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 分类:历史 | 字数:80.9万

第145章 英法联合舰队

书名: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字数:2344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7:45

吴天佑:“贾绍明,这先攻北京的策略非常不错,你是怎么想通的?”

贾绍明笑着说:“我哪有这本事。陛下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我这几下子,基本都是跟陛下学的,您都没想出来,我怎么可能。为了制定好这次的战略布局,我向各个集团军发了通知,要他们发表建议。这方案,是驻日派遣军司令唐忠佐提出来的。”

原来是他啊,看来这老家伙厉害着呢。不过,这么厉害的人,自己怎么在后世都没听说过,这没道理啊,得让覃超调查调查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不管怎么回事,这样的人才绝对不能窝在小日本那里指挥个4千人的部队,这太浪费人才了,得给他提供更大的舞台才行。

吴天佑:“这样的大才再呆在日本就不适合了,让唐元甫接任驻日派遣军司令,把唐忠佐给我调回来。”

贾绍明:“是,陛下。还有一事,天津附近那些西洋军队怎么处理?”

吴天佑想了一下,然后语气坚定地说:“发通告,让他们滚蛋。”

贾绍明听后大吃一惊,这一向对西欧采取忍让态度的吴天佑突然180°大转弯,发起狠来,自己会不会是听错了。

吴天佑看到贾绍明一脸迷惑,知道是该给他解释一下:

“以前是受制于海军,我不得不忍让,现在我的海军已经有了克制他们的战法,已经没必要对他们客气了。苏伊士运河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才能通航,就算他们想从欧洲调舰队过来也来不及了,没个一年半载的时间是过不来的。

而且,除非英法联手并把他们的铁甲舰全部调来,否则我们还真不怕他们。英法两国之间矛盾重重,两国要在欧洲联手,可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能不能谈拢都难说。”

原来如此。

华国二年十一月十八,公元1868年12月1日,华国外交部向各国领事馆发出通告:

限令所有外国武装部队及战舰,于1869年3月1日前离开中国领土及中国领海,否则将承担一切后果,勿谓言之不预也。同时,自1869年1月1日起,任何运送鸦片、武器的船只不得进入华国海域,否则一律扣押没收。

一石激起千层浪,西欧各国反响强烈,特别是在天津大沽口有驻军的英法两国,更是要求华国政府澄清,是否遵守英法同清廷签署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

华国外交部则郑重声明,不承认清廷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督促英法两国,尽快撤离在天津的驻军,以免发生冲突。

华国的强硬态度以及声明,已经不是英法两国的驻清公使可以处理的了,于是分别向各自政府发回了详细的情况报告,请求国内决断。

英国内阁接到电文立刻炸了锅,英国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海军大臣阿尔桑德·米尔恩爵士(Sir Alxander Milne)、内阁大臣、陆军大臣四人紧急磋商,商量对策。

在今年下半年的议会选举中,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领导的自由党击败了本杰明·迪斯雷利领导的英国保守党,获得议会多数,刚刚成为英国首相,说的不好听,凳子还没坐热呢,就碰到了这档子事,也是够倒霉的。

因为资料都分发到每个人手中,所以在座几人都清楚发生什么事,现在的问题是,英国本土该怎么办?是退让还是针锋相对、或者是寻求谈判。

海军大臣的意见是,联合法国,出动200艘战舰,在华国处于成长的阶段,灭掉他们的舰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英国的全球利益,一旦退让,凭着华国快速增长的潜力,英国将失去战胜华国的机会。

陆军大臣却是坚决反对。一、如此庞大的舰队,需要消耗天量的资金,会令英国政府财政陷入困境;

二、法国如今同普鲁士关系紧张,能否说动法国共进退,都难说;

三、就算能够组成舰队讨伐华国,也要一年后才能到达,那时候,远东还有没有供舰队停泊的港口都难说,如果华国攻占了香港,英法舰队根本无力进攻华国;

四、退一万步讲,就算击败了华国舰队,英法联军也没有登陆和一百万多万华国精锐陆军作战的能力,只要华国保留了造船能力,我们就永远无法打赢这场战争。

内阁部长则倾向于和法国协同立场,争取和华国谈判解决,避免发生更大的冲突。

三个人,三种观点,令格莱斯顿首相很头痛。他本人而言,更倾向陆军大臣的意见,这仗英国根本就打不赢。不过,作为首相,他根本不能这么表态,否则,鸦片利益集团以及民众的吐沫就会淹死自己。

不过,进行一场注定是两败俱伤的战争真的符合英国的利益吗?交由议会讨论通过吗?还是省省吧,就英国鸦片利益集团的势力,结果一定是对华开战。绕那么个大弯,还不如自己宣布对华开战更有利。

格莱斯顿主意已定:“大家的言论都很有道理,但是,为了维护大英帝国的全球地位,我不得不选择战争。既然选择战争,就是要获取战争的胜利。米尔恩爵士,你是主战派,那么就由你组织人来制定一份对华作战计划,交由内阁审核。”

格莱斯顿是反对开战的,但他却支持米尔恩爵士的开战言论,一是为了自保,第二就是看看米尔恩爵士他们怎么弄出一份有希望战胜华国海军的方案来。如果真可行,他自然全力支持,如果不行,就让他们改到行为之。反正,英国不可能为了战败而发动战争。

法国方面上演着同样的戏法。只不过,整个决策是在拿破仑三世的参与下进行,会议最后和英国结论接近,需要寻求和英国联手制衡华国。不过,比较悲剧的是,法国因为普鲁士的牵制,最多只能调一至二艘铁甲舰参战,其余全是木质蒸汽风帆战舰,有点寒碜。

由于有共同的想法,英法两国是一拍即合。双方迅速就联合舰队的细节进行落实,并就战舰组成、联合指挥、补给分配等都达成了一致。英国出动150艘战舰,其中八艘铁甲舰;法国出动50艘战舰,其中2艘铁甲舰。

陆军方面,英国出动3万,法国2万。

不过,正当他们兴冲冲准备行动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被英国内阁否决,理由是这样的舰队取胜希望渺茫。内阁的否决并不是无理阻挠,而是获得多数人的支持,其中包括很多主战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