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妲己的三国之旅
作者:金戈铁马长生在 | 分类:古言 | 字数:104.2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5章 中秋
“小云,今天是什么日子!”
“八月初十!”
一听这话,童婉和赵云都在常山上坐不住了,童婉整个人瞬间起床!
中秋要到了,是一家团聚的时候,原先无论是童婉还是赵云,对于中秋,基本都没过过!
但有孩子了,他们也打算陪着孩子过一个中秋节,因此,才拜托典韦护送孩子们来常山郡的!
当即,两人就开始下山。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华夏自古以来的节日。
古人多爱明月,比如李白,他就很喜欢明月,当然,后世也是爱明月。因为放假。
当然,最主要还是中秋节的寓意,团团圆圆。
而作为一个后世人,八月十五这个日子,童婉要讲究的,也是团团圆圆!
一回到家,瞬间,几个儿女都来到了他们面前!
赵云一家,倒没有那么多规矩,而童婉则瞬间把赵襄一把抱起来,对于这个和自己十分相像的小女儿,童婉可是真心喜欢。
而赵云也是!他们似乎都很喜欢小女儿,当然,赵月也是如此,而至于自己儿子,赵云同样很喜欢,但现在,赵云是活生生的女儿奴!
至于自己儿子,那是以后会继承自己家产的!但就目前看来,自己儿子表现平平!这也让赵云多多少少有些担心了。
随着日子渐渐到了,这一家人,自然也要进行中秋的娱乐活动。看着那散发着盈盈之光的皓月,童婉和赵云带着5个孩子,也开始祭月!
一家人也开始忙活,又是抬桌子,又是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甚至,赵云都摆了一个羊头和猪头。
(小知识:月饼是宋朝所出现的产物,但这里,并不妨碍童婉这个后世人会做。)
一家子人抱着几个孩子,随后,两人也是相视一笑。
“娘,这月饼可真是好吃!”赵雪此时也是开了口,一口一口的把手中月饼猛的往自己嘴里炫!
“慢点吃,还有呢!”此时童婉也是开口说话。
她也是想到了后世,那月饼,绝对是她最不想回忆的东西,硬的可以把菜刀给崩了,简直了,那时候,她就对于月饼,有一种心理上的抗拒。
后世的月饼,为何会让人那么厌恶,要知道,月饼最早也是以松软可口,闻名于世的,同时,也因为这样,备受华夏大地百姓喜爱。
直到,月饼被奸商背刺,从而变成了人憎狗嫌的东西。
举个例子,就拿五仁月饼来说,那五仁可是精心细选的,那红绿丝,同样也是如此,可是呢,后世的奸商,却把红绿皮替换成了萝卜丝,橘子皮。然后五仁也都是陈五仁。
突出了一个无商不奸啊,而淳朴的华夏百姓,首当其冲,是第一个被坑的。
但凡是面食,吃食,一般都不能太久保存,而让它们能够保存很久的办法,就是把里面的水分彻底蒸发干净。因此,这月饼就越来越像石头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讨厌吃月饼了。
比如童婉,她现在看到月饼,也总能想起自己上一世牺牲的两颗大门牙。可是被自己同班同学嘲笑了好一阵子呢!
而如今,看着自己几个儿女,在拿着五仁月饼一个劲的疯狂炫!童婉因为心理阴影也是迟迟不敢下嘴。
毕竟,人可以死,但不能社死不是?
“意婷,要不要一起出门逛逛?”此时,赵云再次开口问道。
“也行!反正闲来无事嘛!”当即,童婉不由笑了笑。
而也在这时,赵云看了看手中的酒,就给自己来了一口。不得不说,童婉并没有改造晾酒方法,她在这一方面,也是不在行的,她也只会原始的晾酒方法。
在中秋这一天夜里,玩的东西可是很多的,因此,他们一家都打算出门逛逛!
看着这满城灯火通明,童婉和赵云不由相视一笑!他们两人并肩而行,而至于三个孩子,则分别由两人用小推车推着,而赵雪和赵凝则跟在他们身后。
“小云,要不要去客栈里坐坐?”
“也好!”
此时,赵云和童婉推着孩子,典韦赵雪,赵凝跟在他们身后!
“对不住,几位客官,小店人满了!”也在这时,一个声音不由传来!赵云和童婉彼此之间都愣了愣。随后,也是摇摇头,打算早点回家!
“这里,还有河灯?”此时,赵云和童婉也愣住了。看着面前的一个小孩,正拿着一根竹竿吊着河灯,但只是看一眼,就一脸嫌弃的样子!
“这些河灯可真俗!竟然尽是一些情啊,爱啊之类的东西!”
而那些世家公子们,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也是笑了笑!
在古代,这个父母包办婚姻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以至于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
当然,和后世那种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什么的不一样,咱们古人更加牛。
后世人写爱情故事,什么霸道总裁之类的,屡出不鲜,当然,也会有人去追,去读,而古人则表示,太落伍了!
亵渎人有什么意思,我特么直接亵渎神!
什么牛郎织女,白蛇传说,嫦娥奔月,巫山云雨之类的!而且,这一类传说,在古人这里很吃的开的!
而这也是赵云听童婉吹牛,说自己是神明时,为何没什么敬畏之心,反而还想让童婉再给他生俩小孩!
毕竟,让神明生子,这事虽然听起来有些大不敬,但以前又不是没有!特别是神话传说。
比如,董永传说!
(小知识: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中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