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姜月的古代田园生活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6章 上学堂
同车夫打过招呼后,姜月就让姜大山去叫谢东海过来,腊肠腊肉留够自家吃的,其余的都卖与鹤来酒楼。
姜大山走后,姜月便从柴房取出新编干净的柳条筐。
这些筐子都是姜来福闲来无事编的,用他的话说,自个就会做何必再费银钱买。
腊肠和腊肉现都在院中晾晒,这会儿取下来也方便,车夫见姜月把挂在架子上的腊肠都装进一个筐子里,也拿过一个柳条筐子,专取腊肉装。
听说她们东家买回许多生猪肉和腊肠腊肉,如果今年销售的好,明年的价格更是不用愁,她家就住在平安县城的小巷,眼力和见识都非一般妇人能比。
且就算卖不出高价那也无事,反正一般也是养猪,大不了按照以往的价格卖就是。
“价格好说,比一般的猪崽贵个二十文。”姜月想了想,给了个肯定的答案。
这二十文大家都能承担的起,又能彰显出猪的与众不同,想来小猪崽的身价略涨,更能激起村人们养猪的热情。
因着养猪的事儿,晚饭可谓是宾主尽欢,吃过饭后,李王二人便争着收拾饭桌。
被叶氏和姜月拦下。
“我们家可没有让客人收拾碗碟的规矩,两位婶子莫要客气。”说罢姜月就带二人回新屋安置。
把屋里一应事物如何使用交代好后,姜月又指点二人何处方便,从哪打水冲洗厕所,又给二人拿一个洗脸盆并两套洗漱用品,方回老宅。
姜月刚走,二人就对着屋里小隔间的落地蹲坑好奇不已。
“这是白瓷的吧,乖乖,可真干净。”李姓妇人感叹完,又顺手舀一瓢水顺着蹲坑浇下去,蹲坑内原本落下的浮尘都顺着水流冲走,比方才更加洁净。
“咱们好好干,待以后攒下银钱,到老了说不得也能这般过日子,咱们方才在他们家老宅吃饭,院子收拾的干净归干净,但一应家什之类也颇陈旧,显然之前日子和我们也差不多,他们都能凭着这双手挣这大把家业,我们再是蠢笨,下十足的气力,也总能挣点辛苦钱。”
王姓妇人的眼睛发出亮光,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姜月还不知她这一番安排,倒是阴差阳错激发了两个妇人的不甘平庸之心。
此时姜家老宅一片喜笑晏晏,叶氏眉眼弯弯,条理清晰的同众人说着今儿家中诸事。
姜来福一行人听得之前腌制的腊肠腊肉卖到八十文一斤,共七十两银子后。
饶是近来也觉有些见识的老太太也咋舌不已。
待听到姜月又留下三十四斤预备家里吃后,不由急道:“你该拦着的,她一向手头松,这三四十斤能多卖多少银钱。”
说罢就开始掰手指算账,还没算出个头绪。
“阿奶,四十斤是三千两百文。”正处在变声期的大毛声音带着少年的清脆又有转变成年人的粗哑。
“天,竟有三两银,咱们自家吃啥不是吃。”老太太顿时心痛不已。
“大毛算账果然长进了,阿爷还没算出来呢。”姜来福看着大孙子的目光带着赞赏和鼓励。
姜老太太顿时从心痛里回过神来,也惊奇看向大孙子。
大毛被众人打趣的目光看的有些羞囧,不好意思挠挠头:“这是大姐教我的九九乘法表,别说,从背会这些口诀,我算账就很少出错了。”
“这九九乘法表这样好用,你大姐怎不教与二毛三毛。”陈氏插口道。
气氛突地有些凝滞,姜月进到屋里时就见气氛不对,以为英娘的婚事有啥变故,忙快步走进屋询问情况。
姜老太太把姜月拉到自己身边坐下,轻拍她手:“你英娘表妹好着呢,你送的礼物她很喜欢,一直说太过贵重。”
说罢,眼睛一瞟陈氏:“是有人眼馋九九乘法表啥的,想让自个儿子跟着学。”
姜月见陈氏有些尴尬的模样,颇觉新鲜,不错,过了这些日子,陈氏没有理所当然觉得啥好事都要占一份,在一时失言后竟会尴尬,可见也有长进。
“不止大毛,二毛三毛,小蝶几个小的我都有教,只是他们自个坐不住,又觉得学来无用,就自去玩耍了。”虽然陈氏如何想她不在乎,但该说清楚的还是要说。
不然天长日久的,生了嫌隙就不好了。
陈氏听后,满腔的尴尬都找到出口,让姜月别介意她的心直口快后,就怒气冲冲的冲到院子里,对着正在磨碎碗底的二毛三毛就是一顿揍。
二毛三毛被揍的嗷嗷叫,堂屋中的众人却没一个出去解救相劝。
趁着这机会,姜月扫视堂屋众人,站起身道:“家里如今也不差这几个钱,二毛三毛整日在家不是到处疯跑,就是上山逮鸟,天长日久的可怎么行,不如年后私塾开课,把他俩还有四毛都送去读书。”
说罢看一眼欲跑的大毛,接着道:“让大毛也去,不求他考个状元回来,多认几个字,将来算账更不会出错。”
大毛瞬间变成苦瓜脸:“那里都是半大孩童,我都这么大了,惹人耻笑。”
见到大毛如此抗拒,姜月想了想道:“不然咱们多交一份束修,就说你给四毛陪读,他年纪小,也说的过去。”
大毛见自家大姐一脸坚定的表情,就知自己逃不过上学堂,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同意。
“先说好,我把常用字都学会就退学回家。”这是大毛最后的底线。
“成。”姜月含笑点头,左右她的目的就是不让家里的孩子们做个睁眼瞎,与读书一道更有进益更好,没有,多识一些字,从书本里开阔眼界,汲取知识,也就够了。
姜老太太看着兀自商量妥当的姐弟二人,一阵无语,待看到底下坐着的儿子儿媳皆满脸兴奋的表情,就知他们也是赞同送孩子们去读书的。
“孩子们的束修公中出了,咱们先说好,他们若是资质好,公中会继续供着,若是心不在此,上到三年后公中不再出钱。”
看着走进来的二儿媳一脸欣喜的模样,咬字清晰道:“当然,三年之后若是你们想孩子继续念下去,你们当爹娘的自个出钱,公中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