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天宝十四年
作者:江山至 | 分类:历史 | 字数:43.5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定
第232章 安定
上皇的尸首找到了,或者说,是李隆基的尸身。
按照他的一生来规划,最终的归宿应该是死在长安宫中,死后受万民哀悼,以天子礼安葬。
但现在,他死在了关内的一处林子里。
是投缳自尽。
没过一日,高力士的尸身也找到了,在林子附近的一座破庙里,死的比李隆基早,应该是受了风寒后,病重不愈而死。
愿意帮助他们、收留他们、甚至是想借助他们再干出一番事业的人,不是没有,而且估计还有不少。
但不知道是他们没等到这主仆二人,还是李隆基自个终于醒悟过来,反正,人已经死了。
消息被压的很深,知道此事的朝臣不多。
李亨做了孝子出丧,但脸上并没有多少哀色,或许在他心里,还隐着恨意。
在安葬过李隆基之后,颜季明在朝堂上,当着李亨的面,下令拨出原先的神策军中的三千人,作为专门的军户,世代守护皇陵。
然后,李亨及其他前朝宗室,被全部迁入河南,划分土地安置他们。
崔佑甫劝他斩草除根,但颜季明觉得没有必要。
“若是自我之后,李唐还能再度兴盛,那就是我的子孙不争气,一帮子废物,那就回去继续读书重地,凭什么来坐这天下?”
“陛下好气魄。”
崔佑甫苦笑一声,他看着在宫中忙碌的宦官和宫女们,心有所感,说:“若是从此不再收宦官,怕是会断了一些人的出路。”
“若是有路走,谁会愿意来做这阉奴?”颜季明淡淡道:“假如真有人走投无路,只有做宦官才能有饭吃,那就还是我的过错。”
“路还长,陛下不必忧心着急于此。”
“也对。”
天子要留在长安过年,年后回洛阳。
此前已经与朝臣商议过,虽然也有不少人提议定都关内,因为此处的地理优势实在是得天得厚,但也有几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
关内旱灾频发,土地贫瘠,已经开始无力供养更多的人口,虽然说后续通过修缮水利等举措逐步恢复,但那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成的事。
而且经过多次战乱,这儿的人口流失极为严重,在当前朝廷的诸多政令下,这种趋势也只是被延缓。
相比之下,河南已经迅速稳定下来,人口回流,洛阳实业兴盛,开始恢复了先前的富庶。
这是极大的优势。
洛阳,被定为洛京。
在不少百姓眼里看来,
新天子虽然仁善,但他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对外发动了战争,征发将士和民夫,将他们送到前线。
而有心之人,往往也会利用这点大做文章。
永王先前被颜季明拥戴为帝,以他的旗号,带着大军一路攻入关内。
而魏王在走过流程后,永王那边的皇帝体验卡也到期了,直接被下了帝号。
他虽然失望,但也早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势力,现在的他,至少还能以前朝废帝的身份,在新朝讨个不错的待遇。
做一江南富家翁,已经足矣。
而熄灭他那点心思的最后一捧冷水,是新朝对于任何敢于“起事”的残酷镇压。
流民起义、士卒哗变,一旦消息传出,不问任何缘由,立刻调集周边府军先行镇压,然后再行查验其中的是非曲折。
但只有一条,只要敢作乱,即是死罪。
天子根本就不在乎所谓的世人目光会如何看他,骄横的要求天下合而为一,顺遂他的心意。
国家已经承受不起第三次叛乱,颜季明也不会允许有人跟在自己身后摘桃子。
权力,他已经位及天子。
美女,不说是已经有名分的那几位,现在,天下人是求着给他送美女,收不收还得看他心意。
财富,做了天子,天下之财,只在他一句话而已。
所有的欲望,在做天子后,似乎都已经得到了满足。
但只剩下一件事。
颜季明当初睁开眼看清世界后,唯一的想法,就是带着家人活下去。
现在,他想做的更好。
在全力平定国内的同时,他将目光看向了外面。
新年的长安,总算多了一丝人间的烟火气。
驻守在城中和四处巡逻的士卒,确保城内迅速恢复了以往的安定。
几队明显来自外国的使者,毕恭毕敬地站在城门口,等待士卒盘查,脸上没有露出丝毫不满。
在昨日送信的骑兵入城时,几名骑兵一路纵马飞奔,一路大喊着:
“西域大捷!”
安西四镇的使者已经带着降表出发,紧随在那些骑兵的身后,一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
战火消散后,历经百年的京城,迎来了它的新生。
安西四镇的使者们抚摸着城墙,早已泪流满面。
而在他们身侧,则是他国的使者。
新罗国的使者奉上降表,国主景德王金宪英毫不犹豫地将天子身旁的新罗婢认作是失散多年的女儿,派人送来郡主封号,恭敬地希望郡主仍能留在天子身侧服侍。
南诏纳降,宣布斩杀留在国内的四千多吐蕃士卒表示决心,同时遣一王子奉表入朝请罪。
新生的帝国,继承了大唐的全部疆域,用刀和血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几个昼夜急行军,挥军伏击吐蕃,斩首七千余级,击溃吐蕃奔袭陇右的主力兵马,回纥可汗移地建奉命率回纥骑兵追杀二百里,迫使吐蕃赞普遣使求和。
仅凭一战,就能换来至少二十年的太平,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之类的代价,似乎也是值得的。
颜季明的脸色看不出喜怒,但新罗使者已经跪下,浑身颤抖。
“朕已经打服了吐蕃,安定了南诏,新罗,是否希望自己是下一个?”
