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局中局
作者:麦腻腻 | 分类:历史 | 字数:134.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九五章 身世揭破 3
金宝皇帝同镇国公和太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暂且勉力商量好了对策,便偕着二人一同临朝。大殿上,随着侍人传召,文武百官皇室宗亲鱼贯而入,按位分班肃立,镇国公加入群臣,明里暗里或幸灾乐祸,或试探揣度的视线如影随形,镇国公如临大敌,丝毫不敢抬头触碰那些别有意味的目光,太后面色如常地坐在皇位下手临时由侍人搬来的座椅上,随即金宝皇帝于殿中龙椅上落座,这才目光沉沉地看向殿下蓄势待发的群臣。
恭亲王率众而出,拱手向着金宝皇帝奏禀道“皇上,今日有人击响了登闻鼓,状告太后和镇国公欺上瞒下,混淆皇室血脉,意图窃夺大通江山,此事牵涉甚大,还请皇上允许三司会审,彻查此事,以正视听,也给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为好。”
一旁立马有人附和道“恭亲王所言甚是有理,如今京中甚至大通上下皆以皇室辛秘当做谈资,不仅致朝局不稳人心浮动,更是令皇室威望岌岌可危,此事若不能彻查清楚,恐会让我大通社稷陷入危局,还望皇上明鉴。”
金宝皇帝看着要么出声附和,要么点头赞同,要么冷眼旁观的殿内众人,心下暗恨,思及刚刚的对策,自觉事已至此,自己已是退无可退,既然这些人意欲借此事拿捏自己,意在皇位,那又何妨将水搅得更混一些,总不能让那些当年参与此事之人还能独善其身,金宝皇帝暗忖即便自己身世揭破,做不成这个皇帝,也要将那些幕后推手一并拉下水,说不得反倒能博得一线生机。
心下计议已定,金宝皇帝轻咳了两声,待到殿内静了下来,他才对着殿下的群臣道“朕也听闻有人击登闻鼓状告镇国公,既然其中牵扯重大,朕自诩亲政多年也绝非偏听偏信之人,既然诸位臣工有心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朕并无任何异议,不妨将告状之人带上殿来,朕也想听听此事究竟有何内情。”
一干朝臣见金宝皇帝这般容易便应承下来,心下不误惊异,却也不想放过此等良机,又有一三朝元老出列谏言道“皇上,宫门处还有不少士林学子请愿多日,既然是要公审此案,且要给天下黎民一个交代,不若让士林学子们选出几人作为代表,旁听此案,也好以正视听,省得被坊间质疑我等有遮掩舞弊之嫌。”
金宝皇帝自是知晓他们如此谏言为的正是将此事闹大,只是现下坊间已然对此事诸多议论,继续遮掩也是于事无补,金宝皇帝便也就破罐破摔,直接应承道“此言甚是有理,朕准了,即刻宣状告之人和士林学子觐见。”
话落,便有侍人急匆匆地赶往宫门宣旨去了,而大戏即将拉开序幕,心中早有谋划的诸人也不急于在此时发难,便袖手肃立,等着人都到齐,便要开始这足以改变大通局势的公审。
不多时内侍将人悉数带到,打头几个面色郑重肃然,颇有几分书生意气的青衣书生想来便应是士林学子选出来的代表了,几人身后坠着一个宫中嬷嬷打扮的年长妇人,金宝皇帝推测怕正是状告太后和镇国公之人了。看着那妇人一身宫中行走的打扮,金宝皇帝心中顿时生出了不详的预感,他原以为状告之人多半因着有心人授意,对当年之事一知半解之辈,但现下看来说不得这嬷嬷或曾亲身参与当年的过往,若真如此,今日之事必难善了,心下不免警醒了几分。
那老妇人入殿后态度不骄不躁,也未见惶急,规矩仪态不见丝毫局促,待到一众学子同金宝皇帝见礼后,让出了空位,这才不紧不慢,镇定自若地跪伏于地,叩首后,言道“奴婢锦兰拜见皇上,太后,诸位大人,奴婢乃是掌管慈宁殿洒扫宫婢的管事嬷嬷,在太后身边服侍已逾三十年,当年太后同镇国公府偷龙转凤之举,奴婢也是参与之人,对此事知之甚深,皇上但凡有任何疑问,奴婢自会为皇上一一解惑。”
金宝皇帝余光一直未离太后,那老嬷嬷初入殿中之时她似是毫无所觉,但待到听到了她的名字后,身形和面色陡然一僵,金宝皇帝立时便知此人绝非无关之人,多半如她自己所言一般,应是曾参与其中,且说不得还有确实的证据,着实让事情有些难办起来。
金宝皇帝不敢轻忽,思量少倾方才道“锦兰,朕来问你,姑且不论你刚刚所言是真是假,若是依你所言,你曾助太后和镇国公府混淆皇室血脉,此乃株连九族的大不敬重罪,你又为何在时隔多年后的今日堂而皇之地出面指证,此种做法难免令人质疑你是另有图谋,你若是解释不清楚,你所言想来也不过是随意攀咬罢了,实是难以取信于人。”
锦兰对金宝皇帝的质疑丝毫不见慌乱,坦坦荡荡地道“奴婢自知罪该万死,当年助太后和镇国公府偷龙转凤后便已是寝食难安,而后又因着亲见他们谋害了世宗皇帝性命,愈发愧疚悔恨难当,时时受梦魇折磨,总在世宗的音容就在眼前,质问奴婢为何助纣为虐,祸乱这大好河山,每每午夜梦回,奴婢早已生出了以死谢罪之心,却因着真正罪该万死之人仍逍遥法外,故而心有不甘,才苟活至今。”
“此番也是因着获悉坊间有关皇上身世的传闻,私以为此乃是天赐良机,也是世宗在天之灵死不瞑目,这才给了奴婢揭露当年真相的契机,奴婢丝毫不敢耽搁,这才击登闻鼓,告御状,要还世宗皇帝一个真相,以期能稍减奴婢身上的罪孽,奴婢自知万死难辞其咎,待到此间事了,绝不敢继续苟活于世,但求一死,以赎奴婢身上的滔天罪孽。”
这锦兰嬷嬷言辞条理分明,做派情真意切,闻之令人动容,金宝皇帝心下却已是恨极,此人已存死志,寻常法子断然无法动摇其立场和决心,金宝皇帝现下也只能寄望于镇国公足够机灵,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进言,扭转局势,不然就眼下看来,他们败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