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乡下妇的美好人生
作者:彼岸时光 | 分类:现言 | 字数:106.8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1章 一巴掌
果然,到了周末那天晚上,程卫国还是开车把他们都带回来了,城里的小院子让张梅的父亲守一晚上。
回来吃了饭后,他们兄弟俩还是到徐晓霜家里来了。
程建设坐下来就说道:
‘二嫂,二哥说怎么接活这事是怎么搞,你给我们详细说一下。’
徐晓霜也打算和他们好好说说呢。
于是就给这三个大男人上了一课。
程卫国不算,人家是有工作的,那就不用担心收入的事。
但程建设和程志新以后想要进城里混,那就只有卖自己的体力。
徐晓霜让他们明白了,什么叫体力劳动者,什么叫脑力劳动者。
怎么把自己的一身力气和手艺转换成钱。
不是认为自己的力气用了还有,帮别人一把是一把的问题,有些事是可以帮,但有些体力付出,是要算成价格的。
然后就具体说了他们想要挖坑赚钱的事。
徐晓霜给程建设说道:
“这个,主要是四叔和你,你们俩想要赚这份钱,就得计划好。你们的劳动力,是有价值的。你想想,你们在队里种一天地还能换一天的工分呢,那到年底算下来就是粮食和钱。”
“城里的人有他们不会做的事,我们会做,我们有力气做,但他们得出钱,我们才出力,就这么简单。我们用了我们的时间,用了我们的力气,为的是什么,换了钱来让家里的妻儿老小过得更好。”
“我跟志新说,你们要挖一个卫国哥家那样的坑,最少得收人家一百块。但你开始不能说一百,你得说一百二。当然,你还得按要搞的地方大小,或是那地好不好挖,有的一米下不是泥,是石头,你怎么搞?”
“打石头可就不只一天两天的事。你要是也一百答应下来,你就可惨了。所以,你得接活之前,先实地查看了。”
徐晓霜的一通教育,让程卫国都觉得受益匪浅。他虽说文化并没有比兄弟俩高多少,但他的阅历多。觉得徐晓霜说的东西很有理。
程卫国应下来,说开始他们要接单的话,自己要先去看看再帮他们确定下来。
然后就是商量程卫国那边的家具的一些原来没注意到的细节,因为都是徐晓霜经手画的图,有些东西的修改这些,还是得徐晓霜改好了,重新画出来再给他们。
几个人这一商讨后,两家就确定了一个发展目标,就是想向城里进军。
徐晓霜提醒过,以后还是想让孩子们进城读书的。所以,进城发展,是迟早的事。
如果现在手上就有让城里的人都想要的东西,那就趁这个机会先赚一点钱。
还有就是要打出好名声。
徐晓霜相信,有程卫国帮衬着,慢慢来,他们的家具可能会走现在城里的人的高层次中去。所以,到时做家具这事,要价肯定更高一些。
徐晓霜自己把握主帮人设计这一块。那别人就得多付一份高计的钱。
程志新再按设计的来做。所以,他们两口子吃的是技术饭,到时如果程建设帮着拉锯这些,也是要分一份的。
程卫国觉得徐晓霜这一步走得很大胆。
但不得不说,这个女子抓的时机很稳。
她借的这个东风很好。一是程卫国在城里站稳了脚了。且程卫国的名气不错。
二是她自己也在县里的领导当中有了一定的名气。虽说是乡下人,但她的谈吐这些,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第三就是程卫国做的这些家具,在城里确定是首一份的。别人家没有,可能别的木匠想都没想到这么做。
最少,在别人家跟风做之前,他们是头一份。如果把握好了,真的是可以赚一份钱的。
这样的话,离徐晓霜说的,过几年住进城里带孩子读书的目标还真的是很容易实现。
再加上徐晓霜现在养蚕的收入,真的是很不错,比自己这个公职人员还高。
最后,程卫国总结拍板:
“好,这事听晓霜的,我觉得我们家以后想过得更好,就按晓霜这路子走。放心,他们在城里我看着,有事他们来找我就是。”
程卫国拍下了板,程建设是没有理由去反对的。
他肯定是听哥哥的。
程志新是听老婆的,特别是现在老婆的话大哥也认可,那就更得听好老婆的话。
听说徐晓霜要给顾红旗寄东西,程卫国第二天走的时候就带走了,他寄会更快一些。
程建设这一晚兴奋得很,不管谷青雨有没有听懂,反正就一直在跟谷青雨讲以后的计划。
“大哥以后肯定是在城里了,不会回来种地了,二哥和二嫂也是说要带几个孩子到城里读书。”
“青雨,以前吧,我觉得住到城里不用种田,那该是多好啊,但想要住进城里,那就是咱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但二嫂说了,咱这样干下去,以后咱也是城里有房的人。”
“青雨,你听说住到城里去,你高兴不?”
谷青雨只想睡觉,但某个人还在叨叨:
“青雨,咱也再生一个姑娘,我现在有点喜欢志富大哥的三个女儿了,现在二哥可好了,有儿有女的,看着他一到家,五个孩子围上来叫爸爸,我以后只有咱远兵?不行,青雨,咱就是一胎一个,也得再生两胎。”
说着,有人就要付诸行动。
谷青雨拍他一巴掌道:
“你儿子还在吃奶呢。”
“他吃他的,不会耽误他爹撒种子,回头给他种一个弟弟或是妹妹,他就有伴了。”
谷青雨把吃好奶的儿子轻轻放到一边的小床上,有些人急不可耐的都跟着扑了过来:
“听二哥说,二嫂奶两个孩子都不够吃了,咱远兵是一个还是好,可以吃两个奶。要不分点儿给我?”
谷青雨又一巴掌拍向那不要脸的人:
“人家二嫂早就开始给孩子吃粥了,你却一点儿也没关心你儿子吃没吃。咱儿子每天都去吃二嫂给孩子熬的粥呢。”
有些人的脸皮厚,被一巴掌一巴掌的拍,还是继续他的做人操作。一点儿没把巴掌放在心上。打是亲,骂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