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57.7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为天下师
唐寅又踏上了出使朝鲜的路。
这次他是以大明工部右侍郎的身份去的,虽然这个右侍郎还只是提督易州山厂的兼职,并不署理工部事务,但这跟他上次出使时的待遇已截然不同。
徐经跟唐寅一起去,对徐经来说,还有些激动。
虽然徐经也知道唐寅此行去朝鲜,还是去给朝鲜制造麻烦的,但好歹唐寅在朝鲜国内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且李怿在登上王位之后大肆封赏反正有功的人员,唐寅在朝鲜近乎于国父的存在,这次唐寅算是到自己的领地「视察」。
「伯虎,你觉得咱要是去了朝鲜,随便朝堂上喝斥朝鲜国主,让他给辽东的将士增加几十万石的军粮,你认为如何?」
徐经已经想好了去到朝鲜之后,怎么让朝鲜人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唐寅道:「据说过去几年,朝鲜境内也发生了饥荒,就怕他们提供不出太多的钱粮物资。」
「那我们总不能白去吧?」徐经骑在马上,在他们眼前不远处,就是山海关了。
出了山海关,就是辽东的地界,在徐经看来,那可是个好地方。
毕竟是曾经辉煌过的地方,尤其是唐寅,如张周所说,似乎只有让唐寅去当辽东巡抚,才显得更合适。
唐寅提醒道:「我们此行,看似是索要军粮,但究其根本乃是去彰显陛下的龙威,以及大明的国威,切不可在朝鲜境内生事,任何对你示好之人,或都是别有所图,要尽可能远离。」
徐经笑眯眯道:「是怕有人给我送礼?你觉得我会在意那点东西?出使他国,我还知道保全使节的颜面。放心伯虎,这次我还是全都听你的。就是不知道回来之后,能不能赶上来年的春闱。」
显然徐经还惦记着再去参加会试。
但他已经变相接受了吏部的选官,严格来说已经失去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且拥有唐寅这么好的「渠道」,徐经宁可坐享其成,现在以举人的身份,虽然在朝中干的都是辛苦活,但随便去个朝鲜都能当副使,还考进士干嘛?
给自己找罪受吗?
李荣病逝的消息传到京师。
虽然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李荣的年岁也不小了,但李荣之死,还是引起朝堂上下的一阵哀叹。
尤其是李荣退下去之后,他所留下来的位置,是为人所觊觎的。
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在内官体系之中,这就是二把手的存在,且李荣是皇帝用以制衡萧敬等旧派太监势力的存在,李荣的死,似乎也预示着萧敬、陈宽和韦彬这个司礼监组合,迎来了喘息之机。
「陛下,丧事已在筹备中。李公公此行永平府,不畏辛苦,且一路都是带病做事,也算是做到了鞠躬尽瘁。」
萧敬在朱佑樘面前,显得很悲恸,甚至还忍不住在抹眼泪。
朱佑樘也显得很惋惜道:「朕让他去永平,是帮秉宽做事的,可能是朕没有顾虑到他的年纪,以他的年纪也的的确是该颐养天年的。」
萧敬听了这话,在犹豫要不要自己也主动请辞。
李荣本应该颐养天年……这话是不是也在暗示,你们太监年老了之后,就该识趣一点,早点退下去?
「陛下,那不知李公公的差事,应该由谁人来接替?」
萧敬问出这话的时候,也就是觉得皇帝好说话。
太监职位,那都是皇帝自行安排的,你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以为就有资格去干涉这种事了?
朱佑樘道:「李荣的同门,李璋在御用监也多年了,他曾在司礼监读书房,是该器重一下。就由他来接替吧。」
「是。」萧敬道,「奴婢回头就去传话。」
嘴上显得很服从,但萧敬的心里已经是惊涛骇浪了。
本来以为李荣之死,算是天助我也,把李荣赶下去,只要提上来的是陈宽或者韦彬中的任何一个,那萧敬即便退下来,他的派系仍旧可以在朝中维持权力的巅峰。
但现在皇帝好像就是不给他萧敬机会,宁可把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的职位,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李璋。
「最近有尚未处置好的军务之事,以快马传给秉宽看看,由他把意见写回来,朕等着看。」朱佑樘随口道。
「是。」
萧敬心里在想,这陛下一动嘴,就需要下面的人为之奔波劳碌。
既然那位蔡国公如此重要,还让他一直留在京师之外,这是图什么?只是为了折腾我们?
