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 分类:武侠 | 字数:226.3万

第131章 尚书·虞书·尧典

书名: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字数:10437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40

\u003cheader\u003e\u003c/header\u003e\u003carticle\u003e\u003cp idx\u003d\"0\"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0\"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u003e作者:【先秦】佚名\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2\"\u003e曰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2],钦明文思安安[3],允恭克让[4],光被四表[5],格于上下[6]。克明俊德[7],以亲九族[8];九族既睦,平章百姓[9];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10]。\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2\"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2\"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3\"\u003e注释:\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3\"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3\"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4\"\u003e[1]曰若:金文常见,或作“雩若”“粤若”“越若”,句首语气词,无义。稽古:查考往事。稽,考察。 [2]帝:史家之称,三皇五帝是史家构拟的上古帝王世系。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皇、帝和王,此处“帝”实为部落联盟首领。尧:号放勋,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着名部落首领,属陶唐氏,所以又称唐尧。本书一切专名仍沿用经文。 [3]钦:恭敬节俭。郑玄说:“敬事节用谓之钦。”明:明察。郑玄说:“照临四方谓之明。”安安:温柔宽容的样子。《尚书考灵曜》作“晏晏”,郑玄注:“宽容覆载谓之晏。”《尔雅·释训》:“晏晏,温和也。” [4]允:确实,的确。克:能。让:谦让。 [5]被:遍及。四表:四方,四海之外。 [6]格:通“各”。各,甲骨文义作“来”“至”。上下:指天地。 [7]俊:杰出,才智超过一般的人。《说文》:“俊,才千人也。” [8]亲:使动用法,义为“使……亲近和睦”。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九代。泛指至亲。 [9]平:实为“釆”之形讹,义为分别、辨别。《说文》:“釆,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读若‘辨’。”详见惠栋《九经古义》。章:彰明。百姓:指百官。孔疏:“百姓谓百官族姓。” [10]黎:众。於:代,递。《尔雅·释诂》:“於,代也。”时:善。雍:和睦。\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4\"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4\"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5\"\u003e第一段,概述尧的品德和功绩。\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5\"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5\"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6\"\u003e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分命羲仲,宅嵎夷[5],曰旸谷[6]。寅宾出日[7],平秩东作[8]。日中[9],星鸟[10],以殷仲春[11]。厥民析[12],鸟兽孳尾[13]。申命羲叔,宅南交[14]。平秩南讹[15],敬致[16]。日永[17],星火[18],以正仲夏。厥民因[19],鸟兽希革[20]。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21],平秩西成[22]。宵中[23],星虚[24],以殷仲秋。厥民夷[25],鸟兽毛毨[26]。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27]。平在朔易[28]。日短,星昴[29],以正仲冬。厥民隩[30],鸟兽氄毛[31]。帝曰:“咨[32]!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33],以闰月定四时[34],成岁。允厘百工[35],庶绩咸熙[36]。”\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6\"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6\"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7\"\u003e注释:\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7\"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7\"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8\"\u003e[1]乃:关联副词,于是。羲、和:尧时制定历法的官。马融曰:“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 [2]若:顺从。昊:广大。 [3]历:推算。象:取法。《楚辞》王逸注:“象,法也。” [4]人:本作“民”,唐天宝三载卫包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见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 [5]嵎夷:地名,在东海之滨。 [6]旸(yáng)谷:相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说文》:“旸,日出也。” [7]寅:敬。宾:傧,导。 [8]平秩:辨别测定。 [9]日中:昼夜等长,指春分日。 [10]星鸟:指南方朱雀七宿。因呈鸟形,故称“星鸟”。 [11]殷:正,确定。仲:每季度中间的一个月。 [12]厥:其。析:分散。 [13]孳尾:生育繁衍。孔传:“乳化曰孳,交接曰尾。” [14]交:交趾,地名。《墨子·节用》《韩非子·十过》都说:“尧治天下,南抚交趾。” [15]讹:运行。《诗经·小雅·无羊》:“或寝或讹。”毛传:“讹,动也。” [16]致:回归。 [17]日永:夏至日白天最长。永,长。 [18]星火:大火星。东方青龙七宿之一,夏至日黄昏出现在南方。 [19]因:就,指就高地居住。《吕氏春秋·仲夏纪》《礼记·月令》都说:“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20]希革:稀毛。希,通“稀”。郑玄说:“夏时鸟兽毛疏皮见。” [21]饯:用酒食送行。《尚书易解》:“践,送也。”纳日:入日,落日。《尚书大传》作“入日”。 [22]西成:太阳西落的时候。《皋陶谟》郑玄注:“成,终也。” [23]宵中:夜昼等长,指秋分日。 [24]星虚:星名。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25]夷:平,指到平地居住。 [26]毨(xiǎn):羽毛更生。 [27]幽都: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28]在:察。见《尔雅·释诂》。朔:北方。易:改易。这里指运行。 [29]星昴:星名,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30]隩(yù):通“奥”,室。这句话是说:民避寒而入室内。 [31]氄(rǒng):细毛。 [32]咨:《玉篇·口部》:“咨,咨嗟也。”表感叹。 [33]期(jī):一周年。有:连词,通“又”,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 [34]闰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需时二十九天多。一年十二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共计三百五十四天,比一年的实际天数少十一天多。因此必须安排闰月。 [35]允:用。《经传释词》:“家大人曰:允,犹用也。《书·尧典》曰‘允厘百工’,言用厘百工也。”厘:治理。百工:百官。 [36]庶绩咸煕:许多事情都兴办起来。庶,众。咸,范围副词,都。熙,兴。庶绩,受事主语。\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8\"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8\"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9\"\u003e第二段,记叙尧分命羲氏、和氏制定历法节令。\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9\"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9\"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0\"\u003e帝曰:“畴咨若时登庸[1]?”放齐曰[2]:“胤子朱启明[3]。”帝曰:“吁[4]!嚚讼可乎[5]?”帝曰:“畴咨若予采[6]?”驩兜曰:“都[7]!共工方鸠僝功[8]。”帝曰:“吁!静言庸违[9],象恭滔天[20]。”帝曰:“咨!四岳[11],汤汤洪水方割[12],荡荡怀山襄陵[13],浩浩滔天[14]。下民其咨[15],有能俾乂[16]?”佥曰:“於[17]!鲧哉[18]。”帝曰:“吁!咈哉[19],方命圮族[20]。”岳曰:“异哉[21]!试可乃已[22]。”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0\"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0\"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1\"\u003e注释:\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1\"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1\"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2\"\u003e[1]畴:疑问代词,谁。咨:句中语气助词,无义。若:善,治理好。时:四时。登庸:提升,任用。《尔雅·释诂》:“登,升也。”马融说:“羲和为卿官,尧之末年皆以老死,庶绩多阙,故求贤顺四时之职,欲用以代羲和。” [2]放齐:与下文驩兜、共工皆为尧臣,皆列于四凶。 [3]胤:后嗣。朱:丹朱,尧的儿子。启明:开明。 [4]吁:叹词,惊叹中又带有否定的语气。 [5]嚚(yín):不说忠信的话。《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讼:争,好争辩。 [6]采:事。《皋陶谟》“载采采”,《史记·夏本纪》作“始事事”。 [7]都:叹词,《书集传》:“都,叹美之辞也。” [8]共工方鸠僝(zhuàn)功:共工防救水灾,已具功绩。方,通“防”。鸠,通“救”。《说文》引作“救”。僝,马融说:“具也。” [9]静言:巧言。《汉书·翟方进传》:“静言令色,外巧内嫉。”庸:时间副词,经常。《尔雅·释诂》:“庸,常也。”违:邪僻。 [10]象恭:貌似恭敬。滔天:弥漫接天,形容气性高傲。滔,漫。 [11]四岳:官名,主持四岳的祭祀,为诸侯之长。 [12]汤(shāng)汤:水大的样子。方:遍,范围副词。孙星衍说:“‘方’与‘旁’通。《说文》云:‘旁,溥也。’”割:通“害”。孔传:“割,害也。” [13]荡荡:叠音词,水广大的样子。怀:包围。襄:上,涨上,漫上。 [14]浩浩:叠音词,水势远大的样子。滔天:巨浪接天,形容水势汹涌澎湃。 [15]其:语气副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应当、必定。 [16]有能俾乂:意即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人吗?俾,使。乂,治理。也有学者认为《尚书》无“者”字结构,“能俾乂”相当于“能俾乂者”。 [17]於:叹词,《助字辨略》:“又音‘乌’,叹美辞也。《书·尧典》:‘佥曰:於!鲧哉!’疏云:‘於,即呜字,叹之辞也。’” [18]鲧:尧的大臣,禹的父亲。哉:语气词,表示商度语气。《舜典》“佥曰:垂哉”及“佥曰:益哉”之“哉”同。 [19]咈(fú):违背。哉:语气词,这里表示陈述语气。 [20]方命:郑玄说:“方,放。谓放弃教命。”圮(pǐ):毁坏。《尔雅·释诂》:“圮,毁也。”族:族类。 [21]异:举。哉:语气词,这里表示祈使语气。 [22]试可乃已:江声说:“试、已,皆用也。言用之可乃用尔。”又,此句《史记·五帝本纪》作“试不可用而已”。钱大昕说:“古人语急,以‘不可’为‘可’。”可备参考。