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
作者:伏波飘萍 | 分类:历史 | 字数:271.9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47章 襄阳的魄力
先不说襄阳的实力有多强,从位置上看,襄阳就是蜀汉政权的一块孤立的飞地。要拿蜀汉开刀,进攻襄阳,无疑是第一的选择。而且,襄阳北有曹魏南阳大本营,南有江东江陵军事重镇,双方一旦达成一致意向,联兵对付蜀汉,襄阳是首要的进攻目标。
黄顺的夏吟坊虽然实力强大,但此前表现出来的,一直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小规模作战上的超强实力,大规模兵团作战方面,襄阳的实战经验为零。
而且,黄顺这是刚刚归顺朝廷,若不能在安全上给予黄顺以保证,黄顺为了自保,就势改投曹魏,也是大概率的事件。以黄顺与曹氏之间的良好关系,黄顺不缺往来曹魏的资源。
无疑,如何帮助黄顺抵挡住即将而来的猛烈进攻,才是今天研究的重头戏。
刘禅为表示对黄顺的支持,在听完李严的战局初步分析后,便坚定说道:“我们已经失去江陵,不能再失去襄阳,哪怕是倾朝廷所有,也要确保保住襄阳。”
相比于刘禅的态度鲜明,本最应该支持黄顺的诸葛亮,这时却是态度最为暧昧的一个。只见诸葛亮说道:“李严所说,只是最严重的情况,事实不会如此糟糕。黄顺与江东各方关系都不错,江东即使与曹魏达成进攻蜀汉的一致,也未必就会一起攻打襄阳。
就算曹魏主动提出攻打襄阳,江东方面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战场之上,江东不会使出全力,顶多是做做样子罢了。因此,襄阳防御战,重点防御曹魏进攻即可。
而防御曹魏进攻,在襄阳自立之始就在准备。凭襄阳自身的实力,防住曹魏的进攻,我认为足以办到。
朝廷的兵力,不能轻动。万一其他方向有变,朝廷还需派遣援兵增援。何况,我们刚才只说了外部的威胁,万一各地出现兵变,同样需要朝廷派出兵马平乱。因此,朝廷兵马不可轻出。”
诸葛亮说这么多,中心意思不过一个:襄阳得单独面对未来的进攻威胁,朝廷不会出一兵一卒增援襄阳。对此,黄顺还没有表态,李严就有些坐不住了。
“丞相所言大有道理,但放任襄阳被攻,朝廷却无丝毫增援的意思,传出去,不但百姓会说三道四,就是在江东和曹魏那边,也会有人针对此,与我们争夺襄阳。这是政治问题,不能简单以军事的眼光去看待。”
赵云也说话支持道:“襄阳新归,就遭遇大敌入侵,朝廷若是不管不问,情理上也有些说不过去。”
诸葛亮轻摇着鹅毛扇,微微笑道:“你们心中是不是都认为,我对黄顺太过苛刻了?黄顺是我的小舅子,我能坑他吗?襄阳的问题,我们几个都没有发言权,对襄阳最为了解的黄顺还没说话呢,我们还是不要着急下结论的好。”
刘禅连连笑道:“对对,还是让黄顺自己来说说。”
黄顺一笑,说道:“以我对襄阳局势的了解,曹魏就算趁我新丧,大举进攻,进攻的重心,未必就是襄阳。原因很简单,曹魏要想拿下襄阳,没有十来万兵力和三四年时间,是没戏的。我们新丧,曹魏也是新丧不久,自身都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此时出兵,不过是捞取好处罢了。在他们眼里,襄阳是个硬核桃,不是最好的进攻目标。
至于你们所说的江东和曹魏两下里夹攻的情形,说实话,我倒是对此很是期待。江陵城的守将是诸葛瑾,碍于亲戚关系,我不便于主动与诸葛瑾撕破脸皮,抢夺他的江陵城。但若是他主动出兵来招惹我,哪怕只是走走形式,也是给了我最好的争夺江陵城的理由,我会二话不说,先全力抢下江陵城再说。”
李严摇头道:“置曹魏心腹大患于不顾,只顾着江陵城的归属。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失败了可以重来。万一襄阳守不住,江陵城又拿下来,那黄顺此番就要鸡飞蛋打了。”
赵云则冷静的问道:“三少说襄阳非曹魏主攻方向,那依三少之间,曹魏的主公方向在哪里?”
“汉中!”黄顺说道,“虽然汉中地形有利于我,但汉中兵马不足,更兼大军新败,再加上国丧,士气低落,是曹魏攻夺阳平关的最好时机。攻打汉中,曹魏可以借兵于羌,借兵于匈奴,借兵于鲜卑,以这些异族兵马为前驱,曹魏本部兵马则押后。前面的失利,无损于曹魏,却能大大消耗我们的力量。仅凭汉中的兵力,恐怕凶多吉少。
而且,曹魏觊觎汉中和西川,并非一日,与各地豪强大族,联系多多,这个时候,鼓动几处兵乱,难度不是很大。到时候,我们就要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处理不好,一举倾覆也说不定。”
赵云点头道:“不错!进攻襄阳,曹魏只能拿自己的精锐开路。与夏吟坊的天下精锐玄甲兵碰撞,曹丕小儿肯定需要一番踌躇。但进攻汉中,曹魏却可以驱赶大量异族兵马为死士,死多少他们也不心疼。以异族死士来消耗我们的兵力,确实是曹魏的上好一副盘算。”
诸葛亮说道:“汉中有魏延坐镇,我们不便于具体排兵布阵插手。我们能做的,就是枕戈待旦,一旦魏延求援,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驰援。
对我们来说,严防内乱,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既然襄阳战事并不是那么紧迫,我认为,李严将军就不宜再留在荆州,还是与我们一起回成都坐镇指挥全局比较好。”
诸葛亮的安排,虽然违背了刘备的遗嘱,但却是合情合理,赵云是朝廷的最后屏障,不能轻动。平定内乱,不仅仅是获胜的问题,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各地叛乱的根源才是重点,这个,一般将领可以做到平乱,却难以做到除根。只有同为顾命大臣的李严亲自出马,才能办到。所以,邀请李严同入成都,势在必行。
只是,刘备新去,尸骨未寒,几位顾命大臣就做主违背刘备的遗命,实在有违朝纲。所以,诸葛亮的提议,造成了冷场,没人接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