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五代幽州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76.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5章 预判
话说短兵相接之后,种花军投鼠忌器,停止了引爆地雷,终于给了晋军一点喘息之机。
晋军立马就地组织反击,不料却遭到了种花军更加凶猛的地面攻击。
种花军火器厉害不假,但火器厉害不代表人家肉搏差。
之间种花军三人一组,两人挺冷枪,一人握刀盾。看到敌人,两名长枪手左右夹击往前捅,一旦敌人出现破绽,剩下的那名刀手专门瞄准晋军士兵的脖子割,一刀一条命。如果晋军有反击,则由刀手的盾牌负责防御。
一个非常简单的阵法,效果却非常地好。
从唐代开始,军队出现了混合编制,类似于现代的混成旅。在一个混合编制的军队中,五花八门地有许多兵种,这些兵种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一营为单位混编在一起,然后依靠各种各样的阵法配合,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三的威力。
可惜到了五代时期,甚至到了宋代,这种高级的战法消失不见,重新回到了单兵种集团作战的场面。
要是骑兵全是骑兵,要是步兵全是步兵。步兵中,要是长枪兵,全是长枪兵。
这种现场,一直到了明朝才有了转变。最着名的便是戚继光的鸳鸯阵大破倭寇。
阵法的组合,使得战场上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甚至于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面对强大的敌人,晋军露出了胆怯的神态。他们早就听说过种花军十分勇猛,今日一见,果然厉害,服气。
如果让他们知道眼前的这帮种花军士兵,在半年之前还是燕山上的土匪,恐怕他们就没这么服气了。
柴荣在阵外看出了己方的劣势,心急如焚。
他知道战场上晋军处于局部的劣势,如果不采取行动,冲进山谷的士兵很快就会被屠杀殆尽。
现在最理智的策略,便是鸣金收兵,然后等机会再战。
可是柴荣看到辉县城门大开,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另外一种可能便是,只要再加一把劲儿哪怕拼着牺牲大一点,只要能冲进辉县县城内,种花军必定大败。
从他们得到的情报来看,种花军整个也就一万来人。只要能冲进县城展开巷战,那么种花军的火器必然不能充分发挥出实力。到那时,哪怕是打出一比二的战损比,种花军也是必败之局。
没有经过郭威的允许,柴荣直接下令向前线增兵。
郭威在阵中血战,也是心急如焚,进退两难。看到柴荣从后方增兵,干脆也打定主意继续血战。
牺牲已经这么大了,不如一鼓作气干到底。
赵玗在地面拼命厮杀,看不到外围的变化。然而他也早有部署。
室昉在城头上看到远方增兵,立马招呼弩炮手准备。
等到晋军援军逼近山谷时,室昉下令弩炮调整角度,一轮一轮地齐射。
这是一种覆盖式的射击。不求攻击固定的人群,而是要保证某一个区域内,寸草不生。
在种花军不要钱的轰炸下,晋军寸步难行。而山谷中的士兵原本因为援军的到来看到了希望,突然之间希望破灭,士气瞬间降到了冰点。
柴荣见状,赶紧鸣金收兵。
郭威听到退军的号令,也不犹豫,在亲兵的掩护下,趁着种花军齐射的间隙,飞速地穿越了爆炸带,逃得一条性命。
留在山谷中的人,纷纷跪地投降。
赵玗抹了一把脸上的鲜血,下令打扫战场。
缴枪不杀是种花军的军令,这些人回去之后可全都是壮劳力,不要白不要。
俘虏们虽然在种花军当俘虏免费干活,但是生活水平却一点都不差,甚至比自己当兵的时候都要好。
以至于有些人宁愿一直跟着俘虏干活,也不愿意自己出去讨生活。
只要在种花军干劳力够了三年,或者相当于三年的工作量,便可以得到一个种花军的户口,在种花军的辖区内分到相应的田地,从此成为一个自由民,享受科举的权力,和相应的社保待遇。
这一年以来,已经有人攒够了三年的工作量,成为了自由民。
这些自由民成为了种花军最好的宣传工具,使得中华骏马成为了天下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当然了,这种诱惑力仅限于平民老百姓。
在那些世家富豪眼里,种花军就是洪水猛兽。因为种花军干的是革鸣的事,革的就是他们的鸣。
收完了俘虏,战场重归平静,这时从半山腰中,零零散散地出来百十号人,抛开身上的伪装,悄悄地回到了县城内。
刚才的地雷,全是靠他们手中的拉绳,手动触发。
晋军第一次见识到地雷,还以为地雷只能是压发,踩上去就爆。
殊不知他们见到的是第二代地雷,而第一代地雷是拉发。也就是需要一根绳子,看到敌人来了以后拉绳子才能引爆。
一代半的地雷叫绊发,这种机关在猎人中很常见。在地面铺设一根高度很矮的绳子,只要人走过去,绊一下就会触发。
郭威哪里知道这么多弯弯绕绕,只能用人命来学习这些宝贵的知识。
又是一场大胜,但是种花军的气氛却没有那么轻松。
因为能用的手段,他们已经全都用过了。之后的战斗中,已经没有新的稀奇玩意,能够吓唬住晋军。
再打仗,就要硬碰硬地靠实力了。
虽然他们的火器还有很多,但是赵玗相信,凭借柴荣和郭威的本事,他们一定能找到克制的方法。
今日对阵晋军不同于以往对阵契丹人。
当年之所以能打败契丹人,跟耶律德光不愿久战,急于退回草原有很大的关系。
现如今,石敬瑭在这里,摆明了就是要打持久战,考自己的国力耗死赵玗。
赵玗虽然完成了丐版的工业化,但是农业改革还很落后。真要打起来,后勤未必比晋军强。
室昉说道:“老师,不如我们换个地方,选一座更大的城来防守吧。”
经过参谋部的推演,在这里确实胜算不大。
辉县本就是一座小县城,根本承载不了这么大规模的战争。
赵玗说道:“你的想法没错,确实是更稳妥的办法。但是你能这么想,柴荣肯定也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