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凰谋乱天下

作者:起居小舍人 | 分类:古言 | 字数:128.5万

第367章 道是无晴还有晴(上)

书名:凰谋乱天下 作者:起居小舍人 字数:2129 更新时间:2024-11-25 23:33:23

又演了几遍歌舞,方是给予公主们的赏赐。

也是托了长公主,也就是楚人口中“燕后”的福,素修才得以认清了李曜的儿子与女儿们——在一众皇子中,数李淑妃的三个儿子——宁王李俭、安王李信、齐王李俛最为显眼,三个皇子举止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都是自信有礼,既不像永王李倬太过忠厚,也不像晋王李佐那般悲戚委屈,李淑妃着实是费心抚养了。

所有的公主中,素修除了早已经见过面的郗国公主慧师,偶尔会在宫中碰面的平阳公主慧娴,其余的一概不认识,大都是知道封号与名字,却不知道其主人的脸庞,今日,长公主进行赏赐,素修才终于将所有的公主都认了个遍。

靖阳公主李慧质是李曜长女,身量纤细,容色端丽,肤色如玉,举止温柔,与她的母亲王皇后的外貌截然不同,性情也要好很多。

永泰公主李慧清是刘昭仪的女儿,很好地继承了父亲与母亲的容貌,容质秀绝,身披华服,妍丽动人,徐徐俯身行礼,更有一种娴雅的气质。

从未谋面的一平公主李慧雅给素修留下的深刻印象并不亚于美丽动人的永泰公主——不只是因为一平公主的母亲是后宫中有名的宸妃,更因为一平公主本身,一平公主实在是太出名了,连当年远在楚宫的素修等人都有所耳闻,一平公主身为皇族,多年来降尊纡贵,留在民间,鲜少回都城平城,一年当中几乎每个日夜都在贫苦的州县为穷困的百姓义诊,自己所得的赏赐与钱粮从不多留,大多数都分给了穷困的百姓,一平公主因此而名声大噪,不止在燕国有名,就连楚国久负盛名的诗人于鹤卿、宋知古、李若光等人都曾写诗称赞她——这些诗人们向来都是看不起、厌恶燕人的,可对于心善的一平公主,他们也从不吝啬溢美之词,对其大加赞赏。

一平公主不如两位姐姐高挑,却拥有一双比两位姐姐都沉静如水的双眸,一副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姿态,就连向姑母行礼,也比两位姐姐少了几分阿谀,多了几分不卑。

宁城公主李慧阳同样是王皇后的女儿,相比姐姐,她则更像母亲王皇后一些,一样的眉眼,一样的姿态——对于这位从未见过的姑母,宁城公主也不像其他兄弟姐妹装作满心欢喜,故作亲近,她所表现出来的只有陌生与抵触——长公主也看在眼里,不声不响,仍是笑意盈盈将宁城公主夸赞了一番。

郗国公主李慧师今日并没有和平时一样“疯疯癫癫”的,这令在场的王皇后等人松了一口气,若是郗国公主在这个场合闹了起来,可就不好看,难以收场了。

或许是和晋王李佐差不多的面庞,或是郗国公主真挚的眼神打动了长公主——像对晋王李佐一样,长公主将郗国公主李慧师招呼到跟前,说了差不多的话,意在姑母回来了,可以时时来看姑母。李慧师对于这位从未谋面的姑母颇有好感,尤其是姑母在看着她的眼睛说话时的模样,让她不禁想起自己的亲生母亲——如果母亲和妃还在,应该也会像姑母这般看着自己说话吧。

平阳公主李慧娴是成贵妃的女儿,姿容如雪,宛若仙人,兼之稚气未脱,更平添了几分娇憨。

长公主给予公主们的赏赐大致相同,不过是一些金约、雪柳等物,只郗国公主多得了一对黄金双碟钮、平阳公主多得了银鼠裘,长公主道:“慧娴看起来身子单薄,弱不禁风,这件银鼠裘正好与你避风霜之寒。”

李曜笑道:“慧娴只是看着单薄,身子骨却很健康,几乎不会生病,倒是慧师频频生病,每年冬日,没有不生病的时候。”

长公主道:“慧师身子弱,可要好好给她看看才是,若是我还没有记错的话,咱们这儿的冬日还是比较好过的,长安的冬日才是难熬又漫长。”

李曜答道:“也是一年比一年更冷了,总归是比长安暖和些。”

长公主又有些想起往事,轻叹道:“陛下不要我去想前情往事,可是这人哪有不回头看的?毕竟我也在长安城住了二十来年,也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看了二十多场大雪了——初到长安,两月之后,便是大雪满城,寒风凄凄,我自持强壮,并不在意,没成想也病倒了数日,还连累了仇玉染病而亡,如今我回来了,她却不能回来了。”

李曜宽慰姐姐,道:“人各有命,仇玉儿我是知道的,她最忠心耿耿,只要姐姐你无事,仇玉儿就别无所求,现在姐姐回来了,还惦记着仇玉儿流落异乡,那么改日朕派人——也就不派别人了,就派庆王前去长安,将仇玉儿好好带回来,让她也回家,不在外面继续游荡,做个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

长公主谢道:“多谢陛下,还有很多跟我一同前往长安城的和玉儿一样的宫人们,他们也都水土不服,相继去世,我也不知道他们在何处,还望陛下可以看在我的薄面上善待他们的家人或是族人。”

李曜点头道:“朕也有此意,他们都是护送照顾着姐姐的人,相继沉沦于异国他乡,甚是可怜,朕会善待他们的家人以及故里——其所在州县,尽可免粮税三年,以慰长公主之心。”

长公主接连叹了几声,道:“他们都是因我而死,陛下能善待他们的家人,上天也会称赞陛下的德行——父亲怕我在楚国受苦,每年都会送本地特产给我,我虽远在长安,可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故乡的关心,我回来了,父亲却不在了,虽然满眼繁华绮丽,但终究觉得很不是滋味。”

李曜气定神闲,道:“若是父亲还在,只怕不会接长公主回来,长公主难道还不明白父亲的为人吗?儿女的安危从不在他的心上,当年那般危险,父亲还要坚持让长公主入楚,之后竟然不顾长公主的安危,连年兴兵——长公主一去就是二十年,如今归来不止是改头换面,甚至连心都换了,直教人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