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弃后:殿下,皇帝该换了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51.9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一十一章 噩梦袭来
没人知道楚凌恒那日在寿康殿与太后说了什么。
就连温静华都毫无头绪。
她只知道,楚凌恒自寿康殿出来之后,偶尔流露出的神情越发孤寂。
温静华了解那种孤寂。
那是一种发觉天地之间只余自己一人的深深悲哀。
她也有这样的感觉。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她与楚凌恒才能走到一起。
夜间缠绵之时,楚凌恒愈发贪婪。
就像是想要留住这世间唯一的一点温情,努力去证明什么。
弘儿头上的伤口渐渐好了,温静华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他再遭受些命里本不该有的劫数。
太后不久之后病逝,临死前留下遗诏,极力主张幼帝禅位给楚凌恒。
得到这个消息后,楚凌恒只是沉默了一瞬,就将遗诏收到一边。
温静华对这个结果既伤感又释然。
她为太后操办了一个盛大的葬礼,给了这位沉浮一生的三朝贵女最后的体面。
只是,终究意难平。
她直到死都没能与楚凌恒相认。
大梁内乱不断,好在齐元慎并没有趁机侵扰。
就在温静华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盯紧陈国动向上的时候,北氏却率先传来噩耗。
北氏先王最小的儿子拓跋焘突然上位,而原本的新任北氏王拓跋坚,自上个月起便下落不明。
消息传来的时候,楚凌恒正在教弘儿写字,温静华在一旁给他们磨墨。
“咔嚓——”
磨条在手中被生生折断,温静华回过神来才发觉,原来她的指甲已经陷进肉里。
算算时间,前世这个时间,正是拓跋坚死在拓跋焘手上的时候。
拓跋坚像一只孤狼。
他当年屠尽亲族,却唯独放过了当年那个看上去十分无辜的少年。
短短三年之后,那名无辜的少年就长成了巨狼,并且带着野心勃勃的猎人,回来要了他的命。
“你即便是担心他,也该背着我一些。”
楚凌恒赶紧拉过温静华的手,一边擦拭一边叹道。
温静华哭笑不得。
“你难道不担心吗?”温静华问楚凌恒,“北氏若被拓跋焘彻底控制的话,他一定会与齐元慎合谋共同攻打大梁。”
到时候陈国与北氏一同发难,大梁应付起来必定吃力。
楚凌恒却轻松的笑笑:“五年前北境一战,我便已剿灭北氏所有的战斗力,现在即便拓跋焘与齐元慎结盟,也很难在兵力上对我们造成威胁。”
温静华承认是这个道理。
只是有些事不能这样宏观的去看。
“若论兵力,齐元慎与拓跋坚加起来也比不过我们,但是大梁国土太大了,我们的确兵力规模可观,但是一兵一卒都有自己的用处。”
温静华将弘儿抱在膝上坐下,“若是三国交战,北氏不能打人却能恶心人。他们不断在北境骚扰百姓,我们必定需要留守常备军震慑,如此一来,调去镇压齐元慎的兵力就会被分走一部分。这可不是什么小问题。”
温静华指着地图上大梁周围的几个小国家道:“若是不能遏制北氏,齐元慎尝到甜头,就要在大梁周围合纵连横了!”
到时候不仅是大梁,整个天下都会大乱起来。
楚凌恒连连点头。
“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你的确是想的太简单了。”温静华无奈的叹道。
楚凌恒想的太简单并不是蠢,而是因为太聪明。
他常年行军打仗,已经习惯了用兵力碾压一切问题。
温静华所谓的合纵连横,是他从前根本不屑一顾的。
即便是齐元慎上蹿下跳真的搞成了,楚凌恒挥师之处,也必定会所向披靡。
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阴谋阳谋都是扯淡。
但是作为一国之主就不能这么考虑问题了。
能尽早解决的问题就绝对不能放任其扩大化。
要将代价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现在将陈国的势头按下去,就是代价最下的方式。
“你想去北氏?”楚凌恒问温静华道。
温静华没有否认。
因为眼下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
拓跋坚生死不明,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派去北氏的人就必须是能取得他信任的人。
而拓跋坚能信任的人,除了温静华,连楚凌恒都要打个折。
况且齐元慎还在一旁虎视眈眈,楚凌恒必须坐镇大梁。
二人都是最通透不过,只需几个眼神,便知道接下来的结果。
“阿娘要去哪里?带上弘儿!”
弘儿搂住温静华的脖子,说什么都不肯松开。
楚凌恒面色严肃,“弘儿,你是一国之君,不能如此任性!”
往日弘儿最怕的人便是他的亚父楚凌恒,这次却不知是发了什么邪,竟顶着楚凌恒大声否认道:“谁要做什么劳什子皇帝!又不是我自己选的!我不要做皇帝!我要做人!我要做个能陪着阿娘的正常人!”
一句话吼的温静华与楚凌恒俱都没了脾气。
现在就连楚凌恒都意识到,皇位带给这孩子的只有沉重的枷锁,而这孩子的本心,只想做一个平凡快乐的人。
温静华不得不旧事重提,“凌恒,或许最名正言顺的选择,就是你来继位,相信这也会是先帝的选择。”
齐元昊死前本就想将皇位传给楚凌恒,若不是他死的太过突然,相信弘儿也不会比稀里糊涂选中。
楚凌恒看向弘儿,弘儿满脸期待。
“好好做你的皇帝,”楚凌恒松口道:“等这场战事结束你若还是不肯改变心意,到时候我来替你。”
“太好了!亚父最好了!”
父子两人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好像皇位是什么烫手的东西一样。
可笑世人争抢的就是这么个烫手的身外之物。
北氏祸起萧墙,温静华不日动身。
萧红英硬是要陪她一起去。
于是同行的人便多上了一个白无。
三人隐匿行踪,一路晓行夜宿。
温静华算得上轻车熟路,三人在第八日赶到北氏草原上。
北氏与温静华上次千里奔袭时已大为不同。
最大的不同便是风土人情。
上次温静华来的时候,草原上还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此次再来看,俨然会错认为这是大梁的一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