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魏
作者:老周不庄 | 分类:历史 | 字数:110.3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1章 新老搭配
虽说郭统的死是件小事——除了脸上不好看之外,对实际战事的影响有限——但郭统为什么会死,却产生了不少的震动。
包括曹芳本人在内。
他意识到,这可不是演兵的北军校场,而是真正的战场。
会死人的。
他再次提醒自己,不能浪,不要手里握了一把刀就蠢蠢欲动的想砍人,对面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手里的刀也不是吃素的。
一群年轻人自顾沉默,只有老臣蒋济从容自若,眼中带着一丝欣慰。
他也有过这样的年纪,能将这样的人生经验传给这群后生,帮他们戒骄戒躁,平稳度过这段时间,也算是人生的一桩成就。
尤其是看到天子时,他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
天子生长于深宫,却比王广、钟会等人更沉稳,非常难得。
天佑大魏,降此英主,或许太祖、烈祖未能完成的事业,可以由天子来完成。
身为寒门出身的四朝老臣,他太清楚这个时代的症结了,只是从来没想过有解决的可能。
连雄才大略的太祖曹操抗争了一辈子,前后发了三道求贤令,最后都不得不向世家让步,默认了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如今九品中正制已经推行三十年,世家在朝堂互相声援,私下里互结婚姻,盘根错节,后世之君又能如何呢。
看不到希望,他只能选择明哲保身。
可是从天子身上,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天子年轻却坚忍,目标明确却不急于求成,不尚空谈却勇于行动,而且帝王心术娴熟,依稀有汉武帝的风范,也许能力挽狂澜,完成太祖的未竟功业。
作为老臣,他有责任扶天子一程。
作为犯过错的老臣,他更应该抓住这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等了一会,蒋济轻咳一声。“陛下,郭淮父子偶尔受挫,本无关大局。扬州刺史诸葛诞却有急功近利之心,受此挫折,难免急躁,更为诸葛恪所乘。为万全计,陛下当下诏禁其冒进。”
曹芳回过神来,看向王广等人。
王广、钟会没吭声。
中兵尚书郎王濬说道:“太师所言甚是。只是扬州刺史受征东将军节制,陛下虽亲至,亦不宜直接给扬州刺史下诏,还是下诏征东将军,由征东将军下令更好一些。”
曹芳觉得有理。
这次虽然亲征,但他并不需要战功。只要能打赢,不管是谁指挥的,他都是受益者。相反,征东将军毋丘俭刚刚到任,正需要一场真正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直接给诸葛诞下诏,会影响毋丘俭的部署,让毋丘俭无所适从。
曹芳再次看向蒋济。
身为老臣,蒋济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却还是提议他直接下诏给诸葛诞,是一时口误,还是别有用意?
蒋济微微欠身。“士治所言自有道理,只是不够周全。”
王濬拱手道:“还请太师指点。”
蒋济转头四顾,看着一群年轻的面庞,心中欣慰。
这些人不是名臣宿将子弟,就是天子挑选出的寒门英俊,将来都是朝廷的栋梁。能够指点这些人军事,于公于私,都是难得的机会。
“士季,你还记得涿郡张特吗?”
钟会略作思索。“记得,张特字子产,涿郡人,建安十三年生人,太和元年受中书举荐为将,正始四年改任扬州。”他皱了皱眉。“他现在是合肥守将?”
蒋济笑笑。“士季不愧是过目不忘,连张特的履历都记得这么清楚。”
钟会心中欢喜,脸上却没什么表现。
徐霸等人互相看看,都有些惊奇。
这钟会的记忆果然出色,正始四年的档案,他都记得这么清楚。
蒋济接着说道:“张特是涿郡人,出身寒素,对经学也没什么研究,更不会谈玄论道,却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忠勇过人。当初夏侯玄看中了他,转他到扬州,就是希望他能协助诸葛诞军事。但是很可惜,诸葛诞未能体会夏侯玄的深意,对张特并不看好,有一段时间甚至想将他退回护军。”
曹芳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明白了蒋济的担心所在。
张特是夏侯玄安排去帮诸葛诞的人,诸葛诞就算不喜欢张特,也要给夏侯玄留面子。他将张特退回护军,等于说夏侯玄不识人。
但夏侯玄虽说有浮华之名,却是知了名的识人。他相中的人才,几乎没有不胜任的。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诸葛诞华而不实,或者对寒门、武人有偏见。
既然如此,他对郭淮同样可能有偏见。在郭淮能帮他建功的时候,他或许还能容忍,一旦觉得郭淮也不过如此,或许就没那么容气了。
加夏侯玄的面子都不给,诸葛诞还会在乎郭淮?
再加上对毋丘俭的排斥,他很可能违背毋丘俭军令,擅自发起攻击,甚至逼着郭淮卖命。
如果郭淮因此死了,名声受损的可不仅仅是毋丘俭,还有他这个天子。
会有人说,是他借刀杀人,逼死了郭淮。
经过蒋济这么一提醒,众人也意识到诸葛诞的潜在危险,不再反对。
很快,由虞松草拟诏书,迅速发往合肥,命令诸葛诞稍安勿躁,不可被一时得失所惑,草率进攻。
与此同时,曹芳又下诏安抚郭淮,让他节哀,不要有心理负担。
至于毋丘俭那里,曹芳则没有用诏书这么正式的方式,而是让毋丘甸出面,向毋丘俭解释,以免毋丘俭心生嫌隙。以毋丘俭的心智,应该能理解他这么用的苦衷。
有蒋济主持,钟会、王广等一群年轻后辈具体执行,行在的各项事务有条不紊。
曹芳一边进军,一边视察沿途的军屯,接见屯垦的将士以及百姓,大刷存在感,以温仁的形象示人,赚了一波民心。
一路上,不断有人请见,有人只是贡献方物,有的则是推荐人才,更有毛遂自荐的。
其中就包括刚从涿郡赶来的张华。
张华早就收到了朝廷征召的文书,但他一直没有应征。直到收到天子亲临徐邈家看望徐邈,然后徐邈的儿子、女婿积极入仕的消息,才从涿郡起身。
张华很年轻,今年才十八岁,嘴上的毛还没长齐。
钟会知道曹芳看重张华。第一眼看到张华时,他怀疑是不是搞错了,眼前的张华并非天子看重的张华,只是一个同名的人而已。
稍微一交流,钟会立刻惊为天人。
张华简直是个全才,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即使自负如他,也不得不赞一句高明。
可是相比于张华,天子识人的高明更让他惊骇。
张华这么年轻,又没什么名声,天子是怎么知道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