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求活
作者:泰山平安 | 分类:历史 | 字数:82.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8章 两年之后
接下来的时间,郭磊也好,安平里也罢,好似都消停了下来。
对于颜家这个仇敌,也暂时的搁置了下来。因为郭磊很清楚,既然有王家站台,哪怕出面的只是一个王家的偏门子弟,也不能动了。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郭磊除了每天跟着王甫训练之外,还将许多后世看过的特种兵训练的种种都给弄了出来。
什么泥潭里,拿着木刀木枪的拼杀,扛着圆木到处跑。将队伍撒进山里,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潜伏,刺杀!
三百里急行军,半夜聚兵,信息传递,军事知识学习……
结合着现实的情况,他不断的调整着,学习着,改进着。
大到各种装备的研究,调整,改进,逗引埋伏的各种攻防演练,小到众人的一日三餐,饮食饮水,吃穿用度,个人卫生!
郭磊以一种以身作则,同吃共住的狠劲,以及严格的军令,默默的将他的个人意志渗透到巡逻队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巡逻队,经济方面的事情,郭磊也没有停下来。
跟冀州商队的商人进行的交易,都放在了青云山。
什么丝绸,铁锭,金银铜铁,盐糖茶漆,只要那些商人能运来,他就会以高于市场价格一成收购。
当然,粮食则是高于三成的。
然后再用这些商品,跟赤沙连和交易,从中换取皮货。拿了皮货,还有安平里的特产,再跟他们进行交易。
如此一来,郭磊因为占据的地里优势,渐渐的成为了连接冀州跟南匈奴的一个最大中间商!
郭磊还从太原的王氏等大家族手中,收购麻布,葛布,然后再用这些布匹,做成鞋子,短褂,裤子之类的东西,跟各路商人进行交易。
这个时候的穷人,衣不蔽体,能有穿的就成了。
何况是北地,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影响。
对于衣服的样式其实并不如那些上流社会的人讲究。以至于生意的销量是越来越好。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见到其中的利润想要仿制的。
可郭磊改进了顶针,剪刀,以及木尺,软尺之类的剪裁工具,让人制作了衣样。同时,还进行流水线作业。
让只剪裁衣服的,按照大人,小孩,青年等各种身高,专门负责其中一种。
负责缝制衣服的,则按照袖子,裤腿,扣子等不同的部位,也进行了分工。最后,他还安排了质检。
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重新缝制。
如此一来,效率高,质量好,再加上原料便宜,那些仿制品如何能敌的过他这数千人的衣服,鞋子制作团队?
安平里的妇人,可都被他给调动安排起来了。
当然,这些只是明面上的生意。
暗地里郭磊自己还布置了一条秘密商道。
他派人在青云山以东两百里的地方,再次增设了一个山寨。
沿漳水水两侧,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生生的开出了一条能够容纳一辆马车的道路。并以沿途的三个山洞,还有两个小型的仓库为中转,用滑轮组装卸货物。
有的平整的地方,还铺设了轨道。
如此一来,苏信和郝运从冀州贩运的货物,只需要逆着漳水而上,约两百多里就能将货送到他的山寨。
至于剩下的,则由安平里的人负责转运。
为此,郭磊打造了一百辆独轮车,让手下的人分批进行货物押运,一来为了安全,二来,也顺带能练兵。
至于安平里,郭磊也没了放松这个基本盘的打造。
有了商路和青云山,安平里就等于是绕开了壶关县,成为了另一个连接冀州跟太原郡的节点。发展潜力自然也跟着上来了。
加上招募流民的举动虽然不再大张旗鼓,可是,也一直未曾中断过。
如今的安平里势力,已经到达了南山凹。因为有着充足的耕牛,农具,垦荒范围自然也就比以前大了许多。
两地之间,已经出现了四个千余人的村落。
有着小麦,粟米的两季种植,就算是不能种地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果。
郭磊负责养着他们。
然后拿水果,卖到安平里。安平里的人为郭磊赚钱,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汤喝。这些汤,足以让他们能消费的起这些水果。
如此一来,钱财等于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郭磊的手中。
再加上郭磊养着的专门种植水果的农户,按照计算,有两三千人也没问题。
而郭磊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让后来归附的流民进行铺路,所以,从安平里到青云山之间的道路,在逐渐的加宽,加固之中……
而这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土地和人。
土地都是无主之地,是荒地,人则是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流民,只要郭磊给一口饭吃,他们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这相当于是让郭磊在空白的纸张上作画,他虽然没有什么治理的经验,可毕竟多了几千年的见识和眼界。
他找了老农,去各处传授耕作的知识和要点。病虫害的防治,为了防旱,让人挖水渠等等举措,指导粮食种植。
其他的如水果,蔬菜,养殖,也是一样。
除此之外,郭磊还弄出了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玩意,只选一些最简单的字,他的要求不多,每人能认识百十个字就成。
认的好的,还有奖励,最简单,最直接的粮食……
如此一来,众人的积极性岂能不高?
发展,在悄无声息之中,一切向好!
如果说这些都是郭磊的硬实力的话,那他对外展现出的,则是软实力!
跟随贾道学习一年多后,郭磊就开始写一些诗词,为自己扬才学之名。
名气,是一个人无形中的保护伞。
就像是祢衡,击鼓骂曹,曹操都不敢杀他,为何?名气太大!
当然,郭磊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更清楚自己的年纪,所以,他写的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比如,离离原上草,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之类的跟农活有关的歌。
当然,关在书房里,除了挑灯夜读之外,郭磊忙的最多的,就是在整理练兵纲要,以及默默的将一些日后能扬名,或者怕现在忘记了的东西,都慢慢的整理出来……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到了183年,也就是光和六年,初夏,郭磊正忙着呢,忽然,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不已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