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暖意
作者:易坷 | 分类:古言 | 字数:40.7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9章 像个孩子
沈闲把院子里堆积半年之久,受潮的柴火铺散开来,今天阳光很好,这些柴火晒晒肯定还能烧。
这样做,总省得费力气去城外的林子里捡柴火,或者上集市花钱买柴火。
眼下两人都还没找活做,能省一些是一些,总比坐吃空山的好。
他晒完柴火,从屋内找来一个坛子,洗净擦干,打算待会儿熬药,就用这个熬。
临近中午,千暖还没有睡醒。
这梦那么美吗?竟能那么长时间。
沈闲忙活了一上午,腰酸背痛,肚子饿的咕咕叫。
他尝试烧火做饭,结果他发现在厨房里做饭,和在逃亡路上简单的煮饭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又得洗菜,切菜,淘米,烧水,把握火候……
这对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皇子来说,确实也是难为他。
沈闲为了避免在切菜的时候把自己的手指头剁下来,也为了避免烧火的时候把厨房点着而被暴打一顿,更为了避免诸如此类的种种危险,威胁到他这幼小而脆弱的生命。
他果断选择放弃,拿着钱到街上物色有没有好吃的午饭。
好家伙,回来三天,都没开火做过饭。
沈闲刚到街上,就看到前面围了一群人,叫叫嚷嚷,好生热闹。
他心中好奇,挤了进去,原来是有人在杀猪,这场面太过血腥。他没逗留,挑了一家饭馆,买了两份带鸡腿的午饭。
这是他应得的,谁让上次千暖给他买的鸡腿,被她自己给吃了。
沈闲想想都生气。
不过,他也就是在心里气一气,说又不敢说,骂又不敢骂,打也打不过。
他心里委屈啊,堂堂皇子受这窝囊气。
……
沈闲把鸡腿饭放在桌上,来到西屋瞅了一眼。
“怎么还没睡醒呀?跟头猪似的。”
“你说谁是猪?”
沈闲被吓得差点没站稳:“!!!”
前一秒还在闭着眼,后一秒在听到他的吐槽后,立刻睁开眼睛的千暖,坐起身,又问了一遍:“你刚才是在说我是猪吗?”
沈闲站在原地,“呃,呃”的说不出话,大脑飞速运转的他,灵机一动,扯谎道:“你刚睡醒,没听清楚。我刚才说的是,你怎么还没醒?街上有杀猪的。”
千暖还真信了他的鬼话,纳闷道:“杀猪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没见过,想着你睡醒后,带我去看看。”
千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想看你就去看呀,为何让我带着你一块?你还怕走丢了不成?”
“我害怕,场面太过血腥。”
“你一个大男……”
她话音未落,沈闲就接过话茬,识趣的自嘲道:“我一个大男人,远没有你这个小女子来的勇猛。姐姐当真是女中豪杰,弟弟佩服之至。”
“……”
千暖用看傻子般的眼神看着他,无语起身,下床穿好鞋袜。
“你做饭了吗?”
“没做,我压根不会,怕烧了厨房,你打我。”
“你倒是实诚。”
“是吧,我娘也这样说。”
“……”
“我买了两份鸡腿饭,咱一块吃。”
千暖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沈闲跟在她后面,问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还是本地风俗?怎么无缘无故杀起了猪?”
“不晓得,我猜应当是胡屠夫的猪,养肥了要宰,以前也这样过,见怪不怪。”
“原来如此,倒也算是件趣事。”
千暖坐在桌旁,将自己碗里的鸡腿夹到他的碗里。
这算是姐姐宠弟弟吗?是也不是,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明白。
沈闲不解道:“这?你不吃吗?”
“我刚睡醒,还没胃口。”
沈闲没说话,放下筷子,呆呆的看着她。
她没胃口,他也跟着没胃口。
千暖知道这家伙在想什么,无奈又将鸡腿夹了回来,像哄孩子似的说道:“这下可以吃饭了吧?”
沈闲重拾筷子道:“可以了,上次那个鸡腿你吃就吃了,不用想着还我。”
千暖笑了笑,说道:“越来越觉得你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这样没什么不好,只是以后你若行走江湖,心地太过善良,心思太过单纯,容易招人暗算,活不长的哦。”
千暖实话实说,并非在吓唬他。
沈闲明白这个道理,他其实并非心思单纯之人。否则,他绝对完不成父皇交代给他,暗中调查檀州官员贪污之事。
“姐姐教诲的是,以后我改。”
“我不是让你改,善良本就是好事。可是人不能太过善良,太过单纯,否则那就是傻。”千暖看着他,问道:“你明白嘛?”
沈闲扒了口米饭,点点头。
“那就好。”
两人都没有再说话,相对而坐,默默吃着各自的饭。
吃完饭,他们还要去看杀猪的呢,希望还没杀完,能赶得上送猪最后一程。
……
同一片天地,同一段时间,不同的人总做着不同的事,忙碌着各自的人生。
与这边两人惬意的生活相比,真正的大壮那边,却正经历着一场无形的腥风血雨。
十日前,大壮得皇上旨意,手持尚方宝剑,腰戴特赐玉佩,率领宫廷高手重返曲安城,拿回了沈闲放在那里的檀州贪污,通敌的官员名单。
此时,他正率领一众高手快马飞驰,直奔檀州府衙,这次势必要将这一众贪官污吏,卖国贼一网打尽。
只有这样,他才能得空去保护王爷。
……
边关,这些日子两军对峙,双方除了小规模的冲突,并无大规模的战争。
宁国皇帝沈玉甫仁德之君,并不想两国百姓再受战争之苦,便再一次派使者到邻国劝和。
梁国皇帝之前还心高气傲,认为举全国之力可以与之一战,可这些日子对峙下来,边关乃至边关以里,方原数百里的百姓流失不少,官府挡都挡不住,边关将士也无力再战,早有怨言。
沈玉甫这招攻心为上确实老辣。
梁国皇帝民心尽失,他的皇位本就不稳,国内情况也比较特殊。
他担心江山就此覆灭,自己成了宗庙罪人,便顺着这个台阶儿往下走,同意停战投降。不过,两军对峙局面仍未改变。
双方约定,于三个月后互派使者,商议此事。
沈玉甫此次御驾亲征,极为成功,他留下大将罗振及其子罗原镇守边关,自己则班师回朝。
消息不日将由邸报传至各地州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