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小姐端了满朝文武
作者:姓白吧 | 分类:古言 | 字数:58.2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1章
刘都尉凑到跟前,道:“侯爷,剑光营的人一共九个,何将军倒了,老孔又在城外看着陆郡的将士。是不是让那些百姓看着他们,不然我们的人手就太分散了。”
曦露摇了摇头,道:“这三处必须派剑光营的人严密看守。”
“是。”
“剩下的四个人,三个人去休息,我带一个人在这里带着那些青壮年看守,晚上还要换班。在一切进入正轨之前,都不可放松。”
“侯爷,你也两天没休息了,我在这盯着吧。”
曦露摇了摇头,道:“你盯着晚上,快去休息。”
“是。”
曦露算着日子,临离开京城的时候已经飞鸽传书给平城,南北相距甚远,不知道再过四五天能不能到。
自己手中无人,只能从平城调人,又因着官阶和不能擅离职守,就算找苏阳通融,也只能带出一百个没有官阶的。
一百个也好,算是雪中送炭,不然贝城人口数万人,就算现在人口少,也管控不过来。能坚持五六天,已经是极限了。
曦露看着广场上已经昏过去好几个人,失笑,摇了摇头,道:“六品以下的都回去吧,只是不可靠近城门。六品以上的让六品以下的通知家里一声,送些换洗衣物来,进府衙南院,没有命令不可出院门一步。”
众小吏此时才松了一口气,又晕过去几个,被同僚架着赶忙在贝城百姓虎视眈眈的眼神下快步进了府门。
曦露扫了一圈,见几十个小吏都做鸟兽散去,道:“老郑,着十几个机灵的壮丁到府衙内四个院落门口把守,一旦有异动,立刻来报。”
“是。”
郑都尉立刻去点人。
曦露看了眼倒在地上,那个死于自己刀下的难民,指了几个壮丁,拿出一块银子。
“有劳你们将他安葬,这是银子。若是有人认出是谁家的,便交由家属安葬,办好了来回我一声。”
“是,侯爷您放心,小的这就去。”
见那刚刚安排踩水乡蔷夫后事的中年男子,现在又在忙碌几百个壮丁的饭食,曦露招了招手。
那中年人立刻擦了擦手,过来。
“侯爷,有什么吩咐?”
“你姓魏?”
“是,草民姓魏留。”
“你与踩水乡的乡官魏老是什么关系?”
提到老者,中年男子有些难过,道:“他是草民的族叔,如今家里都死干净了,族叔这一脉只剩那个小丫头了。”
曦露看了看一眼不发坐在一旁的小姑娘。
“草民是如今魏家辈分最高的人,侯爷是不是有什么吩咐?”
曦露从袖中拿出一张银票,道:“这里有一百两,你带着十几个人,到贝城外的郡县换成散碎银子,然后找些大夫来。”
昨天就看到有很多百姓的伤口已经开始发脓,招了很多的苍蝇,想必各种受伤和伤病的百姓还有很多。
如今天气越发闷热,若是不预防着,怕是到时候会发生不可预估的灾难。
魏留感激的接过银票,一是因为侯爷无条件的信任,将这么多银子交给自己,二是因为侯爷为了贝城想得面面俱到。
“侯爷方向,我带着人马上出发。只是,咱们贝城受灾早就传遍了,若是人家大夫不来怎么办?”
曦露笑了笑,道:“你带了十几个壮丁,难道还扛不动一个大夫?”
魏留被曦露突然出现的匪气惊呆了,点了点头,道:“草民知道了。”
“也不用多了,找十个大夫就应该差不多了,找来以后听那位白芷老大夫的调配。先住到府衙右边的官房去,再通知百姓,到右边的官房看病。让老郑送你们出城门,不然出不去。”
“是,是,草民马上就去。”
曦露看着已经无米可领,聚集在一起越来越多的难民。
走到最高的一层台阶上,道:“诸位百姓放心,粮食马上就到,先排队。领过的就不要再领了,明日再来,明日还有。”
无一人离去,难民们又排起了长队。
过了半晌,终于看到秦班头浑身湿透的跑了过来,行礼道:“侯爷,都运来了,一共一千石。”
只有一千石?
曦露走到苗老大人身边,翻了翻苗老的汇总,真的只有一千石,怎么会这么少?
贝城是大城,规模可比州郡,府库中怎么可能只有这么少?按照现在的难民来看,一千石,还不够用一个月的,何况贝城的百姓也都纷纷收到消息,在往回赶了。
跟苗老大人对了个眼色,曦露负手转身,道:“秦班头,让衙役们分三批,一道起灶煮粥,一道分发粮食,一道看守粮食。”
“是,侯爷。”
毕竟两天一夜没有合过眼了,曦露转身揉了揉眼睛,抬头看了看天。
突然看到一只鸽子朝府衙上方飞来,看方向,是朝北方飞去。
曦露淡笑着摇了摇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开始作妖了。
随手拿起马背上的弓箭,学着师煌月的姿势,搭弓射箭。随着破空之声,箭只堪堪射中了鸽子的翅膀,曦露微微叹气,摇了摇头。
曦露指了指,便有人将鸽子捡了过来。
将纸条拆下,把鸽子扔给壮丁,道:“处理了,给今晚守夜的人开开荤。”
“是。”
那年轻人立刻高高兴兴的去处理鸽子了。
等中午苗大人等人用了粥,曦露站起来活动了一下,道:“走,先别看了,一起去北院商量一下。”
“是,侯爷。”
随手找了个年轻人,曦露安排道:“你带着大家,看着广场上领粮食的百姓,若是有事,便到府衙里面汇报,知道了吗?”
那青年立刻与有荣焉,拍着胸脯道:“侯爷放心,草民一定看好,不让大家乱。”
曦露看着广场上除了秦班头带着衙役分发粮食,也没什么人了,便放心的点了点头。
到了北院,十几位大人围坐在一起,脸色看着都很差,愁云惨淡,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方面是因为连日奔波熬夜,得不到休息,另一方面则是看到贝城的各项事务纷纷被震惊。
怎么也想不到贝城贪污如此严重,府库粮仓,颗粒不剩。皂吏欺压百姓,动辄打骂,稍有不顺,便将人打死。往来商旅,纷纷避让贝城,若不幸被发现,便会被搜刮一空,这与土匪何异?
百姓在大灾之年,竟还要上缴朝廷未曾规定过的苛捐杂税,明目数目之多,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更不用说当地商户,更是连命都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