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我家亲戚都是皇帝

作者:王自在 | 分类:历史 | 字数:54.3万

第121章 参观书院

书名:大唐,我家亲戚都是皇帝 作者:王自在 字数:2204 更新时间:2025-02-22 02:08:49

李纲的身份在那里摆着,没人敢硬闯。

软磨硬泡也不行。

最后书院实在不胜其烦,李纲让王鹏出面解决。

老李现在越来越喜欢书院山长这个位子,和任何人都没有利益冲突,只管教书育人。

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李纲现在就有点无欲则刚的意思。

他才不管来的是谁,只要书院不休沐,谁也别想进书院一步。

到了休沐日,书院对外开放,王鹏立了个名目,平民百姓进书院,分文不取。

达官贵人进书院,必须掏一贯钱,显示出不同。

至于那些商贾,也能进书院沾沾喜气,一人一金,还不还价。

就这,那些商贾抢着去。

他们纷纷表示,想把自家孩子送到书院求学。

要说大唐哪类人最纯粹,非商贾莫属。

他们锱铢必较,不事生产,却拥有大量财富。

但却是大唐身份最低微的一群人。

士农工商,商人排老末。

商人要想生存,必须依附勋贵或者世家大族。

要不然,挣的越多,死的越快。

在王鹏打出皇家乾州书院的招牌,又面向所有人招收学生时,最激动的莫过于商人。

只要他们家的孩子能够从书院结业,哪怕当不了官,凭一个天子门生的招牌,就可以免去许多麻烦。

书院的学子肯定会有一部分人进入朝堂为官,到那时,有同窗之谊在,相当于多了个保护伞,岂不美哉。

商人有钱,十岁的孩子已经开蒙,苦于没有向上的门路。

要知道,唐初官员大多通过举荐,商人的孩子想当官,难如登天。

书院的做法就很好,每个休沐日,官员勋贵,世家大族交一贯钱,随便参观。

普通百姓,没有人数限制,都可以进书院参观。

商人,只允许十到三十人进入。

交了一金,还要脱掉华丽的衣服,穿着普通粗布衣服才能进去。

这其实是王鹏对商人的一种变相保护。

商人对此不但没任何意见,反而趋之若鹜。

有些人提前两天就在书院外扎下帐篷,只等休沐时间,进去参观。

皇家书院啊!

这不,今天又是休沐日,所有的学生以为可以休息一下。

哪知王鹏早早就把他们叫起来,特别是李承乾三兄弟,加上李怀仁程处默六人,每人带十个同学,轮流接待参观人员。

官员勋贵,世家大族,由李家三负责。

普通百姓,自然是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负责。

李怀仁他们六个,只负责那些商贾。

最先进去的自然是官员勋贵,世家大族。

太子和两位王爷在,他们一个个道貌岸然,谈吐文雅,气度高绝。

李二登基后,李恪被封蜀王。

原来的历史,李恪先封汉王,再封蜀王。

现在是一步到位,直接封蜀王,估计也是王鹏这个小蝴蝶扇动的。

李泰本就是卫王,李二登基,封越王。

平民百姓都是男子带自家十岁的孩子进入书院,小心翼翼的参观,生怕惹出祸事,耽搁孩子上书院。

书院对商贾的要求最是苛责,一金必须是赤金,少一分都不行。

进门前,还要被李怀仁他们刻意敲打一番,只许看,不许摸。

有问题可以小声提问,不许大声喧哗,等等等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能进去的商贾不但不生气,反而感恩戴德。

这几位态度虽然很差,可人家身份高贵呀!

都是小王爷,小公爷,等闲见不着面。

现在能站在门口给商贾们讲规矩,已经给了商贾天大的面子,还敢有意见?

他们几个对商贾态度蛮横,对那些可能进入书院的少年却很友好。

这让商贾们更加坚定了送孩子进入书院的想法。

能和几位小王爷,小公爷成为同窗,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商贾们不知道,他们之所以能有这待遇,全是王鹏争取来的。

李纲他们本来坚决不允许商贾进入书院,更不想招收他们家的孩子。

王鹏据理力争,商贾的孩子就不是大唐子民吗?

只要是大唐子民,就可以进入书院求学。

书院应该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给所有人一个机会。

咱们是替陛下教化天下万民,自然也包括商贾家的子弟。

说不定通过书院教育,世间就会少几个为富不仁之徒,多一些心存善念的富家子弟,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李纲他们说不过王鹏,只好气呼呼的拂袖而去。

他们嘴上没同意,也没反对,王鹏就当他们答应了。

其实王鹏没说出其中深意。

书院要长久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人士的支持。

商贾们虽然满身铜臭,但是都乐善好施。

书院朝他们收三五千贯的学费,想来他们会很高兴的送钱来。

这些钱正好用在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身上,书院也能少跟朝廷伸手要钱不是。

王鹏深知,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书院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就离不开商贾。

再过几十年,书院万一有事发生,不光需要朝堂上学子发声,可能更需要这些商贾弟子拿出真金白银。

要全是出身寒微的学子,真有动荡,书院恐怕难以为继。

李纲他们不管柴米油盐这类小事,自然不会知道,书院除去建设所需,平常花销,也是一笔极大的支出。

杨辉负责管钱,他对书院的花销叹为观止。

就这些先生和学子,每月吃喝就要花去一千多贯。

书院又给学子们统一配发了青色长袍,区别于以往的长袍,不管是式样还是颜色,都是大唐独一份。

学子们穿上长袍,立刻就和普通人区分开来。

学子们也更加重视自己书院学生的身份,只要穿着长袍外出,必然是彬彬有礼,气度不凡。

这又提升了书院在民间的影响力。

短短一年,书院居然隐然有超过弘文馆的趋势。

书院门口,官员勋贵,世家大族进入后,其他人都在排队进入。

商贾们交了一金,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和百姓一起,缓慢进入。

书院的房子全部是一个一个的四合院,每个院子都是独立存在,最大的一间做教室,其他的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