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 分类:武侠 | 字数:226.3万

第86章 穆天子传·周穆王见西王母

书名: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字数:1945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40

《穆天子传·周穆王见西王母》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1]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2],□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3]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4]。

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

徂[5]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6]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天子遂驱升于弇山[7],乃纪名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注释:

[1]圭(ɡuī):瑞玉,上圆下方。璧:环形瑞玉,孔与边各约三寸。[2]好献:献之以结恩好。锦组:彩色丝绦。纯(tún):丝绵布帛的一股。[3]将(qiānɡ):愿、请。[4]比:等到。而野:你所管辖的区域。[5]徂(cú):往。[6]於(wū):古“乌”字。[7]弇(yǎn)山:即崦嵫山,相传为日出之处。

赏析:

鉴赏本文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文中的人物关系。一些外国学者和近年来国内一些小说词典在谈到这篇故事时,往往将文中周穆王和西王母解释为恋人关系。理由就是二人在一起喝过酒,赋过诗,因此就不免产生一些罗曼蒂克的猜想。而故事中所述的这次周穆王西征也就成了一位风流天子纵佚游猎的韵事。这至少是一个误会,所以顾实先生指斥这种说法为“野鄙之言”。20世纪30年代顾实在《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中又对文中“我惟帝女”的“帝”字理解为周穆王,从而将二人的关系定位为父女关系;并认为穆王这次西征的一个目的,是去看望巡视被封在西域的女儿及其领地。这虽然能够自圆其说,但将“帝”理解为周穆王一说仍然为大多数学者所不赞同。因为从晋代郭璞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帝”是指天帝。因而周穆王与西王母是两位国君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很难解释周穆王为什么对西王母如此礼遇。

那么这一东一西的两位国君为什么走到了一起,而且又是周穆王主动找到西王母呢?从《山海经》等先秦文献材料来看,西王母本来是神话中的半人半兽的怪物,但后来就成了具有真实性的历史人物。其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她和周穆王的历史性会见。《竹书纪年》中提到周穆王于十三年和十七年两次西征见西王母,西王母曾一次东来见周穆王。而在其他一些先秦典籍中,西王母往往是能够给圣王带来智慧和吉祥的保护神。如《荀子·大略》:“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既然从尧舜的传说时期就有了圣王从学于西王母的故事,那么周穆王去拜访西王母显然是为了寻求治国安邦的策术。这一点,在本篇故事中完全可以得到证明和解释。

在这段文章之前,《穆天子传》卷二的末尾记载周穆王于癸亥日(二十七)来到西王母之邦。本篇开头到“西王母再拜受之”详细介绍了两位国君见面时的正式礼节。“吉日甲子”是指二十八日。对日子的精心选择,表明穆王对这次访问的高度重视。再从穆王带给西王母的礼物“白圭”和“玄璧”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西王母的极度礼遇。《周官》和《考工记》中有关于天子执圭以朝诸侯的记载,但只是用圭,没有提到和璧一起用。到了《管子·形势》《墨子·明鬼》《墨子·尚同》中,出现了“圭璧琮璜,币帛牺牲以飨鬼神”的记载。说明人们以圭璧同用的方式表达对鬼神天帝的虔诚,而对诸侯只用其中之一即可。在《穆天子传》其他卷中,虽然也提到穆王见其他诸侯的故事,但都没有提到送礼,更没有提到圭璧同用。而唯有西王母得到了只有人们顶礼膜拜的鬼神才可以得到的圭璧,难怪西王母对此十分感动,“再拜受之”。

第二天二人欢宴瑶池。在西王母给穆王的谣辞中,似乎还隐约地包含着对其作含情脉脉的猜忖,但它却被穆王的答词给冲淡了。穆王明确表示,回到东土以后,要与周边邻国和平相处,并使国泰民安。在最后西王母为穆王的吟辞中,进一步证明了他们之间的政治伙伴协作关系。吟辞凡十二句,六句为一个单元,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个单元为西王母自述经历。意思是我作为天帝的女儿,奉命来到西土,尽管这里荒漠野悍,与虎豹群居,但我没有辜负天帝的使命,在这里成就了王业。第二个单元为西王母以己推人,说什么时候你那里的臣民能够像我受天帝派遣一样,离你而去,另辟天地。这是我对你的衷心祝福,也是苍天的意志。

从这些应答谣辞来看,他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显然和双方的国君地位及其政治前途有关。他们或许有些男女之情,但从这段文字本身来看,至少反映出他们没有因为私情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事业。所以,有些小说词典将这段文字中的周穆王说成是一个淫游佚猎、嗜酒好色、多情多才的风流天子形象,很可能是受了某些咏史诗,如李商隐的《瑶池》的影响,实在是委屈和冤枉了这位雄才大略的圣明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