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北朝
作者:红莲素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76.5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2章 欲修长城
“殿下,修建长城的确是有必要的,先帝也曾多次组织人手修建,只是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在汉长城的基础上简单修建,填补其中的空挡,如今天下尚未统一,无法构建完整的防线,如此大兴土木恐怕……”
阳休之的意思高顺明白,他是想说修建长城会劳民伤财,突厥虽然袭扰边境,但还可以接受。
“这次我们讨伐周国,突厥就开捣乱,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不让中原统一。
此时我们没有实力打败他,若是这样再来几次,我们始终在做无用功,周国也会苟延残喘。
从这次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杨坚是个很有魄力的人,周国迟早会易主,我们如果阻止不了,只能另想办法。”
想要统一天下,远没有史书中写的那么简单,实力、运气缺一不可,高顺现在就有两个比较难缠的对手。
周国被杨坚掌控,他一定会发展实力,而突厥正处于巅峰时期,也无法被忽视。
这两个庞然大物的联合,不是现在的齐国可以对抗的,所以高顺想出一个釜底抽薪之计,那就是修建长城。
现在的长城也有,但有的已经破烂不堪,即便如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阻挡了突厥进攻的脚步。
残缺的长城都有如此功效,那么完整的长城呢?
若是把长城修好,岂不是用很少的兵力就可以挡住突厥,到时候齐国就可以专心对付周国了。
“殿下所优不无道理,但齐国现在的情况,若是调集大批劳工,恐怕会动摇人心。”魏长贤道。
当年秦始皇修长城,弄得是天怒人怨,后世把各种故事揉在一起,还弄出个孟姜女来。
故事听起来有些夸张,可事实上那些劳工真的很惨,封建王朝是没有人权的,人命更是不值钱。
如果是简单修补也就罢了,军队就可以完成,可高顺明显是要认真修,这就让人有些担心了。
“你们的忧虑我也知道,虽然这样做有些兴师动众,但也不能因此放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没说要一蹴而就,但事情总要有个开始。”
阳休之和魏长贤对视一眼,又看向徐陵和袁宪,阳休之道:“二位先生不知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二人闻言都做出思索状,片刻徐陵开口道:“我们二人速来在南方,对北方的情况不甚了解,不过长城我们是知道的,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殿下的意思臣大致明白,臣只有一点担心,那就是突厥会眼睁睁看着我们修长城么,一旦他们出兵阻拦,我们岂不是要一直做好战争的准备?”
徐陵的话,也提醒了几人,他们只考虑国内的因素,的确忽略了外部因素。
长城的作用显而易见,虽然费人费力,可修好之后,中原就可以安枕无忧。
可中原安枕无忧了,突厥不能干,他们的环境恶劣,经常会有饥荒出现,如果没有了劫掠的地方,很多人容易被饿死。
这两年齐国和突厥保持贸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突厥还是说翻脸就翻脸。
“一旦开始修建长城,就要做好被袭的准备,边境的兵力也要重新部署,防止突厥破坏。”
袁宪也补充了一句,高顺认真地听着,终于有一点议事的感觉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位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魏公和阳公还有什么想说的么?”
二人摇了摇头,他们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国家刚刚经历大战,国库空虚,实在不适合大兴土木。
其实这些年齐国看似平定,用后世话讲就是一个月光族,有点存粮就打一仗,然后休养生息。
要不是抄了陈国国库,这次粮饷都不一定够,三十万人马一年的粮草,绝对是天文数字。
不过他们也很有成就感,虽然经济上有些吃紧,可百姓并没有受太大影响,这让百姓更有安全感,对朝廷更加信任。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朝廷一贯的主张就是以人为本,也许是习惯了这种思想,这才导致他们不想操之过急。
不过高顺早有准备,与他们不同的是,高顺比这些人更有见识,也懂得科技的威力。
“诸位也许不知,孤之前让人研制了一样东西,名为水泥,这水泥与沙石混合,凝固之后坚如磐石。
传统方法修建水泥自然费时费力,若是有了这水泥,就会省很多力气,诸位随我来。”
高顺说完就带人往外走,门外此时已经放了两个石锁,外表灰白像是石头,但又不是石头。
“四位可以试试。”
高顺示意侍卫把锤子拿过来,四个人围着石锁,袁宪接过锤子用力凿了一下,顿时手被振的发麻,而石锁上只留下一道白印。
“这……”
高顺又让人拿过来一个框,里面放了些水泥,几人又凑过去看,都是大为惊奇。
“这就是水泥,不但可以修建长城,还可以修建房子,而且制作成本十分低廉,只需要石灰石即可。
孤打算把这项技术交给商人,让他们来经营,朝廷会抽走六成利益,前期会以水泥的方式支付。”
水泥的市场是巨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现在全国基本上都是木石结构的房屋,民间大多数都是茅草加土的房子。
只有富贵人家才用的起木材和砖瓦,而糯米灰浆太贵了,百姓根本负担不起。
而水泥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它成本低廉,价格便宜,百姓也可以买得起。
如此可以想象,如果是民房的修建,还是宫殿的建设,都会使用水泥,前景无比光明。
“殿下的意思是,让商人出人出力,而朝廷只要出一个方法,这么做未免有些……”
魏长贤有些理解不了,这时候没有专利的概念,高顺笑着解释道:“这就和药方一个道理,如果没有药方,你就开不了药,开不了药,就治不了病。
水泥的配方是朝廷的,自然由朝廷主导经营,现在全国没有一处水泥建筑,完全是一个空白的市场。
而且不只是水泥,同时还要有砖厂,秦砖的制作太复杂,我特意让人做出了红砖。”
说着就有人递上来红砖,和后世的砖头差不多,外表简单粗糙,但胜在方便烧纸。
四人看了看红砖,袁宪问道:“这两物的价钱几何?”
“水泥十文一石,砖头一文十块。”
听到这个价格,四人都吸了一口冷气,这也太便宜了,就算普通百姓都可以买得起。
“这是成本价,如果售卖还需要考虑运输,和长城比起来,全国的市场显然更加巨大。
石灰石和黏土都是没成本的,最多是需要一些工匠,那些大家族不缺人手。
如此一来,我们只需要负责运输,而劳工可以采用聘用和以工代赈,招收那些流民,再加上囚犯,战俘等……”
齐国现在虽然还算太平,可流民乞丐还是有很多,还有一些失去土地的佃户,朝廷还他们自由后,有不少人不愿意耕地。
无论是什么年代,都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人,这些人不事生产,反而会扰乱社会治安。
这都是不稳定因素,其中不乏枭雄人物,更有甚者运气爆棚,最后真成了势力,比如刘邦。
而高顺的这个主意,就是从修长城开始,整治社会不良风气,从而推动法律普及。
只要你不犯法,官府不会为难你,可一旦你犯法了,那就对不起了,去修长城吧。
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劳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