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祖国助我成女帝
作者:来碗红油抄手 | 分类:古言 | 字数:37.3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9章 补偿一二
世子妃动摇后,几次传信给娘家,以成为皇帝母家为诱惑,让娘家请大巫下咒做出这个娃娃。
再送进宫买通宫内针线局的一个小宫女,将皇上送去缝补的衣服裁下一小片布料,塞进巫蛊娃娃里,交给儿子日日供奉。
建隆帝倒是一直保持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贴身衣物穿到破洞还缝缝补补的,才给了这小宫女可乘之机。
吴玮钊在宫里收到这个娃娃之后,就觉得不妙,他不是个蠢人,知道巫蛊是要命的玩意儿。
但他身边围绕着皇上派的人,本就被日日紧盯,还没来得及处理,娃娃就被发现了,接着就是下狱、查案、定罪、处斩,罪证确凿无从辩驳。
吴玮钊和世子妃一家万万没想到,他们丢了性命,却只是把崔家彻底拉下水的工具而已。
崔家押宝在吴玮钊身上,明眼人都知道,皇上自然也知道,事发时崔兆荣还为他说话呢。
吴玮钊以巫蛊之术诅咒帝王一事,查出来的结果和崔家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架不住建隆帝早已知道,崔家旁支的崔子祺在弋江城准备对秦仪君下情蛊啊!
这还不够一个多疑的帝王,将此事联想到崔家头上吗?
再结合程衍嘉的夫人在潼州,被伪装成匪徒的守城军截杀,也是人证物证俱在。
崔兆晖都能把守城军当家中侍卫使,为他办私事了,很难不觉得潼州的守城军已投效崔家,不再忠于皇帝。
那两个留了活口的守城军,一路被绑成粽子装在开了通气孔的箱子里,掩在货物下,吃喝拉撒都在里边,每天就给几口水和干粮保命,就这样被运到了京都。
箱子里不见天日,在恶臭下熬了十几天,出来时都不用程家费力拷打,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自己知道的全招了。
去年刚上任的潼州总督崔兆晖,因带着守城军和胥吏们一起发财,半年不到就收拢人心、大权在握。
至于怎么发财,当然是纵容甚至鼓励手下编造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以及……私吞官矿出产。
这又和秦仪君写的第二封告状信对上了号,潼州的胥吏嚣张到敢对朝廷亲封的县主无礼,要强征杂税!
守城军压根不知道要杀的是什么人,只晓得那天有位和总督大人交好的王家老爷上门拜访后,才派出他们。
本就是因利益为崔兆晖办事,谈不上忠诚,如今东窗事发,当然把知道的全说了。
没办法,守城军都是记录在册的,都到京都了,与其嘴硬牵连家人,不如争取戴罪立功。
从巫蛊之术到收买军士、贪赃枉法、公器私用,崔家在建隆帝的雷点上疯狂蹦迪,终于引爆。
“着御史台,彻查崔兆晖及潼州矿场。程爱卿,你认为派谁去合适?”建隆帝看向程开霁。
作为御史大夫,程开霁本就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皇帝问出此话,意思是知道了程家的委屈,人选由程家提出,必会从重严查崔家。
程开霁年纪大了,及近古稀之龄,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坐不了几年了。程家的下一任家主和顶梁柱,正是官至户部尚书的程衍嘉。
而且程家这些年努力撇开世家,向清流靠拢的做法,皇帝看在眼里。
程衍嘉的夫人因崔家的肆意妄为险些枉死,建隆帝当然不能让支持自己的官员寒心!
话虽如此,程开霁却不会真的派一个自己人出去,显得程家很想报私仇似的。
“皇上,老臣认为监察御史滕明达德才兼备、刚正不阿,堪当此任。”
滕明达,三朝元老、当朝丞相滕兴德的嫡长孙。
两年前的二甲进士,入御史台以来暂无拿得出手的功绩,因此一直是地位最低的正八品监察御史。
然而作为滕相嫡长孙,谁都知道他前程远大,至于缺了点功绩,这不就来了嘛!
崔兆晖可是个大案子,查清办好了,连升三级没问题。
建隆帝对程开霁提出的人选毫不意外,滕明达不是自己人却胜似自己人,那小子眼里是真揉不下沙子,性子比他爷爷当年还刚强。
却又不是一味地要强,还精明得很,能屈能伸。
当年第一次考进士落榜,被一个世家子弟嘲讽,还上升到了滕家。他当面没说什么,转头就把对方家里做过的仗势欺人之事全搜罗起来,“热心”地帮忙上大理寺去递状子。
由他去查崔家的案子,众人都放心,只有崔家倒大霉。
建隆帝点点头道:“可,事不宜迟,朕明日便召御史台官员议事,再下密旨。”
“皇上英明。”
这些事只能秘密探查,否则崔兆晖定会警戒。
所以没泄露程夫人及她的外甥女儿已回家的消息,程家派去潼州沿路的人手也并未撤回,还装作在搜寻的样子。
见皇上已下定决心彻查,程家两叔侄放心回府了。
查了一个崔兆晖,必会牵连到崔兆荣,继而影响整个崔家。
崔家原本押宝的吴玮钊又死了,还得在剩下的两个宗室子弟中再择其一投效。
程家短期之内,不用再被崔家逼着站队,在世族和皇上之间左右为难了。
关于崔家数雷齐爆这件事,建隆帝一直认为是崔家狂妄自大、早有不臣之心才露出了尾巴,压根没想到这其中有身边人的手笔。
在他眼里,温小泉是听他的话给崔家使了几个小绊子,多关注了一些。那巫蛊娃娃都是他派去吴玮钊身边的心腹发现了送过来的,只是温小泉细心,找出了藏在娃娃里的布料。
而秦家和程家更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建隆帝抱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崔家厌恶到了极点,同时极为心疼秦仪君。
那小丫头才十二岁,被崔家逼得千里迢迢跑到北疆去吹寒风,多不容易啊!
他记得女儿柔嘉公主这个年纪时,还是粘在他身边撒娇卖乖讨银镜的小娇娇呢。
不如以捐粮之功将其封为郡主,好补偿一二?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又迅速被否了。
出身商户,却享食邑的外姓县主,在吴朝已是独一份的荣宠,再加封为郡主,有些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