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恋爱学
作者:4亿闷蛋的梦 | 分类:其他 | 字数:31.7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6章 为什么假期结束后,你会产生“不想上班”的念头?
“每周总有那么六七天不想上班”。
假期刚过,这是很多人的感慨。
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每当一个小长假结束的时候,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不想上班”的念头。
人在公司坐,魂在床上躺。
面对工作,浑浑噩噩,忙碌一整天也找不到正常的状态。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01
“星期一效应”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星期一效应”,也被称之为“月曜效应”。
意思是:
假期的休息,影响了一个人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秩序,导致人的意志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出现疲惫和焦虑的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第一:没有从松弛的假期中走出来
就比如你前一天晚上喝醉了酒,第二天早晨依旧会感到头痛,胃里不舒服。
这种“宿醉”的感觉,就是假期结束后上班的人的状态。
换句话说:
在一个阶段高强度的工作之后,你开始了休息;但是,假期并没有让你休息过来,没有让你恢复元气。
当你的精神还没有完全缓过来,你就进入了新的高强度工作中,这就会让你感到不适。
第二:心理与生理上的抗拒
心理上抗拒:
人的情绪是多变的,意志力也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产生变化。
比如说:假期休息的时候,你进行了很多放松的活动,这就让你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愉悦感”。
而上班就打断了你的快乐,让潜意识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冲突。
就像你正在做着美梦,结果家人忽然把你吵醒了,那一刻你很容易有“起床气”。
生理上抗拒:
有句话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使你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要好好工作,努力赚钱”。
但现实是,你生理上的疲劳感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你依旧没有适应工作状态。
这个转变和适应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02
人的“职业倦怠”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有一份调查数据表明:
在上班族中,有超过40%的人表示自己常常会抗拒上班;
有32%的人表示,偶尔会产生不想上班的念头。
所以,你并不是一个人,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常常会对工作感到懈怠。
就像情绪会变得“丧”一样,我们对工作的态度也会出现变化。
这种职业倦怠,并不是涨工资能够完全弥补的。
职业倦怠,有哪些表现?
第一:对工作的心态转变
开始时,你对工作充满激情,即使再累也充满干劲。
时间久了,你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这就是心态转变。
第二:忍不住对工作延误
你会下意识或刻意地对工作表现出倦怠,消极的态度。
懒得工作,应付工作,明明可以1个小时完成的任务,却被你拖延几个小时完成。
第三:价值感与成就感降低
举个例子:
工作之初,你很有干劲,常常会做出很不错的成绩。
这个时候,你获得了奖励,获得了认可。
可随着时间推移,即使你达到了同样的成绩,你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也被放低了。
你开始自我怀疑,否定自我,否定工作的意义。
这种感觉就像什么呢?
一个人特别喜欢打游戏,直到某天他对游戏感到了厌恶。
久而久之,这种厌恶就变成了“恶心”。
看到游戏,就全身不舒服。
职业倦怠到一定程度时,也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03
假期结束后,如何调整情绪投入工作?
第一:提高自己的期待值
说人话:
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我今年要赚多少钱,我今年要升职,我今年要超过自己。
新的一年 ,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
前提是:设定的小目标,是你努力一下就能够得着的。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暗示效应”。
你给自己积极的暗示,那你的行动力会变得积极;
你总是给自己消极暗示,你也会疲惫倦怠。
第二:给自己精神刺激
打个比方:
男人一般都喜欢看车,研究车,买车,希望有钱换一辆更好的车。
那你就在工作之余,多去看看车展,或者去停车场看看你喜欢的豪车。
看车的过程中,就是给你精神刺激。
女人都喜欢包包,化妆品,好看的衣服,那就不断去看这些,给予自己视觉和精神刺激。
只有足够的刺激,才能唤醒一个人内心的斗志和专注力。
第三:拆分工作,降低疲惫感
比如:
你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那就将工作分成两个半小时完成。
每工作半个小时,就奖励自己几分钟的休息时间。
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不仅适用于学习,更适合用在工作上。
生理上的疲劳感很容易消失,但心理和精神上的疲劳感,却需要你不断给予自己积极的情绪和精神暗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持锻炼,合理休息,健康饮食”。
只有身体舒适,我们才有更好的精神,更好的情绪去面对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