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和我一起穿越了
作者:西海小龙女 | 分类:古言 | 字数:50.4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章 山上买地
在回家路上,老余不禁感慨:
“怪不得人们常说富贵险中求,又说风险与机遇并存。
你看我们今个出来一下午,经历了好几件刺激的事儿,也赚来了一大笔的银子。
果然还是要常常出来溜达溜达,找找发财的思路。光躺在家里,是没法创造价值的。”
余卿卿不置可否,不过穿越前的她,活了二十多年,用一个词就可以把她给概括了,那就是:宅。
到了这古代,她每天不用总是趴在电脑前画图,而是上蹿下跳,东奔西跑,图啥,就图一家老小的小康生活呗。
如今这穿越难度增加,小康生活不容易了,余卿卿只希望未来的半年,她能有个“干燥”的生活。
“有了钱,咱们也不能飘,要继续赚。不光是建房子,咱们还要囤粮食,囤药材。”
“没错,不过我们的这新房子,钱是有了,位置还没定下。明天我们还是去山头考察一下。”老余认同地说道。
一家子东拉西扯的,就走回了家,为了防止路上饿,离开镇上时还买了一只烤鸭,一家三口在路上就分着吃了。
说实在的,没有他们空间里的果木烤鸭好吃。
骨头啥的他们特地留着放在原本装烤鸭的纸袋里,一到村口,远远就看到村西边齐田户家的大黄狗,名字也叫做大黄的,摇着尾巴就冲上来,很亲热地蹭他们…手中的纸袋子。
骨头一倒,就听到大黄急促的咀嚼声和警告的呜咽声,生怕别人抢它食似的。
没错,这只大狗子就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早起的罪魁祸首之一。
这个狗子也是不知道哪里学来的流氓气质,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清水村里,它是体型最大的一只,是众土狗的老大,所以平时脾气有些霸道。
但大黄也是十分聪明的一只狗,会认人,也会看碟子下菜。
好几次老余一家,在家里偷偷拿果木烤鸭吃的时候,并没有人发现,却总是被这狗子闻到,于是,吃完烤鸭的骨头架子都被老余塞给了大黄,用以毁尸灭迹。
一来二去的,大黄跟他们家也亲近了许多。有时候在村里看到老余一家,还会带着小弟摇摇尾巴,撒娇几下。
哄完了大黄,一家三口回了家,又炖上了一锅绿豆粥,清火也散散油腻。
忙碌了一天,三个人立马进了空间躺下了,余卿卿就休息了一小阵子,又在书房的电脑前画她的房屋设计图。
吴女士呢,则在她的画室里画一本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不大,里面的图画很简单,一眼就能看懂。
里面的小人,有的正拆着自家的大门,有的在拆自家的床板和桌椅,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家都被水淹了,他们拆下这些木板,是为了在水中当木筏用。
还有一些人,在水势的蔓延下,正在往高坡或者山上跑,有的来不及的,则抱着树,手里还拿着个布条在呼救。
此外,还画了一些如何预知洪水来临的风险,身在野外如何自救等等的画面。
毫无疑问,吴女士正在尽她所能的,把如何面对未来洪水的种种方法整理成画面的形式。
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古代人,大多数是在田里种地,真正能读书识字的少之又少。
字他们肯定是认不得,图上画的,他们却能看懂。自己用简单地形象把这些表达出来之后,再刻出来板子印刷,分发到村里甚至镇上的人手里,大家哪怕是随便看两眼,可能在不久的未来都会用到。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远远比对这些人耳提面命来得自然的多,而且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余卿卿也没想到,她的老妈竟然如此心细有想法,对她的画册是大加称赞,表示一旦有钱了就赶紧刊印出来送给村民。
一家三口过了极充实的一天。
第二天清早,休息好的老余一家,又整顿待发,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出门“寻找机遇”了。
他们需要先去找一下李村长李老哥,问一下买地建房的事儿,提着十斤的白米就去村长家了。
毫无疑问,李老哥觉得今早的起床方式一定不对,不然怎么会听到余家老二说,他们要在山上买地建房子呢。
试想人类花了多久的时间才从丛林动物过渡到如今的田耕生活。
如今这么一家子竟然又想去山里做野人。
村长觉得,他还是太年轻见识得太少,才会一次次被这奇葩的余老二家给刷新了认知。
但是余家老二的态度坚决极了,村长深入问了几句,才知道这家人竟然是担心未来可能会有洪水。
虽然南方到了雨季,确实降雨量会大大增加,水岸线也会上涨不少。
自从老李做了村长,他每年都指挥村里的汉子,家里活做完了,没事干就来修修河堤岸,虽然也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为了村里的家家户户,大家还是主动地做了不少。
因此村中间的那个河岸也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修复,变得结实了许多。
李村长将村里一直有修河堤的事提了一口,老余却在心里暗暗想着:到时候塌的堤岸可不是咱们这条小河,而是咱国家最大的镜江,你再怎么修,修再高,它也能给你淹过去。
老余一家都觉得还没到跟村长坦白未来灾难的时候,只是依旧坚持要在山上买地建房子。
李老哥无奈地叹了叹气,他说:“既然如此,那我就给你们找一处好些的地方,你也知道,咱们村有一个百年前的老祠堂,就建在村尾那个山头的半山腰上,连着还有一个荒废了好久的土地庙。”
我知道吗,我不知道呀。这是三个人心中的想法,他们对视了一眼,打算装作一副知道的样子。
“等等,李老哥,你说还有个土地庙?”老余突然get到了什么。
“对啊,这个土地庙,还是咱村子很久很久之前建的。
据说几百年前,咱们这个村还是没有人烟的,咱们的祖辈,各家各姓的都有,大家是因为一场洪水,逃灾逃到这儿的。
最开始祖辈们都是在村尾那个山头居住的,直到后来洪水退了之后,祖辈们才下山耕田劳作建出了如今这个村子的。”
“那这个土地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土地庙啊,说来也是巧了。据说这批逃灾的人里面,竟然有土地爷的后代。
你也知道,土地爷,那都是生前大善人,死后没有去地府,直接被玉皇大帝敕封为土地神,掌管一片地方的人们福祸之事。”
“不,我们不知道。”三个人心里偷偷想,
“这个土地爷看到自己生前留下的后人逃灾至此,也是暗中帮助许多,村里人非常感激他的帮助,就特地在祠堂的后面建了一个土地庙,每逢初一十五去礼拜上香。只可惜,”
李老哥叹了口气,
“只可惜这几百年过去了,村里的人也逐渐忘了咱们这儿土地爷的帮助,后辈的几乎也没有去拜土地爷的了…咱们村的这个庙,也就很少人知道了,就连我,也是我爹在我小时候跟我说的呢。”
李村长的爹是老李村长。
并非这儿的村长是世袭制的,而是大家都觉得,老李家管理村子颇有经验。
加上老李家也是乐于助人的性格,人缘很好,所以老李一退位,如今的李村长立马就众望所归地继位了。
“咦,话说,有意思的是,这个土地爷好像生前就姓余,你们老余家应该就是他的后代的后代。”
三个人简直震惊了,原来把他们一家三口坑过来的土地爷,竟然还算是他们的祖宗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