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
作者:常占 | 分类:现言 | 字数:18.2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八十六章
却说宋庄公派人致书称贺,就索取三城,及白璧、黄金和每年给宋国的谷物数。郑厉公召集祭足商议。郑厉公说:“当初急于得国、任其恣意索要,不敢违命。现在我刚即位、就来索要、若依其索要、府库一空了。况刚即位、就失去三座城池、岂不让邻国耻笑?”祭足说:“可用‘人心未定,恐割地生变,愿以三城的税赋,送于宋国。’其白璧、黄金,先给与三分之一,婉言谢之。每年给的谷物数,请从明年开始。”郑厉公以祭足所说写书给宋庄公。先贡上白璧三十双,黄金三千镒,那三城的税赋、约定初冬交纳。使者回报宋庄公、宋庄公大怒、定要如数纳宋、交割三城。
郑厉公无奈、以祭足的主意、请齐侯和鲁侯说情。齐僖公感激子忽大败北戎之功、欲以次女文姜婚配子忽、虽没成,齐侯还是偏向子忽,拒不受礼、还要兵伐郑国。鲁侯感郑先君之恩、讲和与宋国。宋庄公贪而不许、鲁、郑和军胜宋、齐联兵。齐僖公兵败成疾、一命呜呼。世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郑厉公因祭足权重、和雍纠密谋要害祭足。雍纠说梦话被老婆——祭足的女儿、听到要害她父亲。祭氏告密、祭足杀婿雍纠、郑厉公出逃蔡国。祭足派人往卫国迎郑昭公忽复位。
话说卫宣公、为公子时、与其父卫庄公的小妾夷姜私通,生下一子,寄养于民间,取名曰急子。卫宣公即位时,急子已经十六岁了,卫宣公为急子向齐僖公求婚,求齐僖公把大女儿嫁给急子为妻。使者回国、卫宣公听说齐僖公的大女儿有绝世之貌、心里贪念齐僖公女儿的美貌、但说不出口。于是就派人在淇河上面建一高台、高台上建一豪华宫殿、富丽堂皇、极其华丽,名曰新台。然后派急子出使宋国、又派公子泄去齐国、迎接齐僖公大女儿到新台,自己霸占了齐僖公的大女儿,后人称为宣姜。急子回国、到新台复命,卫宣公让急子以母亲的礼仪拜见宣姜。卫宣公自娶宣姜、在新台朝欢暮乐、一住三年、与宣姜连生两个儿子:大的叫寿、小的叫朔。母爱子贵、卫宣公因宠爱宣姜,将昔日怜爱急子之情,都转移在寿与朔身上。心中便想百年之后,把卫国江山,传与寿、朔兄弟,他便心满意足,反似多了急子一人。只因公子朔天性善良友好、和急子如一母同胞相爱。多在父母面前维护急子。那急子又温柔孝敬谨慎,没有过失。那公子朔虽与公子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年纪尚幼,天生狡猾,恃其母受卫宣公宠爱,私自收养死士,一心要做卫国的继承人。不仅憎恨嫌弃急子,就亲哥哥公子寿,也看似自己身上的肉瘤一样多余;只是事有缓急,先除掉急子要紧。常用话挑拨扇动母亲:“父亲眼下,虽然疼爱我们母子。有急子在先,他为兄,我等为弟;异日传位,长幼有序。况且急子的母亲夷姜被你夺宠,心怀忿恨。若急子为君,急子的母亲夷姜为国母,我们母子将无安身之地矣!”宣姜原来是要嫁给急子的,现在跟随了卫宣公,生子得宠,也觉得急子与自己有碍。就与公子朔合谋,多次在卫宣公面前谗言急子
郑庄公多子乱国(2)
一日、急子过生日,公子寿和公子朔前来庆贺。席间、急子和公子寿好象有说不完的话,公子朔插不上嘴、说身体不舒服、先走了。来到母亲宣姜面前、两眼含泪地说:“我好意和哥哥给急子庆贺生日,急子喝多酒以后、戏语之间、喊我为他的儿子,孩儿心中不平,说他几句。他说:‘你母亲原是我的妻子、你便叫我父亲也是应当的。’我再要开口、他便要打我,多亏我哥哥寿劝住了他,我才得以逃到母亲这。受到这样大的侮辱、希望母亲告诉父亲、给孩儿做主!”宣姜信以为真、等到卫宣公回宫、哭哭啼啼、添枝加叶地告诉卫宣公:“他还要玷污我、他对朔儿说‘我母亲原来是我父亲的小妈、我父亲都可以让她做妻子。况且你母亲原来是要嫁给我的,父亲只是象借东西一样,回来会和卫国的江山、一起还给我的。’”卫宣公把公子寿叫来询问这件事情、公子寿回答说、并没有这回事。卫宣公半信半疑,叫内侍传话给夷姜,责怪她没能很好地教育孩子。急子的母亲怨气填胸,无处伸诉,投井而死。
急子悲痛、思念他的母亲、又怕父亲怪罪,暗地里啼哭。公子朔和宣姜又多次在卫宣公面前扇风点火地说:“急子、因生母死于非命,口出怨言,日后要叫我们母子偿命。”卫宣公本来不相信有这事。无奈公子朔和宣姜日夜撺掇,一定要卫宣公杀掉急子,以绝后患,不由得卫宣公不听。但展转踌躇思考,终是杀之无名,必须假手他人,把急子杀死在外出的道路上,方可掩人耳目。
恰好、齐僖公约会卫宣公出兵讨伐纪国。卫宣公和公子朔商议、就以和齐国确定出兵日期为名、让急子手持白色旌节出使齐国。在去齐国的路上、莘野是必经之地、要在莘野弃船登陆,安排杀手在莘野杀掉急子、看见手持白色旌节的、就一齐下手。杀掉急子、拿人头和白色旌节回来复命、有重赏。公子朔私自收养的好多杀手、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公子朔安排好后、入宫告诉宣姜、宣姜心里十分欢喜。
却说公子寿看见父亲屏去众人、单独召见弟弟朔来议事,心里疑惑。入宫来见母亲、探听母亲的语气。宣姜没有想到要隐瞒于大儿子寿、就把实情告诉了寿。并嘱咐说:“这是你父亲的主意、想除去我们母子的后患、不可以泄漏于他人。”公子寿知道这杀人的计策已经定好、再去劝说父亲也没有什么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