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作者:重铸天朝 | 分类:都市 | 字数:57.3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1章 怎样对付泰西人
“魏公子,据我知道在咱们京城就有泰西人,比如钦天监的利马窦,他们是来我们大明传教的。虽然我并不信他们这些教,但他们这些人显然没有您说的那样人品差呀?”孙云鹏问道。显然他还是不太相信世上竟然有这样连畜牲都不如的人。
当然这和魏希孟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有关。在他看来魏希孟其实和天启皇帝是一个类型的人,都是相当的豁达的。这样的人心都比较大。他们不太在乎那些虚礼,更不会在意面子,作为他们的下属,不必在意这些虚的东西,只要能把他们交待的事情完成那就是好下属。
当然他会这样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要知道在当时的大明,作为下官对于上官的说法提出异议其实是相当危险的做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官来说,一旦有武官对他们的说法提出异议,他们就会认为丢了自己的面子。
如果他能治住这个武官的话,就会当时让这个武官付出代价;如果他的权力还治不住这个武官的话,那他也会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以后会时时找机会报复这个武官的。作为武官的孙云鹏当然知道这一点,显然他没把魏希孟当成那些迂腐的文官。
在这方面大明的很多武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比如说李成梁的大儿子李如松。我们都知道李如松是明末的名将,在万历皇帝三大征中有二场战争李如松都是主将,在辽东更是李成梁最有能力的儿子,也是除了李成梁之外唯一能压住努尔哈赤的人。
这样一个人最后死在与蒙古的一场小战斗中,其实就是李如松是个粗人,说话当然会比较直了。这样的一个人肯定在文官的眼中那就是相当的跋扈。于是就有了李如松被文官给坑死在蒙古人手中了。
据记载,当时他上面的文官统帅安排他去袭击蒙古人,而另外一个武将会在他们战斗到最激烈时赶到战场,然后一举把蒙古人给击败,但事实却是蒙古人早就知道了李如松的行动,并在当地埋伏李如松,而本应当在他们战斗最激烈时赶到的另一个明将却根本就没有去。
但就是这样一个明显是把大明最勇猛的将军给坑死的战争,事后却没有一个人受到处罚,就是当时李如松的父亲李成梁那么有权势也没有办法替他的儿子讨回一个公道。李如松一死,努尔哈赤除了李成梁是再也没有人能压服了,在李成梁一死,努尔哈赤就起兵了。要知道当时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和李如松面前可是如小狗一样听话的。
说到这里,我就再提一下大明另一个名将戚继光了。在万历年间,戚家军和辽东铁骑一样是大明最有战斗力的军队的。
辽东铁骑的李如松被文官的坑死了,那么戚继光呢?史书上写的是戚继光忧郁而死,他为什么会忧郁而死呢?难道真的是为了他被贬为广东总兵这件事吗?要是真这样小心眼的话,那戚继光也不会成为名将了,他的忧郁而死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史书上很少提及。
我们都知道戚继光是在南方抗击倭寇而出名的,戚家军也因此一战成名。到了后来,他被调到了北方成为蓟镇总兵,在这个地方他训练的戚家军也是把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看出大明当时有两支戚家军,一支在浙江防御倭寇,另一支在蓟镇成为大明北方的屏障。
但我们在以后的史书上只能找到南方那支戚家军的身影,比如说他们在朝鲜战场以及天启初年的浑河血战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不仅要问那支把蒙古人打得找不到北的北方的戚家军怎么没有了呢?要知道这支戚家军可是有二万人的,如果他们还在的话,清军是不可能从蓟镇打到北京的。
其实这支戚家军是被文官给灭掉了,而戚继光也因为听到这件事才会突然病死的。我们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在明朝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就把兵权从皇帝和武将手中给夺去了,从此大明皇帝再也没有了兵权,从而使文官的权力彻底的压过了皇权,而武将也被定义成了文官的奴隶。
武将想要有所作为的话,那必须得投靠有权力的文官,而戚继光的时代正是张居正掌权的时代,在戚继光不可避免的要投靠到了张居正的手下。只有这样,他才能取得那么耀眼的功绩,否则的话,他可能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普通卫所小军官而已。
但后来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以及对张居正不满的文官一起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戚继光作为投靠张居正的武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于是就从蓟镇总兵调任到了广东当总兵,要知道当时蓟镇可是京城的门户,要比作为大明边地的广东地位要高得多,所以戚继光等于是贬官了。
不过这也很自然,毕竟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和张居正走的很近,现在要清算张居正,他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我想当时的戚继光也是能够理解这件事的。不过当他走后,新上任的总督大人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就对戚家军动了手。
这位总督大人为了彻底的废了当地的戚家军,就在到任后包了一个酒楼,宴请戚家军的大小军官。新到任的总督大人请大家去酒楼吃饭,戚家军的军官会怎么想呢?那肯定是总督大人重视大家了,这些军官自然是高兴的去赴宴了。
结果当大家都喝的醉熏熏的时候,这位总督大人命令他事先准备好的兵马冲上酒楼直接把这些大小军官都给杀掉了。然后他还觉得不够狠,就把这些人全部定为谋逆,把这些大小军官的家眷全部给抓了起来,男的发配,女的被充如教坊司成了官妓,当这些军官的家眷被人押着一路走一路哭喊着他们没有谋反的时候,全城都被震动了。
这些为了大明的安危而战斗了一生的人就落了这样一个下场,当已经到达广东的戚继光听说后,马上就病了,没多久就死去了。而让蒙古人丧胆的蓟镇戚家军也就再也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了。
而做下这件事的总督大人,也没有被任何人给弹劾。因为当时万历皇帝正在清算张居正,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人会为这些为大明立了过汗马功劳的人鸣不平,毕竟在当时的文官看来,死几个丘八就如死几只蚂蚁一样不值得一提。
所以明朝的灭亡其实就是文官的权力过大,造成他们无所顾忌。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作死就频频上演,最后再被崇祯皇帝领导着东林进行了总作死,明朝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而文官权力过大的源头其实就来自于土木堡事变。
于谦为何被写史的文人抬高到那样的地步,还不是因为于谦,文官才彻底的掌握了大明的权力,至于皇帝只要文官愿意,皇帝就成了吉祥物,而在明初有很大权力的武官则成了他们文官的奴隶。这样的人肯定是要被他们文官给吹捧的,至于土木堡之变中种种的不合理现象则被文官们一、一抹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