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57.7万

第四百零二章 负了女先生

书名: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 字数:3541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9:00

音乐会结束。

身在包间之内的唐寅、徐经和程敏政脸色各异,他们倒不是觉得这歌曲有多打动他们……作为大明政客或者即将从政的,他们对于政治之外的东西很难提起兴趣。

这是因为戏楼的人说了,这是张周带来的女子,唐寅和徐经是知晓背后缘由的。

张周笑道:“程侍郎,这是我从朝鲜带回来的女子,她们所唱的曲子,你给评鉴一下?”

“呃……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程敏政显然对曲调不感兴趣,只对词有几分兴致,“这也正如圣人之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莱国公大才啊,却是不知这是何曲牌?我似是从中听出了半阙《阮郎归》,却也并不尽然。”

“呵呵。”

张周在笑。

书痴就是书痴,让程敏政听个曲儿,还整出这么多道道,却不知这词也不过是为了配合曲调而增改出来的,并没有刻意套上曲牌,在平仄上并不合拍。

唐寅好奇问道:“莱国公将她们带回来,就是为了……唱曲子?”

这就让唐寅很郁闷了。

当时他在朝鲜国都汉阳城拼老命,好不容易完成了政变,张周的指示就是让他去找个小女孩,他还以为涉及到国运什么的,谁知道带回来之后,张周真就让其去唱歌了,还亲自填词谱曲,唐寅感受到了来自他师兄深深的恶意。

张周笑道:“自己写的,随手而写,就当是新曲牌吧。我这人就是这样,公务、生活、娱乐和赚钱各不误,做人也不必那般拘谨。”

程敏政拱拱手叹道:“莱国公志向高远,老朽佩服。”

唐寅和徐经又同时瞪着程敏政。

要说臭不要脸,你老程也不遑多让啊,一个在学界成名几十年的老学究,居然这么捧一个后生的臭脚,你还好意思对我们吹胡子瞪眼呢?

……

……

程敏政毕竟暂时还要负责南京翰林院的事,他出来见张周,纯粹是开小差。

随后张周三人便送他出房间门口,目送他下楼离开。

回到包间内,唐寅道:“师兄所说的,要替太子扬名,最怕的就是有宵小暗中加害,一旦太子出现于公开的场合,且在保护不力的情况下……在下是想说,以往太子千秋节时,有前去贺寿诞的,是有人识得太子的。”

张周道:“伯虎是怕皇亲国戚对太子不利?”

唐寅面带迟疑之色道:“不容懈怠。”

“我自然知道不能懈怠,但你不让太子在江南玩尽兴,他回去之后必还会想着找机会往外跑。”张周道。

唐寅皱眉道:“让他玩尽兴了,他下次……不是还想来?”

张周笑道:“这就需要我们来把握一个度,既要让太子尽兴,还要让陛下对于太子扬名之事感觉到满意,还要让太子对江南不再心生留恋……要努力啊。”

既要,也要,还要……

唐寅听了张周的计划就觉得头大,哪那么容易把太子照顾得服服帖帖?

徐经则对此充满期待道:“张师您定有全盘的计划,只要您对太子说,这龙不御江南两次,两次必定有大灾,相信太子以后再不会想着来江南的。”

“嗯?”

唐寅瞅了徐经一眼,心说,还能这样的?

连哄带吓唬?

张周拍拍唐寅的肩膀,没多说,但其实一切已在不言中。

看看人家徐经,正因为全心全意要给我办事,连脑袋瓜都比你活泛,你唐寅现在怕是快掉进书袋子去了,只顾着所谓的孝义礼法,却忘了用正常手段是治不住大明储君的。

“我给你们安排好了,应天府的官绅富户最近会到城里来,还可以派人去苏州等处游说一番。江南也算是你们自己的地头了吧?找几个人帮你们的忙,雇几个幕宾,也容易办事。”张周提醒道。

唐寅道:“财力有限,每月俸禄太少。”

徐经笑道:“伯虎在用度方面不用太担心。”

唐寅又瞪徐经一眼,好似在说,你有钱把我造船的事给解决了,免得我出去奔走!光帮我雇人算什么本事?

张周无奈摇头叹口气。

这对活宝……有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张周也在想,当初以为你唐伯虎经历多壁城和朝鲜之事,总该能出头成大器了吧?现在人是出名了,但距离“成大器”,似乎还有点远。

……

……

京城,皇宫,乾清宫内。

朱佑樘正在听取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汇报,牟斌没有陪同杨鹏南下,京城诏狱和情报体系的事情,基本归他直接跟皇帝奏报。

“……南京太常寺卿杨一清在接到调令之后,即日便动身北上,从河南径直往宁夏而去,一路马不停蹄,并未与莱国公南下的路径有任何的交汇。”牟斌语气很谨慎,尽可呢不带任何主观意见,“安边侯西去已有七日,按昨日所得消息,料想快马已过太原府,再有六七日便可抵达宁夏。”

“嗯。”

朱佑樘听完之后,只是微微颔首,面色波澜不惊。

萧敬笑道:“陛下,这两日宁夏的战情也并未太紧张,倒是甘肃等处传出,有鞑靼骑兵活动的迹象。安边侯和那位宁夏巡抚,一路往西北去,应该正好能挡住鞑靼人的野心。”

“朕是让他们去主动出兵的,不是让他们去固守城关的。”朱佑樘面色一沉道,“杨一清虽不是秉宽所举荐,可他为何明知稍微迟个半日左右,便可见到莱国公,商讨西北边情,得到一番指示,却以公务为由执意北上,他有这般的自负认为此战定能获胜吗?”