司礼监值房。
萧敬刚回来,陈宽和韦彬便忍不住走上前,用关切的目光打量过去,韦彬更是忍不住问道:「如何?」
很显然,陈宽和韦彬都想着自己能更进一步,把李荣的职位给接替了。
「唉!」
萧敬摇摇头,显得很遗憾道,「是李璋。」
陈宽道:「御用监的李璋?他才刚提上来太监没两年,就要进司礼监?还是……」
说到这里,陈宽也意识到自己不该去质疑皇帝的决定,也就不再说下去。
「能怎样?」韦彬似乎也看开了,拍拍陈宽的肩膀,往案桌方向走过去,大概的意思是,咱就是辛苦劳碌命,还是赶紧把自己的差事做好。
陈宽不依不饶问道:「是说李璋曾跟那位蔡国公有何联系?」
萧敬道:「虽然咱家不清楚李璋这两年的详细情况,但也知道他很低调,近乎从不与人争,陛下用他,更多是因为他与李荣乃是同门而出,或许是对李荣的一种补偿。」
「同门?」
陈宽皱眉。
在太监之中,虽然也有同一批进宫,甚至是拜同一个义父,再或者是曾在同一个太监麾下做事的情况。
但太监之间很少去论这种关系,现在连皇帝都在用这种关系去用人,也分明是皇帝已经把太监看作一个个的小团体,而李璋的崛起,看起来就是皇帝制衡眼下司礼监这三人的一种手段。
韦彬问道:「不知蔡国公几时回京?」
「大概用不了多时了。」萧敬道,「以咱家所估量,在蔡国公回京之前,咱家的职位也会不保。以后可就靠你们了。」
「那是谁……」
韦彬话又是问了一半,却不再说下去。
这意思是。
你退下去了,掌印的职位总不会是李璋这个生瓜蛋子来接替吧?
萧敬也只是摇摇头,表示自己对此毫不知情,显然皇帝在谁接替他萧敬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件事上,显得讳莫如深,一直也未透露过任何的风声。
李璋被火线提拔,直接从御用监太监,调为司礼秉笔太监,且当即便直接提督东厂,成为朝中呼风唤雨一般的人物。
当天李璋便去拜见朱佑樘,一边是谢恩,一边是听令办事。
谁提督东厂,谁就要干辛苦事,这也算是眼下朝堂的规矩,而提督东厂就近乎是给张周打下手的。
「李璋,朕本来不打算用你,但杨鹏最近也并不在京,就选你了。」
当着司礼监另外几名太监的面,朱佑樘的话说得很直白。
李璋一点都不介意,他本来也不觉得自己有资格晋升到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位,所以听了这话心里也没什么波澜。
但萧敬几人心中又在经历一番洗礼。
感情还有个杨鹏……
想到之前杨鹏
也当过东厂厂公一段时间,只是没有当上司礼监秉笔太监,以杨鹏对张周的巴结,那简直是……萧敬几人都会觉得,这个人除了会献媚,好像就是会当一条狗。
把皇帝和张周都当主人那种。
好狗不二主……
萧敬几人都在这么想。
「秉宽……就是蔡国公,还在京师之外处置公务,暂且没回来。」朱佑樘继续道,「你去处置一下这件事,顺带把李荣的棺椁给迎回来,主持丧礼的事情,就由韦彬你去。」
萧敬问道:「陛下,是让韦彬跟李璋一起去永平府吗?」
「嗯。」朱佑樘点头,「一起去也行,顺带把永平府的事情也给结一下尾。牟斌不是也在吗?让他早点回来吧。」
李璋请示道:「陛下,奴婢对永平府的差事并不知情,是不是应该由韦公公为主导,奴婢先跟他做一些学习?」
现在李璋知道自己资历和声望都不够,在这种时候,他宁可在萧敬几人面前摆更低的姿态。
「有秉宽在,听他的就行。」朱佑樘显得很不耐烦道,「早些去吧。这两天若是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按内阁的票拟批阅奏疏,不要增加负担了。」
最后这番话,是说给萧敬几人听的。
大概是在提醒萧敬,现在先给内阁那边一点面子,多采用他们的意见,显得朕通情达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朕浓浓的关切之意。
这可能就是为接下来准备的,在内阁大换血做准备。
先给你们点甜头,回头再给你们敲一棒子!
翰林院内。
王鏊刚结束给太子授课,与东宫讲班一起回来,他本要处置一些翰林院的日常事务,却是萧敬带着谢迁一起进到翰林院来。
「萧公公、谢阁老。」
王鏊提前没得知消息,也是人到厅堂门口,才出来相迎。
萧敬笑着摆摆手道:「王学士辛苦了啊,咱家是代表陛下,过来慰问一下的。」
谢迁也笑呵呵的模样。
很显然,二人一起来,像是有什么大事。
王鏊倒是知道自己是入阁候选人的事情,但他也不敢奢求自己能入阁,到底按照规则来说,他王鏊也并不在入阁的第一序列,也是因为这两年他跟刘健等内阁大臣的关系不太融洽。
在大明的翰林院体系中,内阁是很讲传承的,名义上内阁大臣的人选是由皇帝所定,但其实人脉圈子非常重要。
在嘉靖之前,这种体现最为明显。
「王学士,咱家也顺带替陛下给你传个话,今年顺天府的乡试,就由你来主持。」萧敬继续在笑着说,「当然这件事还不要先对外张扬,另外陛下还准备以蔡国公为主考,你们二人……通力合作。」
王鏊道:「这会不会不妥?」
对王鏊来说,能跟自己曾经的「学生」张周一起来主持乡试,看起来是一段佳话,但其实会让人不自觉联想。
尤其王鏊这两年的官职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栽培提携了张周,也让很多人在背地里议论他,他很想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