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当代说三国
作者:本侯在此 | 分类:历史 | 字数:62.8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3章 太史慈壮烈牺牲
周瑜回柴桑养病后,甘宁负责守巴陵郡,凌统负责守汉阳郡,这两个地方的战船时刻处在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听候调遣。
程普带领其余将士直奔合淝而去。
孙权在合淝和曹兵交手了十几次,有胜有败,没吃大亏,也没有沾到光,也不敢靠城太近安营扎寨,只好在离城五十里的地方屯兵。
程普到了后,孙权亲自出迎。
程普到之前鲁肃先到了,孙权下马后恭恭敬敬地站着迎接。
鲁肃一看孙权这样,赶紧滚鞍下马行礼。
大家看到孙权对鲁肃这么尊敬,都没想到,非常惊诧。
孙权请鲁肃上马,两个人并肩而行,孙权对鲁肃说:“我下马迎接你,足够让你有面子了吧?”
鲁肃说:“没有。”
孙权说:“不会吧?那怎么才能让你觉得有面子呢?”
鲁肃说:“等您成就帝业,一统天下的时候,让我青史留名,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有面子了。”
孙权没有想到鲁肃这么说,觉得这个回答高明至极,不禁鼓掌大笑。
到了营寨后,大设酒宴,犒劳将士,同时商量攻破合淝的办法。
这个时候,张辽派人来下战书。
孙权拆开一看,气得破口大骂,说:“这个混蛋张辽,这不是欺负人嘛。听说程普来了,就故意挑战。我明天不用新到的人马照样干他!”
于是,传令当夜五更,直奔合淝进发。
走到辰时左右,和曹兵中途遇上。
孙权金盔金甲,披挂出马;左边是宋谦,右边是贾华,两个人都是以方天画戟为武器,在孙权两边护卫。
曹军那边,中间张辽,左边李典,右边乐进。
张辽一马当先,指着孙权就要挑战。
孙权拿着枪就想亲自出战,太史慈早就迎了出来,和张辽战在一起。
两个人打了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曹阵那边李典对乐进说:“对面头戴金盔的就是孙权。我们要是能活捉孙权,那完全可以给我们八十三万大军报仇了。”
话音刚落,乐进提着刀,拍马直取孙权,谁都没有防备,就仿佛看到一道电光,已经快要冲到面前,手上大刀刚刚举起,正要劈下,被宋谦、贾华急忙用画戟挡住。
这一刀,势大力沉,一下子把两支戟全部斩断,宋谦、贾华只好用仅剩的戟杆朝乐进马头上打。
乐进调转马头,宋谦已经从军士手中抢了一把枪追去。
这个时候,李典张弓搭箭,照着宋谦的心窝射去,宋谦应弦落马。
太史慈忽然听到有人中箭落马,担心孙权,赶紧放弃张辽,返回本阵。
张辽趁机追杀了过来,吴兵一下子乱了,开始四下里逃走。
张辽远远地看到孙权,骑着马就迎了上去,正要赶上的时候,被程普截住,终于救下了孙权。
两军各自回营后,孙权看到宋谦牺牲,不禁放声大哭。
长史张纮说:“主公仗着一时的年轻气盛,轻视敌人,大家都很寒心。这些杀敌斩将的事是手下将领的事,不是主公应该做的事。您要压制住自己内心的勇武之气,把心思放在王霸战略上。今天宋谦死在别人的箭下,都是因为主公的轻敌导致的。希望您今后多多注意。”
孙权说:“是我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会改正的。”
过了一会儿,太史慈走了进来,说:“我手下有一个叫戈定的人,与张辽手下养马的人是弟兄,那个人被责骂,心怀不满,今晚准备以放火为信号,刺杀张辽。我想带兵去做外应。”
孙权说:“戈定在哪里?”
太史慈说:“已经混进合淝城了。我只要带五千人马过去。”
诸葛瑾说:“张辽足智多谋,我担心他一定早有准备,千万不可贸然行事。”
太史慈坚决要去,孙权本来就伤感宋谦的死,一心要报仇,就同意了太史慈去做外应的事。
戈定当天混进合淝城后,找到了养马的弟兄。
戈定说:“我已经报告给了我太史慈将军,他今夜肯定会来接应。你打算怎么行动呢?”
那个人说:“这里离中军比较远,晚上很难马上赶到,其实只要在草堆上放起一把火,你去前面大喊造反,等他们一乱,我们就趁乱杀了张辽,其余的人就会各顾各的逃走。”
戈定说:“这个办法好!”
当晚,张辽取得一场小胜后,回城赏劳三军,传令不允许脱下衣甲睡觉。
命令刚刚下达完毕,只看到营寨里一下子起了火,紧接着是一片叫反的声音。
张辽上马走出营帐,这个时候李典已经把戈定和养马人拿下了,张辽问明情况后直接给斩了。
这个时候,听到城外有鸣锣击鼓和一片喊声,张辽说:“这肯定是外应,我们将计就计,直接干掉他们。”
张辽故意让人在城门里面放起一把火,让人齐声叫反,然后大开城门,放下吊桥。
太史慈一看城门大开,认为里面已经内变,就端着枪一马当先冲了进去。
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赶忙撤退,不过已经来不及了,身中数箭。
背后李典、乐进杀了出来,吴兵顷刻间折了大半,幸好,陆逊,董袭杀了过来,死活救走了太史慈。
孙权看到太史慈身负重伤,更加的伤感。
张昭看到这个情况只好请求暂时罢兵。
孙权也没有其他好办法,只好收兵上船,回到南徐润州,也就是现在的镇江。
驻扎好军马以后,太史慈的病越发的沉重了。
孙权让张昭等人前去看看太史慈的情况,太史慈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大叫说:“大丈夫生在乱世当中,就应该带三尺剑立不世功;现在我壮志未酬,死不瞑目啊!”
说完两眼一瞪,两腿一蹬,死了,年仅四十一岁。
孙权听说太史慈死了,悲伤不已,泪流满面,命领厚葬太史慈在南徐的北固山下,把他的儿子太史亨养在府中。
太史慈真是一位完美的武将,他的一生几乎无可挑剔,最为关键的是太史慈在正史中也是近乎完美的存在。
太史慈墓就在今天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径约3米,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莱太史慈之墓”。
不过,原墓在1967年被破坏,现墓于1985年重建。原来墓前有一块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现在已经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