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活在天宝十四年

作者:江山至 | 分类:历史 | 字数:43.5万

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写族谱

书名:活在天宝十四年 作者:江山至 字数:4445 更新时间:2024-11-16 17:27:06

第179章 改写族谱

一个成功的反派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低劣的人品?

完全倒转的三观?

本身智商碾压主角但总被一帮低素质手下坏事的霉逼属性?

明明左拥右抱却总喜欢和主角相爱相杀弄出几百章狗血剧情的无情直男?

很显然,

永王都不是。

要说他想有所作为,但他现在整天待在大营里和那几个姬妾鬼混。

要说他做事荒唐,或许也不至于。

永王现在也正试着在河南扶植自己的官吏。

他很快就发觉河南世家大多高傲,不肯买他的账,便粗暴复制了颜季明那一套,希望通过大力提拔出身寒微的读书人以收揽人心。

但这样做便激起了世家们更多的反感。

李璘不是颜季明,他遇到的阻力太大,自己又毫无经验,最后只能撇下烂摊子撒手不管。

志大才疏,这四个字最好形容他。

“也幸好是他在率领这十万大军。”

薛嵩笑道:

“若永王身死,余者就如群龙无首,再等您拿出旨意,必然能尽降其众。”

“只怕没有那么顺利。”

颜季明微微摇头。

“就算是头猪坐在那位置上,它手底下也还有十万大军呢。”

朝廷宣布永王谋反下令各地兵马讨伐的诏书,颜季明早就拿到了,而且是通过堂堂正正的手段取得的。

永王那边打出的口号依然是复河北,诛国贼,恨不得亲自到河北大喊颜季明是叛逆,请大家擦亮眼睛仔细看看,重归大唐怀抱。

然后人家问,重归大唐怀抱您能给咱们什么?

永王不好意思的一笑,说道:

横征暴敛、秋后算账、增加徭役、逼迫河北继续给关内输血、让出身低贱的读书人从哪来滚回哪去...

到这儿已经说不下去了。

真要这么当面问答的话,永王话还没说完就已经开始挨打了。

颜季明身后是一个正在被不断重新整合、民心兵权大多忠于自己的河北。

永王治下是被他闹得乌烟瘴气、离心离德的河南。

薛嵩已经考虑出了一整套完备的策略,顾及到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情况,对此都有详细稳妥的应对措施。

就好像是高考前还没考试就已经在脑子里模拟出了四五份不同题型考卷的考生一样,还没开打就已经知道了接下来的成绩。

夏末的一场暴雨,带来了早秋的凉意。

颜季明大军才经过荥阳郡,北面就传来了一个差点吓到他的消息。

黄河决堤了。

好在很快就有新的消息传回,决堤处并不是特别严重,但也需要立刻处理。

颜季明拨出一批人手和粮食,又传令给地方主官,让他们立刻带领民夫劳力修补堤坝。

被这事一闹,大军前进速度都迟缓了许多。睢阳方面接连传来三封军报,颜季明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当天就开始调动兵马。

永王在收到张巡的“降书”后,也被这封血书和其中的情节深深震撼到,当众文武的面高呼我若不出奈苍生何,势必要打倒颜逆在河南的暴政。

崔乾佑知道消息后,当天就带着数十名亲兵离开了军中。

张巡在信中要求永王为表诚意,必须亲自领军前来接手睢阳。

永王也不傻,这次来的时候召集了三万多兵马,就算张巡是诈降,他也可从容判断下一步该怎么走。

三万大军兵临城下,张巡坐镇一座孤城,手下不过两千多兵卒。

这时候的他,做出了与当初面对叛军时一样的决定。

大风吹起,城头旌旗飘飞,将城墙上的血腥气味儿吹到人鼻孔里。

永王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看上去像头急着进食的狼。

“高公,最多两日,雍丘必破。”

站在永王身后的,正是多日不见的高适。

他看向雍丘城的时候,眼里闪过一丝深深的不忍。

之前叛军二度围城,张巡请求高适去河北求援,后者却在出城后,很快就又找到了永王。

高适知道张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他更知道,这时候有永王率军守在河南,总好过让颜季明将河南也一并吞下。

