立不久的上海外事办的协调下,决定按照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想法将殷爸爸的遗体在他的故乡——上海就地火化,并将这个处理决定通过外交渠道通知了殷爸爸和小念英英国户籍所在地的英国当地政府。

英国当地政府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对上海市政府的这个处理结果表示了满意和感谢,并提出了要派人前来中国将小念英带回英国的决定。市政府的几位领导考虑到小念英在中国已经举目无亲,无人照料,况且她的生母也的确是英国人,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她的英国生母的确有权利行使对她的监护职责,将她送回英国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她的父亲在临终之际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回到英国,与她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因此,上海市外事办的工作人员便与英国政府中的相关人员经过几次相谈后,约定好了时间,准备择日将小念英送回英国。

当小念英要被送回英国的消息通过派出所的同志传到了弄堂里之后,整条弄堂里原本祥和的气氛立刻炸了锅:

“张家姆妈,听张同志讲,国家准备把英英送回英国去啦?可她才那么小,又刚刚没了爸爸,就这样把她送回去,实在让人不放心啊!”

“就是呀,可张同志讲,她现在还没成年,需要那个叫……叫什么……啊,是叫监护人监护的,她的妈妈还活着,所以必须把她送回到她妈妈身边去的!况且她的户口又不在中国,本来就在他们英国的啊,所以啊,只能这样把她送回去啦!真是作孽啊!”

“要么去和张同志说说,让他们把小姑娘留下来好啦?我们□□的时候都没饿死活下来了,现在条件比那时好那么多,还怕养不活这么个小姑娘?社会主义还会饿死人?不可能的嘛!就让她在这条弄堂里的每户人家里住上一个月,轮流着养,吃百家饭么也能把她养大嘞!何必千里迢迢的再送回去?他爸爸当年带着她回来,不就希望她长在中国的吗?否则干吗还千辛万苦的回来呢?可见那里的生活啊,肯定没我们这里好!现在送她回去,不等于是‘送羊入虎口’嘛!”一个上了年纪的爷爷有些义愤填膺的说道,似乎很对政府的这个决定不满。

“这个是国家的决定,有长远打算的,你们不懂啊,不要乱说!”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对老人说的话大有不屑一顾的味道。

“唉,真是作孽死了!你看这几天,小姑娘在家里连一点声音都没有,我真怕她出事,叫我们阿四头去陪着她,天天给她送饭去,可小姑娘天天哭啊,饭也不吃啦,两只眼睛又红又肿的,我真怕她哭坏了眼睛啊!”住在小念英隔壁的李奶奶也不住的叨念着,说着说着,掏出了手帕抹了抹眼泪,为这样一个乖巧的小女孩遭遇如此不幸而深感同情。

“是呀,她在我们这里也住了那么多年了,好歹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个困难还能搭把手,可今后她回了英国,谁去帮她啊!这些日子学校里的老师、派出所的同志都轮流陪着,照顾她起居,想想也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有我们政府好啊,这么为她考虑,要是她回了资本主义国家,怎么可能享受到这一切呢?”

众人在弄堂里议论纷纷,小念英则还是静静地坐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一声也不吭。昨天从殡仪馆里回来的时候,她已经从派出所阿姨口里得知了不久之后,英国政府就会派人来接她回去。对于这个决定,她无能为力,因为她知道自己还小,说的话没有任何作用。即使她说了不想回去,想留在这里,大人们也只会当她是在宣泄一种无助的情感而不予理会,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是无言的遵从。

让她最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爸爸也会想让她回英国去?!既然希望她回去,那为什么当初要来中国呢?在她的心里,儿时在英国的生活带给她的都只是一些模糊的影子,能回忆的起来的都是些不快乐的日子,这样的国家还值得自己回去吗?自己在这样的国家里,还能得到快乐吗?

