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双龙传

作者:天下无二汪 | 分类:历史 | 字数:59.7万

第171章 欢迎朋帅莅临大晟府指导工作

书名:大宋双龙传 作者:天下无二汪 字数:2331 更新时间:2025-02-23 02:12:14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御路也”。

朋哥也没神经病,非要在老婆面前出这个“风头”,还是老老实实走“专用通道”。

好在“御道”两侧有砖石铺砌的排水明沟,浑身艺术细菌的宋徽宗对“御街”乏味单调的景观不满意。

特意下旨在明沟里种植荷花,在御街两边种植桃李梨杏等,作为“行道树”。

四月又称“孟夏”,正是鲜花怒放之时,把御街装点得团花簇锦、煞是好看。

皇宫正门的宣德楼前是大宋“省府宫宇”,左南廊对左掖门,为明堂颁朔布政,秘书省右廊南对右掖门。

近东则两府八位,西则尚书省,近南大晟府,次曰太常寺。

没到大晟府前,朋哥儿远远就听到熟悉的音乐声,不由的两眼放光、脱口而出。

“双面燕洵!”

“什么?”

卷儿有些奇怪的看着突然激动的朋哥儿,这曲子确实好听,但也不至于这样吧?他还情不自禁用口哨吹了起来,居然和悦耳的竹笛声丝毫不差。

朋哥强忍着不落泪,当时这曲子在抖音爆火的时候,他和小舅都忙着看跳舞的漂亮小姐姐了,如今这曲调一响,往事潮水般的涌上。

真特么上头啊!

“小舅!”

看到胖了不少,还留着整齐短须的李诚,咧着嘴站在气派的大晟府门口,朋哥儿嗖的冲上前去,结结实实的一个拥抱。

李诚眼眶也红了,如果没有狗日的靖康该多好,这大宋的生活多滋润,他和外甥两人就在这汴梁城安家落户,逍遥富贵……

“你黑了!”

“这叫健康色,嗯!小舅你又胖了!”

“屁!这叫富态!”

“哈哈哈哈!”

“欢迎朋帅莅临大晟府指导工作,晚上安排樊楼就餐!”

“李师师?”

“必须到场!”

“牛比啊!小舅!”

“一般一般,大宋第三!”

“吼吼吼吼!”

两个不着调的穿越者,扯着旁人听不懂的淡,现在轮到朋哥儿得意洋洋,把美女老婆带给小舅炫耀了。

“娘子,喊人!”

“甥媳李卷拜见舅父!”

“好好好!”

好吧!成婚大半年了,卷儿第一次见到小舅李诚,也很激动。

开玩笑呢?名满天下的李苍梧是我舅父,你敢信?

李诚看着英姿飒爽的李卷儿,那是相当的满意,汪李两家这缘分没的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啊!

“走!先进去看看我排演的新舞!”

“快走快走!”

朋哥儿很是迫不及待,卷儿有些吃味,不着烟火的在他腰肋软肉上,一掐、一拧、又有些心疼的揉揉。

“咦!”

“咋了?”

“没事!”

“别一惊一乍的!”

“知道了!啰嗦!”

李诚这个大晟府“试协律郎”,可不仅仅是做做诗词就行,这要从其他朝代皆无的“大晟府”由来说起。

宋徽宗这个“艺术家”皇帝,为了创制和发展新的雅乐,于崇宁初年设置专门的一个“部门”研究雅乐、推陈出新。

美其名曰“大晟”,经过多番筹备,于崇宁四年(西历1105),“大晟府”正式“挂牌成立”。

大晟府的主官为“大司乐”,这一职位相当后世“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

大晟府“在编”的官员:典乐两名、大乐令一名、主簿一名、协律郎、按协声律、制撰文字、运谱等各四名。

李诚是从“科员”级的“试制撰文字”升到“试协律郎”这个“科长”级职务。

千万别小看这个职务啊!用现代语言描述一下:

大晟府建立之后就取代了太常寺,成为大宋管理音乐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十六年来“大晟府”一直是朝廷管理和组织音乐事务的核心机构。

“大晟展宫架乐于横街南,太常设太子冠席东阶上、东宫官位于后,设褥位,陈服于席南,东领北上”。

“大晟府”担负着大朝会和郊庙祭典中,重要的雅乐演奏任务。

当然,这些事关煌煌大宋体面的雅乐,跟李诚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其实还是太常寺那帮人在折腾,旁人想插手也没机会。

所以官家原本准备裁撤掉这个名不符实的大晟府,还回归太常寺原本的职责。

安排李诚过来,就是想让他整点新花样,太常寺那帮食古不化、循规守矩的家伙,赵佶也拿他们没办法。

李诚懂个屁音乐啊,简谱都不识!

排练戏剧,那是参照印象中的后世京剧、话剧、影视之类,出点馊主意,增加舞台效果而已。

不出意外的效果不错!

起码规范了戏装、舞台背景、增加了杂技般的武戏,看起来花里胡哨、就图个热闹。

他想来想去还是求助李师师,这小娘子堪称音乐奇才。

吹拉弹唱,啊呸!箫笛埙笙、瑟琴钟鼓、琵琶二胡无所不通。

只要李诚哼哼调子,人家就能搞出来专业的“工尺谱”。

继而指导教坊司的乐工们,排出完整的合奏曲谱,绝对的大神一个。

李诚有时候感叹,这小娘子要是在现代时空,绝对是明星中的明星。

可惜在大宋,她只是个连自由都没有的笼中“金丝雀”。

大宋教坊司不是官办妓院,而是传自唐代被女皇武则天命名的“云韶府”。

“内教坊”负责的是皇家“雅乐”,“左右教坊”负责的是“俗乐”,彼此之间泾渭分明。

“教坊本隶宣徽院,有使、副使、判官、都色长、色长、高班、大小都知”。

宋徽宗每年的天宁节寿宴,教坊司总参演人数超过七百人,演出内容包括了歌舞、杂技、蹴鞠等九大项表演。

正儿八经的大宋艺术单位,没点才艺连门都不让进。

教坊司真正沦为“官妓”,那还是另一时空大明永乐之时。

“靖难后”大批建文旧臣被籍没,妻女被发配入教坊司以供军士淫乐。自此,这个曾经被人羡慕的“教坊司”名声扫地,臭大街了。

大晟府分配给李诚亲领的,是右教坊的一支舞蹈队和乐队组合,人数加起来不到三十人。

大多还是技艺不精之少男少女,用李诚的话说,这特么就是“练习生”。

办公室政治无所不在,无论古今,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好嘛!似是而非的《丽人行》舞蹈,加上《双面燕洵》这悦耳至极的仙乐,双管齐下、双份震撼!

朋哥看的百感交集,卷儿妹子哪里见过这么好看的舞蹈,看的目不转睛,大呼过瘾。

“小舅,你太牛了!”

“嘿嘿!今晚带你们见见真正的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