新罗使者启程来长安的时候,那时候应该还是李光弼调动河北兵力前往太原,为此,河北以北的防务变得较为空虚。
这本是没什么问题的,奚人已经彻底被兼并,黠戛斯和回纥都损失惨重,别说是南下劫掠,彼此都在拼命往北逃,只恨爹娘少给了两条腿。
相应的,安东都护府的兵力也被抽调了许多,对此,大都护刘客奴采取极为保守的策略,新罗那边时不时有意无意挑动起摩擦,安东军往往选择隐忍。
而这,则换来他们的得寸进尺。
新罗对大唐是充满感激的,彼时百济、高句丽等国仍在,新罗亟需中原的帮助,待得唐军灭百济、踏平高句丽后,新罗顺势俯首称臣,但实际上仍然野心勃勃。
唐高宗咸亨元年,新罗进军,入侵唐朝的熊津都督府,两年后完全吞并了已经灭亡的百济的土地,并屡次袭击唐军的船队。
两年后,朝廷下旨讨伐新罗,唐军重创新罗军,新罗国主三次遣使入朝谢罪,而此时西南吐蕃作乱,高宗不愿两面树敌,只得先就坡下驴,将安东都护府往后迁移,默认新罗所占据的土地。
而现在,大唐已经是过去。
新罗国主表现的极为谄媚,但私底下试探的动作已经开始了。
部分土地,如同之前一般,被新罗军以各种名义强行占据,归属大魏的渔民、农夫,则时不时遭到劫掠和杀害。
刘客奴已经派人入朝上奏,希望朝廷做出决断。
是打,
还是允了他们。
毕竟以帝国的国力来看,在征伐过吐蕃后,也应该休养生息了。
就算是丢去些土地,反而换来一个更为臣服的新罗。
大量的人力物力调动起来,又会损耗天文数字般的钱粮,而这些,本应该是用于恢复和建设国内。
流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大多会安心耕种,这时候再要征发他们上战场,只怕...
新罗,
这是看准了时机,认为新帝已经不愿再发动战争了。
所以,当新罗使者听到天子这番毫不掩饰态度的回答,立刻就跪了。
大魏还在舔舐身上的伤口,但不代表失去了咬人的能力。
咬你一口,他身上的伤可能会更重,但你则八成会死。
使者不敢承担挑起战争的罪名,只好跪在地上,不断磕头。
“朕的回答,已经有了,问问你家国主,他是不是还有什么要修改的。”
“臣懂了,臣告退。”
在离开长安前,新罗使者将带来的礼物和“家人的信”,送给了“郡主”金善雯。
新罗这般不要脸的直接将其认作郡主,倒也是让不少人起了疑心。
毕竟是一国国君,就算是不要脸,也得有个底线吧?
说不得,还真是位郡主。
毕竟新罗国内的屁事也挺多,也确实有些流落在外的血脉。
使者没敢怠慢,跪在金善雯的面前,持臣子礼,恭恭敬敬地问候她的起居。
李光弼已经提军启程,回到河北。
除他之外,朝堂开始了大规模的官职调动。
新帝毫不犹豫地开始瓦解领军大将手中的兵权,其推行过程没有任何拖延,唐军中的诸多降将,诸如李晟、王思礼等将,则重新担任了官职,填充了军中的空缺。
这种人事调动,朝廷自然也给出了不少隐性补偿。
金善雯跪坐在颜季明身侧,如同以往那般替他斟茶,等茶稍微凉了一些,再端到天子面前。
颜季明笑了笑:“倒是劳烦郡主娘娘了。”
“陛下说笑了,妾不过是一奴婢,那国主,却也是太厚颜了些。”
“他要认你做女儿,我还觉得寒碜。”颜季明摇摇头,“但让你有个正儿八经的来历,当个郡主,其实也不错。
据说,新罗那边,还专门给你划了一块封地。”
“那封地都在新罗国内呢,也派不上用处。”
金善雯淡淡笑一笑,并不在意。
“话,倒是不好这么说。朕以后想打新罗的时候,就可以拿这做借口,派兵护送郡主娘娘归家省亲嘛。”
“那妾倒是能帮到陛下了,也算妾的心意。”
金善雯将头靠着颜季明的肩膀,低声道:
“妾的依靠,始终是陛下。”
她倒是没有被新罗和使者的吹捧给弄昏头脑,傻乎乎地真摆出郡主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