\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2\"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2\"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3\"\u003e第三段,记叙尧选拔官吏的情况。\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3\"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3\"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4\"\u003e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1],巽朕位[2]?”岳曰:“否德忝帝位[3]。”曰:“明明扬侧陋[4]。”师锡帝曰[5]:“有鳏在下[6],曰虞舜。”帝曰:“俞[7]!予闻,如何?”岳曰:“瞽子[8],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9],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10],观厥刑于二女[11]。”厘降二女于妫汭[12],嫔于虞[13]。帝曰:“钦哉!”\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4\"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4\"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5\"\u003e注释:\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5\"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5\"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6\"\u003e[1]庸:用。 [2]巽:通“践”,《史记·夏本纪》作“践”。《礼记·中庸》“践其位”,郑玄注:“践,犹升也。” [3]否(pǐ):鄙陋。《史记·五帝本纪》作“鄙”。忝:辱,谓配不上。 [4]明明:前“明”字,动词,明察;后“明”字,名词,贤明的人。扬:推举。侧陋:疏远隐匿,指地位卑微的人。 [5]师:众人。锡:赐,这里指献言。《尚书易解》:“古者下对上亦称锡,犹今言贡献。” [6]鳏:疾苦的人。《尔雅·释诂》:“鳏,病也。”“病”有“苦”义,《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7]俞:叹词,表示应答。《尧典》中的叹词“俞”皆用于对话。李学勤指出,传世文献中,“俞”作为叹词,见于《尧典》《舜典》《皋陶谟》《益稷》及伪古文《大禹谟》,先秦别的古籍少有此用法;而甲骨卜辞中也有“俞”作为叹词的用例,可证《尧典》来源很古。 [8]瞽:盲人。指舜的父亲乐官瞽瞍。瞽,《史记·五帝本纪》引作“盲”;瞽子,引作“盲者子”。 [9]以:介词,因为。烝烝:叠音词,厚美。《诗经·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毛传:“烝烝,厚也。”《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烝哉。”《韩诗》谓:“烝,美也。” [10]女:嫁女。时:通“是”,代词,此处意谓“这个人”。 [11]厥:其。刑:法,这里指法则。《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毛传:“刑,法也。”二女:尧的女儿娥皇、女英。 [12]厘:命令。妫(guī):水名。汭(ruì):水湾。 [13]嫔:妇,这里指嫁于虞舜为妇。\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6\"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6\"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7\"\u003e第四段,记述四岳推荐舜、尧考察舜的情况。\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p_idx\u003d\"\"\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7\"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7\"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8\"\u003e点评:\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8\"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8\"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19\"\u003e典是《尚书》的重要体式。《说文》解释“典”的字形象册在几上,故云:“大册也。”“五帝之书也。”《尧典》是记述唐尧美德和功绩的政史资料,确切的成书年代目前尚不可考。开篇“曰若稽古”,说明不是实录,是后人考述古事。\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19\"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19\"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20\"\u003e《尧典》是中国上古史的奠基篇。中国古代的帝王世系由《史记》的《五帝本纪》建构。《五帝本纪》的史料来源就是《尧典》《舜典》全文,再辅以战国末的《五帝德》和《帝系姓》的相关材料。\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20\"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20\"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21\"\u003e《尧典》也是中国政书的最早篇章。《尧典》反映了政统古老的禅让制度。最高权力如何交接,是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文献记载古代中国曾出现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交接制、禅让制和世袭制。相比较而言,禅让制具有民主性质,继任者需要经过推荐和考察,选择的条件也不是仅仅根据贵贱和社会关系。尧老了,谁继任?尧打算让位于四岳而不是儿子丹朱;四岳谦让,一致推举舜。舜当时还是一个平民,家庭成员皆非善类,其父不依德义,母亲不言忠信,弟弟傲慢无礼,舜都能与他们和谐相处。四岳认为舜有孝行美德,一定能够治理好天下。尧很慎重,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观察舜的私德内美,后来又让舜管理各种事务,观察舜的才智能力,确信舜德才兼备,才把权力交给舜。