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误国:我要重振魏武雄风
作者:雨的凉薄 | 分类:历史 | 字数:52.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章 波澜壮阔
老祖宗留下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见当年老祖宗是多么的鼎盛春秋。
此时的几位工作人员回过神来,小心翼翼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可千万不能破坏了珍贵的文物。
而在屏幕前的观众们更是炸了,死死地盯住了屏幕,不愿意放过任何一帧的画面。
“原来我们的老祖宗五千年前就能修筑如此宏伟的建筑了,爱了,爱了,无论做什么都要领先世界一步。”
“那群西巴棒子呢?不是我看不起你们,你们那片小地区全部挖一遍,都挖不出一座两千年的古墓。”
“这还没开门的,只是看个建筑的大门就让我热血沸腾了。”
“这简直就是历史性的一刻,老祖宗太牛了。”
……
那些考古人员在看到了石碑上的落款之后,大致能确定这可能是三国时期的曹魏留下的建筑。
曹植流传于后世的只有《洛神赋》的残篇,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他的另一篇作品,《铜雀台赋》。
一些考古人员便将整篇的《铜雀台赋》抄录下来,而林老他们则是准备进入阁楼内进行观看。
而为了保护文物不受到伤害,就连摄像机都被要求只能进入一台。
有不少的文物会见光死,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能够极大程度地保护这类文物,但是一些损伤都是不可逆的。
如果不是曹叡的要求,他们连这台摄像机都不会留下,这些东西只会影响他们保护文物。
随着他们登上楼台,曹叡再一次找到了与记忆之中铜雀台的不同。
好家伙,一个后世奇观系统,硬是被曹叡完成了大家来找茬。
原本立在阁楼前正中的曹操塑像呢?去哪了?我要求毋丘俭修建的张辽塑像呢?又去哪了?
怎么可以就只剩下两个塑像的底座了?
此时的曹叡已经凌乱了,没想到系统这个浓眉大眼的,竟然在背后搞这么多的小动作。
在这阁楼门前,还散落着不少的大块的泥沙,考古工作人员迅速开始了清理。
但是为了不破坏这里的环境,饶是他们这些进入地洞的所有人齐上阵,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清理干净的。
而且他们还需要将这个山洞进行加固,以免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林老抬头仰望着整座阁楼,可惜大部分还被掩埋于山石之中,巨大牌匾上苍劲有力地书写着凌烟阁三字。
骤然,凌烟阁内传来些许响动,虽然不是很响,可是在座的诸位都听清楚了。
“这阁楼内有…机关?”
“不可能吧,这埋藏于地下都过去五千年了,就算是有机关,早也该失效了才对。”
“会不会是那野生动物什么的已经跑进去了吧?”
林老闻言脸色一变,这要是被损毁了文物,他自杀谢罪都不够用的。
“开门!”
虽然这周围的泥土还未清理干净,但是他们都清楚,来不及了。
如果真的是有一只野生动物跑到阁楼里面横冲直撞起来的话…这可不是一个人心脏骤停的问题了!在座的国家考古队队员都有突发心脏病的可能。
在数十人的合力之下,迅速将门口清理干净,阁楼的大门被缓缓推开,没有人在意扑面而来的烟尘和刺鼻的味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迫不及待地看向青铜门的背后,一片黑黢黢的空间内。
在每个人的头盔上都有着专业的冷光光源,光源向着空间内延伸而去。
门内是十分宽广的大殿,还有着两座塑像,正是魏武帝曹操和曹魏晋阳侯张辽。
曹叡现在就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他俩的塑像怎么会是在大殿内,不应该是摆在外面的吗?
到时候要好好问问毋丘俭,到底是他做的,还是系统在背后搞鬼。
此时的曹操和张辽两人的塑像板板正正地站在那里,但是曹叡无力吐槽了。
这两个难道是在历史长河之中诞生了生命?
曹叡会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满是灰尘的大殿有着硕大的不明脚印。
在曹叡的记忆之中,重来没有见过这么离谱的事情,不过系统都有了,这两玩意也不是很难接受。
曹叡现在有些忧心,要是自己准备的东西被这俩破坏了,那可怎么办?这得找谁说理去?
这玩意也没有个什么质保之类的东西,曹叡默默的给系统打上了一个差评。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铜雀台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就是这厚达半米的灰尘让人呼吸有些难受。
部分有鼻炎的工作人员感觉整个人都难受了,随时都快要死了一样。
随着考古人员的深入以及专业检测机器的分析结果出来,可以肯定这里的东西至少都经历了五千年的时光。
在这宽阔的大殿上,曹操和张辽两个人高达八九米的塑像十分显眼,考古人员很快就发现了那些巨大的脚印。
只见一众人孤疑地看着这两座塑像,难不成他们是可以移动的?
就在他们沉默的时候,于更正教授打破了这里的平静,“林老,这里有重大发现。”
在于更正转移了他们注意力之后,曹操和张辽的塑像悄悄地相视一眼,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曹叡担忧的心也终于是放了下来,这于更正教授的身前正是一坨长条状、黑乎乎的泥巴,已经有些干燥了。
这正是简书,可以看出来于更正手上的简书并未被人打开过。在一旁的桌案上,还摆放着些许的简书,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单纯凑数。
“准备好溶液,进行编号保存。”林老果断地指挥起这些人进行文物保存。
这些都是五千年前的文化瑰宝,任何的损失都是在林老的心中割肉。
竹简想要保存至后世,必须在外面裹上一层泥巴,竹简会柔软得像粉条,却没有粉条的韧性,很容易断,所以必须一片一片编号保存在溶液之中。
在考古人员的努力之下,这一封简书缓缓启封。
他们,打开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他们的历史也因此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