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天为凰
作者:步天为凰 | 分类:仙侠 | 字数:155.8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百一十二章 施食
天歌道:“你说我们小时候,家里做饭,总是做好的饭,先破洒,然后才能尝第一口,这一种行为恐怕就是施食吧?”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呵呵,家里面那样做,其实是也是敬鬼神……”
天歌笑道:“对对对,每次都是先给那个灶王爷案板上,放一块肉或者好吃的,然后才能破洒在地上,然后再是家人,可以尝第一口……”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呵呵,地上那一口自然是施食……”
天歌道:“施食,的意义在哪里?难道鬼都吃不饱吗?做鬼还要吃饭吗?”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施食的基本意义在于使饥饿之鬼神得以饱满,而温饱问题不仅在人类社会是重要问题,在神鬼世界也是重要问题;其次,施食是要“使人常思孝念,日积阴功,广运慈悲”。”
天歌说:“可见,炼度仪中施食的运用,还有教化世人的作用。”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在炼度仪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解冤释结的内容。“冤结”是指因人际冤对而引起的阴讼牵连、阴鬼遭罪、阳眷受报等情况。炼度仪把人生冤对概括为十种,即“十伤”:杀伤、缢死、溺水、产死、伏连、冢讼、狱死、邪妖、药死和累世等。”
天歌说:“那那些累世冤死的怎么办?”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其中,累世冤对是人际冤对的延续,而邪妖冤对则是非人际关系的内容,其他八伤都是人际冤仇关系的直接表现,这些人际冤对是社会矛盾的直接反映。解冤释结仪式的出现和流传,表达了强者希望生前冤孽得解,无碍死后升仙的愿望,也反映了弱者对理想生活的幻想。”
天歌说:“可是冤死的,不能解脱,不能得道成仙,对他们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升仙路上本无贵贱,但亡灵要进入神仙世界,必须做到恩冤两忘,不以生前冤结而牵缠于泉下,方能获得超升。炼度的目的是要使亡魂在经过高功法师的祭炼后,得以出离地狱,升入仙界。科仪中,虽然要奉请各路神仙,救治亡魂。但主要是高功法师存想自己代天尊而行道,其中人的力量得到了提高。仪式中高功以自己之魂魄游行三界,沟通于神鬼之间,上以请神召将,下以济度鬼魂,显示了道教为民众追求幸福的努力。”
天歌说:“如此复杂的幽冥神鬼之事,通过高功的累积修持而释放于一时,就能达到升度亡魂的目的,又体现了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
古代大多数炼度科仪中,亡魂在享受法食和水火交炼之后,还需经过法桥,才得超登仙乡。”
仙鹤童子傲白:“《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百零六收有“明真斋用”的炼度仪,其中高功法师在恭行祭炼后下座,召五方童子送亡灵至桥头立;又谨召朱陵火府引魂登桥大神、监桥超度大神、守桥超度升魂五大神,遵依帝敕,火急引领亡故径度升天法桥,上登碧虚,逍遥自在。炼度法坛中“升天法桥”的位置,处于所设仙曹诸司官将和种民四天牌位之中,意即亡魂经仙曹官将的拯拔,过此法桥,便可升入种民四天。南宋金允中撰集《上清灵宝大法》时,曾经除去其中的偈子,易以白文,对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至迟在清代,江苏、上海等地道教都己从炼度仪中分l出独立的度桥科仪。
当代各地炼度仪中很少再有度桥一节,只有台湾地区道教仍保持着这一传统。度桥一节,使得科仪更趋形象化,并且更多地赋予了普通信徒对炼度仪的参与。亡魂过此仙桥,便远离阳世眷属,升仙而去。因此,送魂度桥一节,是阳世眷属、亲友寄托哀思、表达自己对亡故思念之情的最佳时间。”
天歌说:“我有个朋友南方人,说江苏地区的“蓬壶炼”,在变炼法食之后,又加以叹骷髅一节,显得与众不同。“叹骷髅”是对亡魂生前不幸的嗟叹,充分显示了道教对人生的同情。”
仙鹤童子傲白:“《真科》称:昔日庄子去荒郊野外游玩,忽睹大地上朽坏一堆白骨骷髅,因而三叹骷髅。仪中借庄子之口,表达了道教对幽魂的哀叹和同情,并奉劝世人要及早修行,消除灾障,早求出离苦海,永生光明之乡。”
天歌说:“在当今炼度仪中,皆有召请天医调治亡魂疾病一节吗?能不能治病?”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仪中在召请亡魂之后,又要请五灵五帝真君、混元十二气化生大将军、天医十三科诸大典吏、六治仙官、治病功曹、尝药仙吏等天医院官将,“飞行变化,布气分真,降中黄一气之丹,疗久病沉疴之疾。达到普令亡魂“首断为续,筋断为联,蛊癞为剥,水腹为宽,胎留为下,孕育发全,拳挛伸缩,喑哑能言,手足不具,俱得完全,盲聋视听,癫狂复完,老者反壮,执对和冤,饥寒充实,沉疴顿捐,风痨冻绝,咸得医全。”亡魂在经过医治之后,穿上霞衣,方能朝参三宝,领受无边法食和水火交炼。”
天歌说:“还有什么形式?”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从古到今的炼度仪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程序:在亡魂皈依三清之后,尚要受戒,才能升仙。”
天歌说:“炼度之后,还要受戒为什么呀?受什么戒呢?太复杂了吧,怎么能这么麻烦呢?炼度之后都已经净化了呀!”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在“生神开度斋用”的炼度仪中,亡魂要受十二大戒:一、忠孝国君,师资父母;二、仁慈百品众生,昆虫草木;三、敬奉天地,日月星辰;四、钦奉三洞上经,一言一偈;五、尊仰一切仙圣神灵;六、慎损三宝物色;七、和颜悦心,忍辱修行;八、端贞谨洁,清心净体;九、勿生嫉妒阴谋,诈妄天人含生;十、不得啖食辛膻腥臊荤秽;十一、不得大醉,浮狂叫唤;十二、不得评论一切是非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