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温侯
作者:塞上枫 | 分类:历史 | 字数:76.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2章 包拯席间巧断案
一路上,吕布尽量找一些比较繁华的地方居住,一则是为了防备那耶律鹰前来营救这些人,二则也是为了方便给陈玉娘换药、医治。
虽然吕布已经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些小尼姑,但是,到达京城的时候,还是有两个身体比较虚弱的尼姑死掉了。
吕布直接将人带到了开封府。
此时,沈普的伤势已经基本痊愈,他正和包大人一同等在开封府里。
有了这些人证,耶律鹰的案子很快得到了落实,现在,摆在包拯和沈普面前的事情,便是如何将这件事情对皇帝说。
二人所担心的,依旧是皇帝不肯惩处晋儿。
暂时将此案放下之后,包大人在府衙设宴,款待吕布以及陈玉娘等人。
陈玉娘的伤经过一路上的治疗,也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只是在后脑处留下了一条伤疤,好在可以用浓密的头发遮挡。
酒喝到一半。
包大人的脸上忽然露出一抹令人很不舒服的冷笑。
“玉娘姑娘?”包拯忽然叫道。
陈玉娘站起来。
“义父大人可有何吩咐?”
“玉娘姑娘多久未去那茶坊,以前可曾认得一个叫做禹恬的人吗?”包拯单刀直入地问道。
陈玉娘思索了片刻。
“回禀义父大人,小女在茶坊的时候,每日都会遇到一些陌生男子,这禹恬是何人,小女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啪”的一声,包拯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摆在桌上的酒菜瞬间跳了起来,流出来的汤汁溅了众人一脸。
“大胆,本官一直以为你这女子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善良之辈,却不想你也会做出这等事情?”
陈玉娘以及众人都是一惊。
“义父大人何出此言,小女实在不知身犯何罪?”陈玉娘以为包大人所指的是吕布杀死杜恒的事情,不由得有些惊慌地看向了吕布和貂蝉。
包拯冷笑。
“方才本官问你可曾认得那禹恬,你言道不记得了,我来问你,既然已经不记得了,你的衣裙和鞋子因何会出现在他的身边?”
一边的唐杏儿已经是脸色发白,没想到包拯居然找到了禹恬的尸体。后悔当时没有能够把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取走。
“来人,将物证拿来。”包拯吩咐道。
早有人将那套属于唐杏儿的衣服和那双绣着碎花的鞋子递到了包拯的手里。
包拯打开包裹,只是对着陈玉娘冷笑。
陈玉娘只是看了一眼那衣裙,便已经明白了,目光射向了唐杏儿。
唐杏儿已经从椅子上滑落到了地上。
“大、大人恕罪,这、这衣裙和鞋子乃是小女子所有。”唐杏儿说着,跪在了地上。
包拯也有些吃惊。
“本官以前确曾见到玉娘姑娘穿过这双鞋子,杏儿姑娘因何要这般说,敢是要替她担罪不成?”
“大人不知。”唐杏儿满脸冷汗,“陈姐姐早在数月之前便已经将此鞋子赠送给了小女子。只是那禹恬之死,确实与小女子无关,实在是他自作多情所致。”
听到唐杏儿这般肯定,包拯的心放了下来。
其实,包拯早已经料到,这禹恬的死乃是他自己的行为。
第一:他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也没有留下打斗过的痕迹;第二,便是他的那份遗书,已经说明了自己自杀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当时陈玉娘远在滁州,根本不可能回到京城来。
不过,禹恬所说的那个女子便是唐杏儿,却也出乎包拯的意料之外。
“既然如此,你且说来。”包拯说道。
唐杏儿于是把自己如何与禹恬相识,又是如何拒绝他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那一晚,小女子被他用药迷昏,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他的身边,衣衫不整,而他却早已经死掉了。小女子担心他的死会被归咎在小女子头上,故而才会逃走。”唐杏儿最后说道。
包拯点头。
看起来此案亦可以了结了。
虽然禹恬的死确实与唐杏儿没有关系,但是,起因是她引起,而且她更不该不来官府报案,于是狠狠的斥责了她几句。
这顿欢宴因此而变得没有了欢笑。
酒席撤下之后,安顿好了貂蝉和陈玉娘等人,吕布跪在了包拯的面前。
“小人误伤杜恒之事,还请大人降罪。”
包拯沉吟了许久。
“唐壮士已是皇帝钦命的朝廷禁军都统领,且杀死杜恒,乃是因为他调戏尊夫人在先,并意图杀死玉娘姑娘,此案还需交给万岁裁决。只是那杜恒乃是枢密使杜文同大人的亲侄儿,此事恐也会很麻烦。”
“小人愿往杜文同大人府邸,听凭其发落。”吕布说道。
“此事不可。”包拯拦阻道,“还是等到明日一早,本官与沈大人一同进宫面见皇帝,陈述理由,由皇帝定夺。对了,别忘了带上那杜夫人。此女的说辞,或可成为唐壮士避罪的证据。”
“多谢大人指点。”吕布大喜。
包拯想了想,忽然俯身在吕布跟前,压低声音说道,“在明日进宫之前,还有一事需唐壮士出马。”
“请大人明示。”
包拯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吕布点了点头。
第二天的中午,皇宫宁安宫的大门口:
包拯和沈普站在宫门前等候宣召,而吕布则已经被刘太妃先行叫进了宫里。
没多久,神情忧郁的皇帝也来到了宫门前。
包拯和沈普跪在地上迎接皇帝,皇帝却连一眼也没有看二人。
自从晋儿的车子被展昭等人拦截下来之后,皇帝就已经意识到此事对晋儿极其不利,有心下旨要包大人放行,可是,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基于此,皇帝对包拯是满腹怨气。
“皇儿参见母后。”一走进大厅,皇帝就对坐在椅子上的刘太妃躬身说道。
刘太妃没有说话,只是目光复杂地看着皇帝。
“母后要儿臣前来,可是因为那包拯等人已经将那耶律鹰的案子审理清楚了吗?”皇帝问道。
刘太妃这才点了点头。
“皇儿既然已经知道,可想过要如何处置晋儿?”
“晋儿的事情儿臣已经尽知,只是她并不知道这慈珠是契丹国人,念其年纪尚小,不懂其中利害,望母后从轻发落,或可交给儿臣自行处置。”皇帝说道。
刘太妃叹了口气。
“既然皇儿这般宠信那晋儿,哀家以后不再过问便是。只是还有一事,需皇儿亲自审理,另外,那契丹国在我大宋这般胡闹,是否也要利用外交手段进行交涉?”
听到刘太妃不再过问晋儿的事情,皇帝大喜过望,至于其他的事情,他觉得都已经不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