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局中局
作者:麦腻腻 | 分类:历史 | 字数:134.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五七章 决战长平 39
麦高郑重地看向因着严左所言显出忧虑之色的众人,总结道“所以人一旦心歪了,看什么都是错的,我现下便是同朝廷表忠心皇上也未必肯信,说不得反倒是要误了平息混乱的最好时机,如此一来,我还何必为了顾忌皇上的所思所想而束手束脚,还不如尽快设法解决当下的困境,让百姓少受些苦,才更为要近些,至于这所采用的手段和其中的过程,我倒是顾及不了那许多了,便是皇上因此将我视为心腹大患,也只能待日后再行细细筹谋退路了。”
麦高的这一席话说出来,厅内的武家诸人都不免生出些兔死狐悲之感,即便是对大通忠心耿耿如武家,也并非愚忠之辈,毕竟想要在皇权当道的时下让家族延绵不绝,难免还是要先学会审时度势,以求自保的,故而想来武家人多少都已然因着金宝皇帝此番的举措,感到了些许迫在眉睫的危机,故而武家众人对于麦高这番言辞倒也没有多少抵触之心,反而大多都觉得,他能如此不畏强权,一心为百姓谋利实属难得,不免都纷纷赞许地点头,并无怨怪。
实是武家人本就对皇家柜坊不甚了解,又对麦高心机手段颇为信任,见他思虑也算周全,便也就再无人质询于他。麦高见着厅内众人似是再无旁的疑问,便也就暂且这般将事情定了下来。
待到众人散去,之后的时间里,麦高又细细地思虑其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将每一步都写的清清楚楚,而后将厚厚一沓写满字迹的信笺用火漆封口,转而让候在一旁的武家亲卫将其交到平国公府来人的手中,麦高自觉诸事已定,结果究竟会如何,只看平国公府运作此事的力度,以及陈家等一众大商的应对了。
转日待到平国公父子二人下朝归家后,便收到了从长平镇传来的麦高的回信,看着那颇为厚实的信件,平国公父子二人不免相视一笑,都颇有些志得意满之色,他二人都明白,此番麦高无论是因着什么,终是愿意出手相助平国公府渡过这一难关了。
而待到平国公在书房内一页一页地细细看罢,忍不住抚掌叫好,朗声大笑起来,“天助我也,天佑我平国公府,此番能得麦高相助,实乃我平国公府之幸,若能成事,可省去我们多耗十年心力,看来麦高已然对金宝皇帝的所作所为寒了心,再不有所期盼,这才愿意全力助我平国公府了,实是可喜可贺。”
平国公转而将信递给平国公世子,“你且看看吧,这麦高果然是不世之材,太祖的确没有选错人,想来待到此间事了,再经由他手对皇家柜坊诸事调整一番,应是可保我钱家江山稳固至少百年无虞,金宝皇帝此番实是下了一步臭棋,竟将此人推至我们身边,想来只要我平国公府顺应天命,定然可以成事。”
平国公世子将那封信件接到手中,仔细看了起来,半晌后方才道“这麦高果然敢想,这般主意竟也被他想了出来,可是此法一出必然引得皇上对我平国公府愈发忌惮,若是他临时改变主意,不让我们顺利继续行事,届时又该如何是好。”
平国公却是颇为胸有成竹地道“所以明日朝上,我们要想法子找金宝皇帝讨要一份允许我平国公府临机决断,全权处理此事的明旨,待到日后,他便是察觉不妥,再想要反悔也是要饱受诟病,我平国公府自然就可立于不败之地。现下金宝皇帝急于解决此番之事,想来只要我平国公府愿意出头,他应是不会拒绝,而只要旨意到手,我们自然便可顺水推舟地依照麦高的计划行事,若是谋划得当应是不难。”
“且这段时日,往日里和我平国公府交好的不少大商世家都露出了狐狸尾巴,既然麦高愿意将机会送到我们手里,届时杀鸡儆猴,自然可以挑出几个合适的靶子来,不仅能在民间树一树我平国公府的声望,还可让那些首鼠两端之辈知晓,一旦得罪我平国公府,就断然不可能全身而退,总须得付出些代价才行。”
平国公世子却是有些忧心忡忡地道“可是儿子有些担心,一旦我平国公府如此公然和一众大商世家对上,会不会对日后我们的谋划不利,反倒是因着此番之举四面树敌,难免影响日后收拢人心。”
平国公却是颇不赞同地反驳道“从麦高的这个计划里莫非你还没看明白吗,因着太祖大兴商道,朝廷甚至是皇室对待大商世家的态度都太过于优容了,其实这就和魏晋之时的世家当道是一个道理,无论是当年的地方豪强还是现下的大商世家,都是危及皇权的毒瘤,这些人也不过都是当朝治下的百姓而已,自然要受政令法度管束,绝不能因着身份地位便有法外之地,要让他们认清须得对朝廷心存敬畏,而今次便是个最好的机会。”
“现下趁机敲打整顿一番,总好过放任他们继续做大,日后反倒是不好收场,想来麦高应也是存了这个心思,才会想了这么个主意,且一旦我们今次因着担心影响自身利益而有所退缩,说不得便要失去麦高的支持了,只是些商户而已,又岂能影响大局,想来即便日后当真因此生出事端,麦高多半也应有办法将其平息下去,故而无需顾虑太多,依照麦高所言行事便是。”
平国公世子也觉平国公所言颇为在理,便不再多言,点头应是,随即招来皇家柜坊的一众管事,商议后续的一应安排,而平国公则派人前去联络自家派系的官员,谋划着第二日的朝会上,究竟要如何让金宝皇帝同意,将平息大商之乱一事,全权交予平国公府处理。
转日的朝会上,垂拱殿内站满了位高权重的文武官员,气氛却十分压抑,众人皆都因着对这段时日大通治下说发生的一切束手无策而噤若寒蝉,现下谁也不想让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便是如夏家或是镇国公这些同陈家牵连甚深的大臣们,也不想在此时触碰金宝皇帝的霉头,因着清楚皇上的打算,暗地里具是老神在在,只等着看平国公府此番还能如何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