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 分类:历史 | 字数:80.9万

第152章 清使安德海

书名:清末之九天揽月 作者:凤凰苗苗 字数:2443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7:45

刘玱琳在攻取天津后,就一直在清扫附近的清军,同时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天津府下辖的静海、青县、沧州、南皮、盐山、庆云各县纷纷望风而降。

五月二十,第二批5万多第四近卫集团军抵达大沽口,至此,整个第四近卫集团军11.5万人已经全部抵达。

运送船队则掉头回去安徽和州,准备运送北上参战的第四集团军。

五月二十九(7月8日),刘玱琳仅留第二十八师驻守天津,兵分两路,自己亲率5万5千大军杀向东安。另一路是4万5千人的第八近卫军,沿官道向西攻击霸州、新城,然后经高密店北上进攻涿州(今涿县)、良乡(今大兴),从宛平城攻击北京。

3日后,刘玱琳抵达安东,在城外10里安营扎寨。

华军这次的攻击主要目标并不是北京城,而是清军的精锐部队——淮军。北京城只不过是消灭淮军后顺理成章的战利品罢了,就在那里跑不了,随时可取。

所以,第四近卫集团军的进攻速度非常缓慢,是慢慢逼近北京,让清廷有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阻击华军,以此消耗清军的精锐部队。

刘玱琳指挥部队开始对安东城外的防御工事逐一拔除,用了5天时间才扫清了安东城外的所有据点,开始攻城。

由于弹药需要长途从杭州转运过来,所以集团军的炮兵不得不节约使用,连进攻前例行的炮火准备都省略了,只有遇到难以攻击的堡垒或是淮军炮兵开炮,华军的炮兵才会出动打击对方。

华军一上来就是直接用步兵攻击,不过,由于有重机枪的加入,华军步兵的攻击力异常犀利,淮军不得不以填人命的方式来阻击,伤亡惨重。但是,往往在淮军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华军都会及时撤退,然后换另一支部队进攻,而这个时间也足够淮军换防,坚守阵地了。

战斗持续了10天,淮军6万多大军现在剩下4万不到,伤亡达三分之一强,而华军的伤亡估计就两三千人,李鸿章这才感觉不对劲,这么个战损比,自己淮军拼光了也仅仅伤到华军的皮毛,这华军是准备耗死自己啊。

这仗已经没法打了,现在全军除了李鸿章的卫队外,已经没有一支完整的部队,4万将士士气全无,已经到了一触即溃的危险程度。

六月十二晚,李鸿章冒险连夜从安东撤出,向礼贤庄撤退,被刘玱琳及时发现,命令第二十七师、第三骑兵师连夜追击,在廊坊附近截住李鸿章安排的1万断后部队,断后淮军随即弃械投降。

败退到礼贤庄的李鸿章,让刘铭传统帅大军,自己却率亲卫立即赶往北京,向恭亲王奕?汇报战况。恭亲王府里,奕?已经从探马那里收到了安东失守的消息,但这次李鸿章的亲自汇报,他才了解到战斗失败的细节。

这么打下去,华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清廷基本已经无兵可用了,那还打个毛球,直接投降算了。现在跑,你又能跑到哪里?今后整个大清国都是华国的,你又能躲哪里?

奕?:“少荃兄,华军真的已经强悍到这种地步了?”

李鸿章:“恭亲王,下官说的还是轻的,也怪下官无能,现在下面的士卒,只要听到华军连发枪(指机关枪)的枪声,那是扭头就跑,谁的命令都没用。我军第一次遇到连发枪时,仅仅一盏茶功夫(约10分钟),一千多人就死在连发枪下,谁不怕啊。”

恭亲王一听也是浑身一哆嗦,泥马,这一盏茶功夫就能灭了这么多人,有多少人也不够填的呀,这可如何是好?

奕?:“本王知道了。这样,你在这里等等,我进宫一趟,这事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主。”

慈禧一直皱着眉头听完了恭亲王的汇报,知道事态很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决断的时候了。再拖下去,可能连谈判的筹码都没了。

慈禧:“六叔,也就是说,我们到了不得不决断的时候了?你是什么想法?”

奕?:“臣弟联系过西欧各国,希望他们出面调停,但没有一国肯应承此事。现在我朝表面控制的地方还相当大,但能战之兵已经全无。如果我朝失去京师,估计结果就是土崩瓦解,能听我朝指挥的最多只有关外祖地一带。和谈,是唯一机会。”

慈禧明白,恭亲王此言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这种结果。

可是,所谓宁于外人不与家奴,几千年封建思想传下来的东西,让慈禧也很难接受这种和家贼的和谈。和外国和谈,赔点款、割点地就是了,又不会要你的皇位,但吴天佑不同,他要的是整个大清江山,你就是想让步都没得让。

没有人喜欢死,如果是毫无选择,那体面地死就是一种荣耀。偏偏吴天佑此人与众不同的做法,有让慈禧怀有一丝生的希望,而要想让这一丝生的希望变成现实,就必须做出最大的努力去争取,这事除了她自己,谁也做不到。

慈禧:“六叔,你说得对。这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你让淮军都撤回来吧,让绿营兵去抵挡,任他们自生自灭就是。老身写一封给华皇的信,一会我会让小安子(安德海)去找你,你派人把他送到华军那里就行了,此事绝密。”

奕?听明白了,太后这是决定和谈,看样子可能是要亲自出马。这也让奕?感叹不已,这个女人真的是胆识过人、智慧超群,在此绝境之下也要奋力一搏,不愿认命,自己当年败在她手下那是一点不冤。

当刘玱琳接到前线通知,慈禧太后的贴身大太监安德海突然到访,前线指挥官不敢擅做主张,请示集团军司令部如何处置。刘玱琳一听便知事关重大,清廷真正掌舵人的贴身大太监出马,非同一般,于是急忙派人把安德海请过来。

刘玱琳战将出生,虽然身居高位已久,但武将的性格依然没有多大改变。

“安总管这次来必然是大事,有话就直说,本司令不太会那些弯弯绕。”

安德海心下是卧槽一声,没想到华军这十几万精锐的统帅居然是个粗人,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只好细声细语说道:“奴婢奉太后之命,急需面见华皇陛下,刘将军可否行个方便?”

华国皇宫里是没有太监的,刘玱琳是第一次和太监打交道,猛然间一轻柔女声从一大男人口里蹦出,着实吓了他一跳,一身的鸡皮疙瘩。我了个乖乖,难怪皇上不愿意用太监了,这阴阳怪气的“男人”谁特么受得了。

刘玱琳:“这个没问题,小事一桩。但你总得告诉我是什么事,我好向陛下请示。你知不知道,天津已经通了电报。”

泥马,忘了这茬,在英法进驻大沽口的时候,电报就已经通到天津了。只是清廷以动了地气、影响风水为由,不批准连通北京。

安德海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