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悟道大学

作者:疯癫悟道 | 分类:都市 | 字数:400.6万

第1444章 不变

书名:悟道大学 作者:疯癫悟道 字数:2911 更新时间:2025-02-03 02:03:54

“哦!”

“对了!”

“华医生,你能够治疗他们的病毒,那么你也应该可以治疗其他人的病毒吧!”

解决了失踪人口问题之后,普华才想起了病毒感染的事情。

“部长,我能够治疗他们三人的病毒那也是有原因的。”

“他们三人身体里的病毒是前期的,比较弱。”

“所以,很容易治疗。”

“而病毒通过原生态而发生了新变异,那就十分困难了。”

“不过,这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我也可以把这些新病毒治疗好的。”

华明心拍了拍胸膛认真道。

“好,好,好!”

“只要你能够治好这些病毒,那么你就是我们O国的大功臣。”

听到这个回答,普华仿佛看见了希望。

“那好!”

“我现在就去准备准备。”

“等等!”

“华医生,现在我们政府已经拜托了皮特专家来研究病毒疫苗。”

“他是典型的西医。”

“而你是中医。”

“所以,我想看看你们两人谁更快研究出解药出来。”

“华医生,你可要加油啊!”

普华鼓励道。

“嗯!”

“放心好了!”

“这场比赛我赢定了。”

说完,华明心就自信转头离开了。

“李老弟,你说这场比赛谁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啊?”

此时,普华对这个问题十分要求。

“那肯定是华夏中医!”

“哦!”

“为什么啊?”

“李老弟,你这么肯定,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理由吗?”

普华好奇问道。

“那是当然的。”

“西医只是比较肤浅的东西。”

“它很多内容都是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的。”

“而中医却是华夏人民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这就好比现代医学做实验一样。”

“那是通过十几代人用生命和身体来验证的。”

“只是没有明确的计数罢了。”

“而且现代西医可没有研究过,药为什么能够治疗疾病的问题?”

“更没有研究过,人为什么会生病的问题。”

“当然,即便有一些人研究过,那也是比较表面的认知。”

“中医的理论那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推演和论证过的。”

“这是比较严谨的生命科学。”

“就拿这次的病毒来说吧!”

“西医研究的是变化的东西。”

“可是,要知道任何事物那都是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

“追求变化的东西,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华夏智慧追求的是变化里面不变的东西。”

“所以,只要解决不变的东西,那么自然就可以解决变化的东西。”

“所以,我相信华医生,相信中医,相信华夏智慧!”

李晨风这话就引起了普华的兴趣。

“李老弟,我听说华夏中医很多药方都十分怪异。”

“而且还有很多药方都没有效果啊!”

“这又怎么解释呢?”

普华也看见过一些医患纠纷的案件。

不仅仅是西医,中医也有所涉及。

“嗯!”

“普华大哥,你这个问题就问得好啊!”

“中医治疗疾病,那也有很多失误。”

“不过,那可不能把这些失误归功于中医。”

“中医是没有错的。”

“错的是人!”

“是人没有活用中医,这才导致了中医无效,甚至是害人的事情。”

“普华大哥,你也应该知道,中医的内容便不好学。”

“可不像西医那样,只要学会操作机器就行了。”

“机器只是为了化繁为简,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节约时间。”

“但是,这里面的核心思想,一定要来源于实践。”

“西医就缺乏这样的核心思想,所以,它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不仅仅要研究药与身体的关系,还要研究环境与身体的关系。”

“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人民生活的环境里面,有相应的电磁场,还有一定频率的能量。”

“这对人体都是有影响的。”

“西医的研究太肤浅,就是因为它脱离了环境,脱离了原本的真相。”

“只把人体当成研究对象,这只是得到了片面的认知。”

“所以,最多治标而不治本。”

“另外人体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细菌。”

“草药和针灸,那不仅仅是对机体有作用,还应该对体内的细菌有影响。”

“而要达成机体与细菌的总体平衡,这也是中医讲究的阴阳平衡中的一个情况。”

“所以,人是自然环境的人。”

“现代人,创造出脱离自然环境的环境,这很容易引起机体和细菌的不平衡。”

“那么,生病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中医的智慧博大精深,跟华夏道学是一样的。”

“如果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学好中医,那么华夏中医早就遍地开花了。”

“我华夏经历五千多年,也只有几十个有名的中医。”

“庸医很多,这才造成了两极分化。”

“相信中医的人始终相信,不相信的始终不相信。”

“当然还有一些例外的情况。”

“以前不相信,后来就相信了。”

“普华大哥,我要送给你一句话。”

“可以帮助你了解华夏智慧。”

“存在是合理的,合理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变化的,变化是不变的。”

李晨风这句话让普华连续念了三遍。

“李老弟,条件为什么是变化的?”

“它不是应该特定吗?”

“而变化又为什么是不变的呢?”

对于不明之理,人总是想要找到答案。

“普华大哥,条件当然是特定的。”

“不过,随着时空的改变,条件自然就会改变。”

“特定说得是思维上的,而改变却是现实情况。”

“至于变化是不变的。”

“那就是一个过程的不同角度罢了。”

“这就好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或许这么说有些空洞。”

“那么我直接具象化吧!”

“就把中西医治疗病毒的事情来说。”

“西医看重的是病毒变异的变化。”

“这是表面的,形式上的。”

“而中医却看重于事物过程中不变的部分。”

“不管病毒再怎么变化,只要把握住病毒,人体和草药三者之间的关系。”

“那么,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如果你要是还听不懂。”

“那么,我再举一个例子。”

“西方人喜欢研究千变万化的物质和形式,而华夏人却喜欢研究一成不变的人心和能量。”

“于是,西方就出现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学科。”

“还把很多东西专业化。”

“越是细化,那就越繁杂。”

“毕竟,这个世界本就是不断变化的。”

“这研究变化的形式,是十分辛苦的。”

“不过,这也是有必要的。”

“而华夏人喜欢研究不变的东西。”

“人心人性和七情六欲就是不变的。”

“形式千变万化,核心一成不变。”

“华夏人先育一颗心,把心的问题解决了。”

“那么,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切问题。”

“一个人心智成熟了,那么不管他研究物理,化学,天文都是事半功倍的。”

“只是可惜的是,华夏人连心智培养都没有搞好,更不要讲后面的变化内容了。”

“西方人侧重于研究事物的信息。”

“而华夏人侧重于人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精神来研究事物背后的信息。”

“对于华夏人来说,不管是研究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事业,那都会采用那一种心态。”

“这就是不变的内容。”

“而西方人研究了物理内容,还得调整一下思维和心态来学习化学内容。”

“所以,这就是变化的内容。”

“人心可以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式,经济,政治,军事,商业,制度,法律等等。”

“都是由人心通过实践构造出来的。”

“把握了不变的人心,那么自然就可以把握住变化的人造物!”

“当然,我这个表达不是那么准确。”

“还请见谅啊!”

李晨风大概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