萧敬脸上的笑容僵住。

皇帝果然对传统文臣所举荐的人,还是不满意了。

他心想,还以为陛下是想平衡西北局势,不让张秉宽的人插手三边事务,但陛下心中只对张秉宽信任有加,似乎陛下更想让杨一清成为张党之一,换个法子让张党融入到三边政务中。

但好像……姓杨的没领会陛下的深意啊。

牟斌低着头,他知道此问题并不需要他的回答,皇帝的问题更好像是在羞恼于杨一清对张周的视而不见。

萧敬请示道:“那陛下,是否赶紧让莱国公写一份宁夏用兵的方略,以快马传到宁夏?”

“哼!”

朱佑樘冷哼道,“给个锦囊,跟面授机宜,效果能一样?既然杨一清无心听命于秉宽的意见办事,那就算给他锦囊,他能照做吗?还是说在朝中某些人看来,以为鞑靼骑兵都是纸糊的?以为秉宽能屡屡用奇兵致胜,他们的人也能?”

萧敬听出皇帝在话语中,把“自己人”跟“他们的人”分得很清楚,也开始明白,皇帝根本没有要平衡朝局的打算。

不让张周提拔起来的人去三边主一方之政,是还没寻到机会,或者说皇帝不想一次便激化君臣之间的矛盾。

萧敬道:“陛下,想来兵部会给其方略的。”

“给他当缩头乌龟的方略吗?传朕的旨意,让杨一清和知节到宁夏之后,在五日之内便调集人马主动出击,粮草辎重由榆林卫等处协同调动,若是耽误时间以至于不能与鞑靼小王子主力正面交锋,朕以延误军机论处!”

皇帝发狠了。

你杨一清不打算听张周的,你这么自负,那你就拿出自己的能耐。

只要你能按照朕的意图,快速出兵,主动跟鞑靼人一战,战果还能如朕意的话,那你想怎么干,由着你。

否则……

你这就叫不识趣了。

既没能耐,还不想听他人劝,这就叫不识时务,你的下场就是被削职问罪。

等问几个人的罪之后,以后再有人去西北……哪怕人是传统文臣所举荐的,也会以朕和秉宽为马首是瞻,而不是想着听什么兵部号令,想着坚持传统文臣的风骨了。

……

……

牟斌是跟着萧敬一起出乾清宫的。

出来之后,牟斌便紧张问道:“萧公公,陛下是何意?是说……那位杨中丞人还没到宁夏,就犯了忌讳吗?”

以前牟斌就是跟着萧敬干的,现在萧敬高升掌印,他自然也会听萧敬的。

萧敬板着脸道:“太子的事你们锦衣卫办妥了?去思量那些派系之争,与你有何善处?”

“是。”

牟斌赶紧低下头认错。

萧敬似也意识到,这么教训牟斌不是良策,好歹还指望牟斌对杨鹏阳奉阴违,也指望牟斌以后能听自己的吩咐办事呢。

萧敬语气缓和道:“现在就看这位杨中丞是否也能打一场漂亮的出击之战了,战果不用太高,只要能在出击的情况下,将鞑靼小王子给逼退,他就是大功一件,朝中那些老臣总算能为朝中留下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能臣!可要是打不退……那就另选贤能。”

牟斌道:“下次,估计就是莱国公选人了吧?”

“哼哼,知道还问?”萧敬又有些着恼。

好不容易感觉到皇帝是想维持传统文臣的利益,以为皇帝想以朝中文臣制衡张周……现在才知道,原来都是自己跟朝中文臣的一厢情愿。

其实皇帝对张周的信任完全不打折扣。

皇帝只是表现出要平衡的样子,做个假象给那些文臣看看罢了。

其实皇帝心中,巴不得张周把九边的军务都掌握在手啊!

……

……

张周带着林仪从戏楼出来,一起乘坐马车往之前曾住过的别院走。

林仪有点失神,似还在回想戏台上两个朝鲜女人所唱的曲调……

张周也知道,林仪看起来是个很好的女先生,在这时代的女人,十六七岁就开始嫁人生子,但本身骨子里的童真是挡不住的,只能说林仪这位“女同学”平时掩盖太好了,逐渐被他这个老司机给激发出童真的潜能罢了。

“仪儿,可是觉得为夫所写的词曲不好?”张周笑着问道。

林仪抬起头,眨着纯真的眼睛望着张周道:“那……都是老爷写的?”

张周道:“当然是我写的,回头你想听,我把她们叫到府上来,单独给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