她缓缓地抬起头,默然地看着墙上挂着的爸爸的遗像,大大的眼睛里满是疑问和迷茫。维多利亚•韦尔斯利,这个爸爸去世前告诉她的一个陌生的外国名字,是妈妈的名字吗?她的妈妈?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机会念到过这个单词,那么她的妈妈会是什么样呢?为什么妈妈当初会离开爸爸,为什么妈妈会不要自己呢?妈妈现在在哪里呢?是不是她回去之后,就能见到妈妈了呢?很多很多的问题萦绕在心头,可唯一能做解答的爸爸却永远的离开了她,这些问题只能靠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去慢慢摸索着寻找答案了。

不久之后就要离开这里了啊!小念英环视着房间中的一切,看着熟悉的摆设,闻着空气中那甜甜地红烧肉的香味,耳边传来邻居叔婆阿姨们为自己莫测的前途而热心的议论之声,想到要好的同学,老师,学校,以及自己曾经热切期待的,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一股浓浓地不舍之情充溢在自己的心间。

真的就要这么离开了吗?自从来到中国,她根本没想过有一天会突然这样仓促的离开这里,她真的以为自己会和爸爸一起就这样平淡却幸福的生活下去,真的从来没想过啊!

在定了归期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得知小念英归国在即的所有同学、老师还有邻居们都象约定好了似的,纷纷来到小念英的家里和她告别。大人们拉着她谆谆叮嘱,似乎有永远也关照不完的不放心;同龄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再向她表达着离别的伤感:

很多女孩子们都拉着她的手哭得眼睛通红,有些人还特地带了许多自己亲手做的小礼物送给她;男孩子们虽然没有哭,但都表情严肃而奇怪的站在大人们的身后,即使是平时出了名调皮捣蛋的“皮大王”们,这时也是异常的安静,很不舍地看着几个热心的邻居帮她收拾东西,打包行李。在这些孩子心里,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依依难舍”,也是第一次对“别离”有个更深的理解。

6年的同窗,同学间积累起来的情谊也是真挚而温暖的,让小念英度过了童年中第一个美好的求学时代;6年的邻里之情,这条小小的弄堂里积聚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她生命中最痛苦的岁月里成为了她最好的疗伤之所。他们,这些平实而普通的善良的人们,让小念英第一次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世上美好的真情,也同时看到了坚强生活下去的目标。

1984年8月20日,这天是小念英约定回英国的日子。一大早,邻居们、同学们、老师们都早早地来到弄堂口静静地等待着。尽管上海八月里的高温天气让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开始沁出点点汗水,但没有人抱怨什么,他们依旧翘首等待着,因为他们一定要亲自目送与他们相处了6年之久的小念英的离开。

片刻之后,小念英在派出所同志、上海外事办人员以及从英国专程赶来的接送人员的陪同下,带着满心的不舍,抱着要好同学送的洋娃娃,离开了自己住了6年的小屋。临行前,小念英再次回头望着自家那挂着风铃的窗口,想到就此的分离,泪水也禁不住自脸上划落了下来。

慢慢地走到弄堂口,看着夹道送行的这些邻居、同学、老师们那真诚而熟悉的面容,小念英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感动,非常郑重地向所有人鞠了一个躬,用坚定异常的声音道:“谢谢你们,我不会忘记你们的。”随即,被小念英这个突然的举动感动的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送声:

“英英啊,有空回来看我们啊!”

“是啊,别忘了我们啊……有空就回中国来看看吧!”

“好好生活下去,要坚强啊!如果英国那里过的不开心了,就回来,记得有我们呢!”

“……”

大家热烈的掌声、热情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不但抚慰着小念英孤单而寂寞的心,也给予了她对今后生活的莫大勇气!是啊,有这些好心的人们做她的坚强后盾,她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上午十点四十五分,小念英带着所有人对她的祝福和希望,带着对未来生活的些许不安以及即将见到亲生母亲的一丝期待,与英国来接她的丽迪亚小姐一起登上了返回英国的班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生活正在前方在等待着这个小女孩,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