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我家亲戚都是皇帝

作者:王自在 | 分类:历史 | 字数:54.3万

第100章 久久不语

书名:大唐,我家亲戚都是皇帝 作者:王自在 字数:2211 更新时间:2025-02-22 02:08:49

不管王鹏愿不愿意,武德九年还是来了。

马上又是一个除夕夜,王承先已经回了太原王氏,他是家主,要主持祭祖仪式。

王鹏也想回太原,等那事过去再来长安。

可是不行。

书院二期正在建设,有许多新奇想法都是他提出来的,工匠有疑问,他要随时解答,不能离开。

小年过后,书院放假,一直到上元节。

各位先生家都在外地,无法回家过年,只好留在书院。

王鹏生怕先生们寂寞,就把他们都请到伯爵府。

伯爵府总算建好,初具规模。

工部还是很给力的,加上李渊偶尔过问,不到两个月,就把伯爵府建设完成。

王鹏把母亲也接过来,准备在这里过年。

给李渊和几个舅舅的礼物,腊月二十八王鹏亲自送上门。

第一个送的自然是李渊,也只能是他。

可惜连面都没见着,是庆无接待的,听说是在许才人那里。

这次送礼,王鹏特意带着小德子。

让他和庆无可以见上一面。

至于李渊,不见也罢。

太子也没见着面,是李承道接的礼物。

李承道在书院表现优异,成绩属于拔尖学生。

身边更是有一堆追随者。

李二派入书院的五十个将门子弟,有五个和李承道走的很近。

按道理,他们应该追随李承乾的。

可这些少年里,除了五个改换门庭,追随李承道外,其他人和李承乾并无过多亲密往来。

就和对待其他学生一样。

皇宫和东宫都是放下礼物就走,想着秦王府应该一样。

哪知李二非要留王鹏吃饭。

饭桌上不光有李二和王妃,连李恪的母亲杨妃都来作陪。

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身份贵重。

长孙氏虽是正妃,对她倒也尊敬。

饭桌上只有他们四个人。

李承乾,李恪,李泰都在后面站着伺候。

王鹏招呼他们:“你们站着干嘛?过来一起吃呀!”

李承乾拱拱手道:“父王说了,今日是谢师宴,我们是学生,不可和先生共坐一桌。”

王鹏看李二。

李二笑道:“孩子们在书院的变化我很开心,你这个先生马马虎虎算合格,今日就当谢师宴,让他们在旁边伺候着就行。”

王鹏端起面前酒杯,一饮而尽,说道:“好了,这杯酒就算谢师了,从现在开始,咱们这是家宴。承乾,李恪,李泰,快来吃饭。”

兄弟三人看李二,见父王点头,立刻拉开椅子坐下。

高桌子配太师椅,已经在大唐贵族间流传开。

谁家饮宴,还让人跪坐,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情。

贵族活的就是个脸面。

长安城的木匠地位都比平常高了几分,工钱也较往年有所提高。

李承乾很有眼色的给王鹏把酒满上。

这顿家宴吃的很是舒坦。

饭吃的舒坦,饭后的谈话就不舒坦了。

王鹏几乎落荒而逃。

只因李二在他跟前发牢骚,说李渊近几次朝会都是草草收场,连奏折都由太子代为批阅。

听说陛下把心思都用在一个许才人身上了。

这话李二敢说,王鹏不敢听。

不跑等什么?

出门时跑的太快,和尉迟恭撞个满怀。

王鹏边跑边对尉迟恭道歉:“对不住了尉迟将军。”

尉迟笑道:“下次叫将军,就别进我家门。”

远远的听见王鹏喊:“知道了!”

尉迟恭走进议事厅,刚才李二就是在这里和王鹏说话。

“拜见王爷,王鹏跑那么快干嘛?要不要追回来?”

尉迟恭只当是王鹏又惹了什么货,怕秦王处罚,这才跑的那么快。

话说自打几个孩子去了书院,长安城都少了些乐趣。

李二摆手道:“不用,狡猾的小子,我刚发了两句牢骚,说了父皇的不是,他就跑了。”

尉迟恭道:“王鹏不会说给别人听吧?”

李二道:“不会,这小子比谁都精,知道轻重。事情进展如何?”

尉迟恭道:“事情进展顺利,得知王爷有意玄武门守将,太子已经调常和为玄武门守将,给了个监门将军的职衔。”

李二点点头:“此事为绝密,只有你我二人知晓,要是有第三个人知道,你就自尽吧!”

尉迟恭立刻弯腰抱拳道:“末将晓得其中厉害,最近连睡觉都是一个人,一间房,生怕说梦话。”

李二点点头,尉迟恭的忠心不用怀疑。

“刀枪铠甲可否齐备?”

“再有两月,即可完备。”

李二有些不满:“为何还要两月?”

尉迟恭道:“自从太子监国,屡次提高精钢配额,估计已经知道咱们还有两个坩埚的事情。”

李二沉吟不语。

父王对他,总还有些亲情在。

可这位太子大哥,却不把他当兄弟,只当是一个潜在威胁。

要不是有王鹏新茶的利润,李二的日子只怕更加难过。

有些事情只怕要提前进行。

李二已经确认,许才人进宫,背后有齐王的影子。

有齐王,太子必然脱不了干系。

可父皇已经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他上了两份折子,都被太子驳回。

这些话又不能当着面说!

目前的局势,对他很不利。

太子借着批阅奏折,已经开始把持朝政。

好多以前还在观望的大臣,已经投到太子门下。

据可靠消息,太子六率在这半年里,扩充近一倍,已经接近五万人马。

太子还掌着一卫兵马,李渊又从李孝恭手里划拉出一卫,给了李元吉。

从明面上看,太子一系实力,已经超过天策上将府。

李二近半年韬光养晦,除了份内事,多的话一句不说。

至于他心里怎么想,私底下怎么做,谁知道。

沉吟一会,李二对尉迟恭道:“敬德,想办法和户部交涉,看能不能用铜钱替代精钢。如果不能,就和他们扯皮,扯上一个月,东西能备齐吗?”

尉迟恭点头道:“如果一斤精钢也不交,二十天内,万事俱备。”

“好,从今天开始,我身体抱恙,怕是要到上元节才能好,其他事情就交给你了。”

尉迟恭道:“末将明白,这就去把今日要上交户部的精铁拦下来。”

尉迟恭走后,李二看着皇宫方向,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