当看到血书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以张巡的性子,这封书信必然是诈降。

但他还是说动永王率军前往睢阳,自己则是又调出四万多兵马,分成数队,约定好一旦永王大军受到伏击,这些兵马收到消息就要立刻进军驰援。

城头上,郎将雷万春在得到命令后,才踉踉跄跄地走下城头,随即就跪倒在地。

他感觉到有人用力将自己搀扶起来,抬头看去,认得是军中偏将南霁云。

南霁云却是有些惊骇,看见雷万春身上插着几根箭矢,连忙让身旁的亲兵去找大夫。

张巡站在远处,怔怔看着雷万春浑身是血,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初被叛军围攻时众人苦苦守城的日子。

三日过去,河北军连个影子都没看到,但永王得知自己上当后,恼羞成怒之下,下令大军开始猛攻雍丘城。

第一百七十六章 改写族谱

“张巡!”

城外响起了整齐的高喊声,周围的士卒都看向他,张巡冷哼一声,迈步走上城墙。

城外的永王军中,御史大夫许叔冀和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两人都策马出阵,周围士卒在他们身旁竖起大盾,防止有冷箭射来。

张巡很快就出现在城头,冷冷看着他们。

贺兰进明微微一笑,高声道:

“张中丞,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乎?”

张巡对着他们冷笑一声,眼神愤怒,不顾体面,直呼其名道:

“贺兰进明、许叔冀,当初叛贼围攻睢阳时,你二人顾惜兵力,不发一兵一卒支援!

彼时,叛贼主力在前,你我都自顾不暇,本官,倒也是能理解。

但现在,

朝廷已经明旨斥永王为叛,尔等竟甘心附叛,今日汝二人莫非是还想来做说客,要我归降么?

张某,

岂是失节之臣!”

张巡一顿夹枪带棒大骂,贺兰进明神色讪讪,许叔冀却是毫无愧色,自己轻声,身旁士卒等他说完后便大喊,将声音传到城头。

“且不说所谓的朝廷旨意究竟有几分真假,你张巡现在正是与颜逆相勾结,抛开永王所作所为究竟不谈,但他就是天潢贵胄、李氏子孙。

相比之下,颜季明身为臣子,私自招兵买马,养寇自重,甚至于收降纳叛,屡次违抗朝廷旨意,张巡,你与这种逆贼勾搭在一块,

居然还有脸说自己有臣节?

可笑!”

两人对骂了一阵,甚至已经开始互相问候祖籍,贺兰进明很快就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张巡就再也不可能投降了,便赶紧劝阻许叔冀,拉着他回到营中。

“他肯降否?”

永王懒洋洋的,正在给自己倒酒,见两人回来,便立刻问道。

两人面面相觑,

许叔冀缓缓道:

“张巡这混账是铁了心不肯投降大王了。”

“果真也是个逆贼!”

永王气的喝下一杯酒,看向身旁的高适,低声道:

“高公,这张巡抵死不肯降,何不立刻猛攻下此城?”

“不可。”

高适平静道:

“臣用的是围魏救赵之策,以重兵围睢阳,则薛嵩必然会率领天雄军增援。我军所要做的,是吃下薛嵩的天雄军,而非攻陷睢阳。

天雄军若灭,睢阳亦不可保。”

永王想了想,没有想出其他东西,便点点头继续喝酒。

他之前还没有这般荒唐。

这其中,是有高适在故意引导。

对他来说,无论是颜季明,还是永王,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要对付他们,无非是先后的问题。

颜季明势力疯狂扩张发展,自然得先对付他。

在高适、永王等人所得知的消息里,暂且只知道朝廷在关内获得大捷,叛军几乎被全歼,但并不知道颜季明如今在何处。

高适只希望推动永王和天雄军厮杀起来,让他们两败俱伤,自己才好做那得利的渔翁。

军中许多部将,实际上奉行的都是高适的命令,但也有一些人天真的以为能跟随永王得个从龙之功,早就被高适记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

晚上,他有些疲惫地回到自己营帐里,正要闭上眼睛歇息,就有一名士卒打扮的人走进来。

高适睁眼看去,淡淡道:

“崔将军。”

“崔某现在已经是白身了。”

崔乾佑坐下来,自嘲地一笑。

“放心,等此间事了,本节度会上奏朝廷,为你表功,当然了,那时候恐怕将军得改个其他名字。”

叛军起兵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崔乾佑的名声就已经在朝廷人尽皆知。

当然了,是恶名。

他被朝廷抓到,就是大卸八块的下场。

“如今知道将军身份的人已经被全部灭口,再等永王一死,将军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出来了。”

崔乾佑疑惑道:

“就算永王死了,可也还有不少士卒认得我面孔,他们总不可能...”

高适眉头微皱,似是有些不耐烦。

“永王说你是叛将崔乾佑,朝廷会相信,若贩夫走卒说你是叛将崔乾佑,那就是污蔑而已。

有本节度为你作保,还有谁能开口说你的不是,或者说,还有谁敢?”

高适在后世以诗作闻名,但在大唐,他是货真价实的淮南节度使。

“崔某明白了。”

崔乾佑微微颔首。

“节度下一步准备如何?”

“继续围城罢了。

我料定最多再有数日,薛嵩和天雄军兵马必然抵达。据探子回报,薛嵩为人谨慎,必不可能一次性出动全部兵马,

而我军在雍丘城前的有三万人,后面埋伏的兵马有四万人,两相夹击,薛嵩必败无疑。”

高适侃侃而谈,脸上终究露出一份得意,浑然忘了坐在他面前说话的,在叛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将。

崔乾佑很快就想到纰漏之处,问道:

“倘若颜季明也率军到来,他和薛嵩合兵一处,兵马至少会超过五万,那时候我军就算能出其不意,但也绝无可能吞掉他们的全部兵力,反倒是有可能...”

“这...”

高适愣了一下,很快又道:

“不会的,之前朝廷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要将颜季明留在关内,一时半会,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回到河南。”

“我是说...倘若...”

“不,崔将军你多虑了。”

高适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冷声道:

“不要考虑太多,老老实实在军中等着,收起你那些心思,等平定颜季明和永王之后,你就可以......”

“好大的一张饼。”

崔乾佑一走出营帐,就在心里冷笑起来。

好在自己有所准备。

当初他率军投降永王的时候,可不是一人一骑走投无路才选择投降的,而是带着过万兵马归降。

高适掌权后,连消带打不停分化他的军权,但到现在,崔乾佑手中其实还握有一支兵力约在五千人上下的军队。

但这支军队被打发的很远,不在永王本部兵马之内,而是在后面那四万伏兵之中,因此连高适都没意识到这支兵马的存在,只是将其作为江淮军队正常调动。

五千人,想要用他们对付颜季明已经是不可能了。

时间一长,崔乾佑复仇的心思已经淡了很多,不久前,有一个堂兄给他写信,许诺让崔乾佑重建博陵崔氏,给他足够的地位和权力。

那堂兄的名字,叫崔佑甫。

五千人打不了河北军,

但用来搞搞永王军已经绰绰有余。

崔乾佑一向自视甚高,因此在两相为难的处境里,选择投降永王,不惜自称为儿,呼永王做义父,就是希望能击溃颜季明。

但永王却受小妾的挑拨,很快就远离了崔乾佑,甚至将他打发的远远的。

既然已经没有击败颜季明的希望,那,他只好选择加入了。

崔乾佑知道高适是在打什么算盘,也没在信中立刻告诉颜季明,而是自有打算,想在临走前再坑高适一把。

永王一旦得知自己一直受到高适的蒙骗,八成会在盛怒之下直接杀了高适。

这样一来,

永王便会被彻底打上叛逆的罪名。

颜季明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地攻打永王,甚至是借口追缉永王余党,将手伸到淮南、江南之中,继续扩张势力。

崔乾佑不知道颜季明已经到了河南。

但他清楚,一旦自己下定决心背叛,永王和高适都会必败无疑。

崔乾佑看着漆黑的夜空,眼里闪过一丝复杂。

“父亲,儿没法帮您报仇了。

但以后在族谱上,

您可以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