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嫡长子

作者:皇家雇佣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316.3万

后记(一)

书名:大明嫡长子 作者:皇家雇佣猫 字数:2479 更新时间:2024-11-17 03:20:22

天子驾崩,国之丧事,紫禁城的宫殿墙檐都挂上了白绫绸布。

等到宫里正式布告中外,京师内外,已是一片哀嚎。

嗣皇帝定年号致和,并加封嫡母夏皇后为慈圣皇太后,加封生母为慈顺皇太后,宫廷之中由此巨变。

而在宫廷之外,三位阁老严嵩、夏言、徐阶也个个披带丧服入值。

夏言始终在念叨着先帝的丰功伟业,恨不得也将自己这一把老骨头留在旧时代算了,直到新皇传召,才忍着悲痛的心情走进乾清宫。

嗣皇帝不及四十之龄,又在先帝膝下于朝堂之上锻炼二十余年,对于朝务已是十分娴熟,精力、经验都出于鼎盛之时。

而他们到的时候,裕亲王载壦、豫亲王载基已都在等着了。

君臣礼毕,新皇端坐龙椅,沉声说道:“眼下要紧之事,乃是先帝丧礼,裕亲王温良恭顺、屡识大体,朕意委其为治丧大臣,升入台阁,你们三人要与裕亲王通力协作,以使先帝遗体安归龙穴。”

让皇亲入阁,这事先帝做过,虽然不合弘治以前的常理,但正德皇帝做了那就够了。

不仅如此,嗣皇帝更进一步,先前入阁的福亲王总是有些‘观政’之味,但裕亲王可不是糊涂皇子,入阁以后不会碌碌无为的。

之所以这样安排,政治意味也很明显,嗣皇帝是皇五子,好在是有先皇遗旨,宫廷内外没有太大的乱子,但非嫡非长,总是要落下一些隐患。

现在他让老二入阁,和让老大、老三守灵一个道理,就是为了自己的皇位安稳。

严、夏、徐三人一旦领悟到皇帝的这个目的,那么便没有反对的意义,这是底线。

所以三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只能拱手称是,不多言语。

在此之前,越国公和豫亲王已经分掌京师内外的卫戍军区。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人载壡必须更换,这与人好人坏无关,这里必须是自己人,所以他连下恩指,将原侍从室的人全部‘撵’出去——

不是真正的撵,而是根据职位出缺情况,令他们分署各部侍郎或是顺天府尹这样的关键职务,他们都是先帝心腹,自当遵从先帝遗旨尊其为帝,如今又连升数级,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必定安稳忠心任事。

原侍从离开以后,载壡便开始安排自己人。

这种时候能入侍从室的都是未来新星,而且打的是明牌,所有人都知道的,于是乎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这些人和皇五子竟有这样的渊源。

一是山西巡抚胡宗宪,一是户部侍郎向钟灵、最后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便是他府里的皇孙老师张居正。

张居正因为进出睿亲王府,实际上已经和皇帝结为一体,毕竟他就算想另拜山门,其他人也不会要这么睿亲王府上的人。

至于胡宗宪、向钟灵都年纪偏大了,这一点打破了以往先帝使用侍从的习惯。

但特殊时候嗣皇帝也没办法,严、徐、夏都是先帝用的人,几十年过来不可避免的在他身为皇子时有些摩擦。

这就是政治和权力的格局演变,尤其在新君登基时演变的更为剧烈,内阁的地位会在未来两三年内,随着新皇更加重视和信任三名侍从而逐渐下降,自然的,侍从室这个机构的权力就会日益扩大。

安排载壦负责治丧,嗣皇帝又说:“先帝在位时,最重国事,朕绍继祖业,自当遵从先帝遗愿,严阁老、徐阁老、夏阁老,这段日子你们便辛苦些,尤其是内外宵小之辈,若有趁机作乱的,朕绝不宽恕。内阁要负起统率百官之责,国丧期间要各安其职并缅怀先帝。至于百官之外,豫亲王,”

“臣弟在。”

“命你执掌锦衣校尉,监察各处,虽说要内外皆重,但若是力有不及,那要首重内,次重外。”

他指的是情报机构,要全力开动。

老四自然接旨。

而三位阁老则不感叹,难怪先帝看重皇五子,人家这是深得治国之要。

似大明这样强大的国家,内部永远比外部重要,外面哪怕乱了一点点,但只要内部稳当,以大明的军力、财力任他是哪路神仙也转眼叫他灰飞烟灭。

但一旦内部乱了,那问题就大了。

“皇上,”严嵩胡须微动,“老臣有事启奏。”

“严阁老说来即可。”

“皇上,遥想先帝登基之时,北方鞑靼肆虐,屡寇边地,内地则宗藩、宦臣、世家兼并土地,流民处处。而经四十二载治国,先帝多封众建,统御蒙古、再牧北海;振兴边军,马踏西域、重纳夷播;大建海军,布威南洋、大陆次属。如此功绩,实已盖过古来圣君功业,便是当年的天可汗,其统治疆域之广,亦不及先帝。且,此种功绩,俱在人心,留于千古,史书之上,赫赫在列,因而老臣以为应当为先帝再上佳号,以合天道人心!”

这番话的内容乍一听其实有些夸张的,毕竟疆域太广,前元都没做到,但仔细想来严嵩之言并没有一词一字不是事实。

徐阶、夏言也都暗暗点头。徐阶说:“先帝睿识绝人,实为天纵之才,老臣以为,我大明有别于秦汉唐宋,其功亦当归于先帝。”

载壡没有要否定的意思,他顺着说:“先帝伟业确实更古未有,不过庙号谥号已定,你们以为再上何佳号妥当?”

严嵩已经考虑过这件事了。

他继而说道:“皇上乃太祖血胤,由先帝遗旨亲定,再上佳号应有皇上亲旨勘定,并为天下共法。”

“嗯,严阁老所言不错。”载壡完全明白,他还加上一句,“先帝在位时,常以天下、民族大事为重,为此列明君、明名将,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

朕以为要将先帝名号列入明君行列,朕亲旨赐佳号‘千古一帝’,凡我大明所属高等院校、各地私塾所用的教科书都要载以先帝画像,广宣先帝功业。

同时令翰林院整理先帝四十二载言行,编辑成册,刊印天下,咸使闻之,尤其要使在朝官员、在役军士、在校稚童日日温习,谨记教诲。

朕长于先帝膝下,幼承庭训,必然长享余泽,且早已暗自决心,要继承先帝遗志,绝不使我大明在致和一朝盛极而衰,朕,在此发誓!”

嗣皇帝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的。

诸王、诸臣都感受到了这份力量,于是不约而同跪下,“愿辅佐皇上,共成大业!”

这位致和皇帝感受到了,正德皇帝在群臣、百姓中间太有威信,不管过去哪朝哪代要搞什么人亡政息,他这里是绝对不可以,否则一定激起不满。相反,他要高举这面大旗,不遗余力的宣扬自己如何继承先帝的各类施政,如此则能聚人心、定天下!

===

偷懒了半个月,看了两本小说,清明节出去逛了一圈,又打了几十把大乱斗,这才有所恢复,连续一年半的更新真的太熬人了。后面的话,如果有空,我会写几篇后记,不敢保证写多少,总归是把我想呈现的写出来。

还有,新书,还没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