禅让制不仅见于《尧典》,还见于先秦的儒家墨家文献。出土文献也有记载,诸如,郭店楚简的《唐虞之道》和《穷达以时》,上博简的《容成氏》和《子羔》。这些记载展现了《礼记·礼运》“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大道之治,成为人们孜孜向往的美政。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几千年的世袭帝制时代,有些王朝不仅开国要举行隆重的禅让仪式,如商汤三让,秦汉迄清甚或数十次出现过禅让,如汉献帝刘协禅让,当然多数禅让都是被迫的。也有不少史料记载唐虞禅让不是史实,《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韩非子·说难》认为唐虞夏商周的政权交接充满血雨腥风:“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这些记载完全颠覆了正统儒学的史学观。但研究证明,尧时不是“家天下”,部族联盟首领不得专权擅行。此外,后世少数民族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都曾实行过首领出于公推的制度。因此,远古的禅让应有史实基础,只是未必如文献记载得那样美好。\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21\"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21\"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22\"\u003e《尧典》还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小的氏族发展成大的部落,部落之间的联系形成更大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部落联盟会议。部落联盟的任何重大决策都必须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决定,部落联盟首领不能独断专行。美国着名学者摩尔根称这一部落联盟机构为“军事民主制”。《尧典》记载了一次部落联盟会议,会议的主持者是部落联盟领袖尧,出席会议的是各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四岳十二牧。会议的议题是选拔各方面管事的人才。首先选拔治理历法的人。放齐推荐尧的儿子丹朱,尧以为丹朱说话虚妄,喜欢争辩,予以否定。然后选拔治理政事的人。兜推荐共工,尧以为共工花言巧语,阳奉阴违,予以否定。最后选拔治理洪水的人。众人推荐鲧,尧认为鲧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也予以否定。但是四岳十二牧坚持建议任用。部落联盟领袖和四岳十二牧之间关系融洽,完全平等,会议充满民主气氛。放齐、兜推荐丹朱、共工,尧可以据理否定;四岳推荐鲧治理洪水,尧虽然不同意,但仍然必须依从四岳十二牧的决定。\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22\"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22\"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23\"\u003e《尧典》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学价值。人类从畜牧社会走进农耕社会,迫切需要根据季节耕种收获,便留心观察天象物候。《尧典》则是人类“观象时代”观象记时的最早文献记录。《尧典》关于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记载,已为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科学通报》1951年第3期)一文中论定《尧典》的“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则是阴阳历合用,比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的历法更为先进。观象记时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同构的宇宙认知模式。认识天文制定历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人们在掌握宇宙秩序及其运动规律的过程中,会触类旁通,对应人间社会秩序及其运动规律。《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后世“天人合一”学说与“历象授时”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23\"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23\"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24\"\u003e《尧典》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些重要思想、观点的源头。儒家“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政治哲学思想的系统论述见于《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尧典》第一节赞颂尧的品德:“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明俊德”就是“修身”,“亲九族”就是“齐家”,“平章百姓”就是“治国”,“协和万邦”就是“平天下”。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克明俊德”,才能“以亲九族”;“九族既睦”,才能“平章百姓”;“百姓昭明”,才能“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尧典》与《大学》论证逻辑的惊人相似之处证明《尧典》是《大学》的理论源头。\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p idx\u003d\"24\" p_idx\u003d\"\"\u003e\u003cblk p_idx\u003d\"24\" e_idx\u003d\"0\" e_order\u003d\"25\"\u003e西汉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中的《尧典》,包括下篇《舜典》的内容。本书则依孔传古文《尚书》分为两篇。\u003c/blk\u003e\u003c/p\u003e\u003c/article\u003e\u003cfooter\u003e\u003c/footer\u00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