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出来混要讲家世,你算什么
作者: | 分类:游戏 | 字数:10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84章 李白引起的党争
醉酒的李白被杨大眼麾下的偏将汪伦五花大绑的押送到了潼关,暴怒的常遇春本想斩了李白以正军法,但麾下谋士进言常遇春,言李白乃是相国王安石举荐。
常遇春斟酌之后,便打了李白五十鞭子,直接让人拖回了长安丢在了王安石的相府门前。
此事一出,顿时在雍凉之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龙朔元年夏,楚王杨陵引军猛攻潼关之际,秦国的户部尚书司马光弹劾王安石任人唯亲,导致潼关前线军粮短缺,吹响了守旧派对变法派的总攻。
紧接着,与司马光同族的族弟御史大夫司马孚,弹劾地方官员在推行《青苗法》之时存在盘剥百姓,中饱私囊的现象。
一时间,秦王宫内的皇甫麒头大如斗。
当年皇甫麒与杨陵争夺汉中失败后,皇甫麒南取巴蜀的野望化为泡影。
加上函谷关与武关都在岳飞的控制之下,皇甫麒只能向西开拓。
面对杨陵东西夹击的压力与雍凉士族的不稳,内忧外患的皇甫麒终于不再忍受士族豪强的掣肘,发动宫变,血洗了长安的豪门。
独掌大权后的皇甫麒励精图治,任命王安石为相,开科取士,变法图强。
而长安宫变之后,皇甫麒通过“宫变”这一主线任务得到了北宋天阶名士司马光投效。
让皇甫麒惊喜的是,司马光居然是河内温县司马一族族长司马防的长子。
司马光出仕之后不仅帮助皇甫麒稳定了朝政,还举荐了其同族的两个胞弟司马孚和司马懿。
这样的惊喜让皇甫有些错愕。
北宋名臣编撰《资治通鉴》,以“文正”为谥号的大佬司马光,居然变成了冢虎司马懿的哥哥。
叹了一句“系统脑洞真大”之后,皇甫麒力排众议,任命司马孚为御史大夫,司马懿任兵部侍郎参战军务。
在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帮助下,皇甫麒一扫战败的颓唐,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新政。
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下,皇甫麒一定程度的实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又在司马氏的帮助下击败了马腾韩遂联军占据了凉州。
但事情却偏离了皇甫麒的预期,新朝之上,出现了党争的苗头。
司马氏助皇甫麒平的凉州之后得到了皇甫麒的恩宠,司马家族的直系子弟半数都进入了官场。
当年被皇甫麒压制的士族门阀,如同嗅到血腥的狼群一样纷纷投向了司马氏,而司马氏的施政方略也发生了变化。
更令皇甫麒苦头疼的是,司马光与王安石这两个老六私交非常好,但政见却南辕北辙。
王安石力主变法,重用寒门士子,抑制豪族。
而司马光虽然也赞同科举,但却反对变法,主张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
此时的皇甫麒才想起,历史上的司马家那可是窃取了曹魏政权的权谋门阀。
司马氏并不是辅佐他成就霸业的忠犬,而是匍匐在他身侧的恶狼。
他清醒时,这头饿狼可以帮助他撕咬敌人。但他虚弱时,这头饿狼也许会咬断他的喉咙。
醒悟过来的皇甫麒再次审视司马氏之时,司马氏已经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不仅是官场,就连军中也有司马家的亲信将领。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甫麒顶住压力,支持王安石推行颁布了《青苗法》。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内容也非常简单。
遇到荒年户部将骊山粮仓的粮食折算成本钱,以一定的利率借贷给百姓,等到百姓收粮后再还给国家。
遇到丰年之时,一旦不法商人与豪强压低粮价,户部则以市场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防止谷贱伤农。
如此以来,荒年豪强们无法放高利贷,丰年豪强也无法压低粮价盘剥百姓。
而国家却能得到大量的利息与粮食,实现了不给农民加税,却能增加国库与粮仓的储蓄的目的。
有了钱粮,皇甫麒自然就有了称王的底气。
放在当下也许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不得不说王安石真乃经济鬼才。
反观同时期的欧洲大陆,还是黑暗的中世纪。
但在渐渐恢复元气的门阀掣肘之下,支持新法的人寥寥无几。
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与历史上同样的窘境。
在无人可用之下,才有了李白看仓库的事情发生。
在王安石的眼中,李白并不适合当官,他应该入翰林院,但是他真的无人可用了。
司马氏对新法发难的时间恰到好处,外杨陵大军压境,内有凉州羌族不稳,投鼠忌器的皇甫麒只能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龙朔元年夏末,王安石罢相,司马光登台组阁,新法废止。
与此同时,秦国兵部侍郎司马懿领兵三万出征凉州。
但司马懿的大军还未出雍州,西边却传来了羌人愿意降服的消息。
就这样,诗仙李白的一次醉酒,让自己被抽了鞭子,让王安石罢了相,也让雍凉豪族再次登上了舞台,而潼关外的杨陵对此却毫不察觉。
等到入秋之后,北地的锦衣卫送来了王安石被罢相,司马懿军威震羌胡的消息。
而且司马懿被传的神乎其神,说什么大军还未出雍州,司马侍郎修书一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了羌胡豪帅。
还有人说,司马懿天神下凡擒杀了羌人首领,然后一日就返回了雍州。
夕阳之下,点将台上的杨陵将手中的折子丢到一边,望着潼关上那面残破却依然飞扬的常字大旗冷笑道:“司马氏好手段啊。”
一旁的荀攸与岳飞对视一眼上前问道:“王上,可是关中有变?”
喊杀声远远传来,微凉的秋风中混合着粘稠的血腥味。
杨陵吸了吸鼻子笑道:“王安石罢相,司马氏掌权。”
荀攸眉头微蹙道:“王介甫虽性情古怪,但有辅国之才,为何匆匆罢相啊?”
杨陵咧嘴一笑,望着荀攸道:“公达以为呢?”
荀攸何等聪慧之人,但此时也不由得心中一紧。联想到司马氏的崛起,荀攸顿时便想到雍凉士族门阀再次与掌权的秦王皇甫麒开始了博弈。
而楚国的士族在强势的楚王杨陵的压制下丝毫不敢逾越,但荀氏这样的大族,即便是楚王杨陵也不敢太过苛刻。
就在荀攸进退维谷之时,一旁的魏征义正言辞的大声道:“哼!皇甫麒早年为皇甫嵩收留,却坐视皇甫嵩败亡!还排挤皇甫嵩之子皇甫骊!轻信狼子野心的司马氏!”
“此等不仁不孝,不忠不义之徒!即便王介甫有通天之能,昏聩无知的皇甫麒恐怕也不会听的!”
“王上!执掌一国,当克己修身,谋万世之局!切不可像皇甫麒这般短视!”
魏征一身正气,广袖高冠,举手投足之间气势恢宏,字字铿锵,声如洪钟。
杨陵微微一愣,正色拱手行礼道:“玄成先生!真吾之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