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如锦猎户妻子欢乐多
作者:一叶屏风 | 分类:古言 | 字数:80.1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9章
“能有什么样,至少不能比那个什么晋王差!”
两个丫头正说的高兴,顾锦珠忍不住轻哼了一声。
素菊芸香回头,立时吓了一跳,素菊道,“呃,那个,我还没挂完灯笼.”脚底抹油溜了。
芸香也忙道,“奴婢才想起来,还没准备拜月的供品呢”不敢看顾锦珠脸色,也飞快的逃掉。
看着两个丫头这样子,顾锦珠无奈的摇摇头。
在这两个丫头的心里,她大概千好万好,容不得别人说一点不是。
可对那些丫头婆子的议论,她其实没有半点恼怒,对她来说,漂亮不漂亮又有什么要紧?她又不像顾碧彤一样想嫁入皇家!
至于明年的议亲,她也不期望找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只希望能有一个知她怜她,能一辈子让她依靠的人就好,千万别找到像之前的陈云泽那种人,贪图富贵,背信弃义。
可是想到能依靠的人,她脑中突然莫名浮现出顾翊卿的脸,
她吓了一跳,慌忙摇头,把那丝荒谬的念头驱赶了出去。
他.他可是她的三叔,她怎么能有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她真是疯了!
顾锦珠捂着胸口,心下一阵后怕。
没有了甄氏姚氏,整个顾府都清静了许多,各院自己过节,倒也热闹。
碧竹苑摆了两桌席面,里面一桌是顾锦珠带着素菊和芸香,既是没有外人,她也不再分主仆之别,索性让两个丫头也一同吃饭。
外面则是几个婆子和杨柳小翠等丫头。
有了顾翊卿提前送来的一些东西,加上李氏又送来一些,这宴席是难得的丰盛。
丫头们高兴的不得了,猜拳,行酒令,顾锦珠也不再约束她们,随她们玩闹。
正热闹间,外头小翠进来道,“姑娘,三爷派人送月饼来了。”边说边掀起帘子。
一个着青衣的小厮走进来,手中提着一个食盒,冲顾锦珠施礼道,“墨砚拜见大小姐。”
顾锦珠看他有些眼熟,居然就是景轩居那个看门的小厮。
“有劳了,”她点点头,迟疑了一下又问道,“墨砚,不知三叔现在在何处?可是已经回府?”
顾翊卿已经很长时间没回来了,连中秋节都不知道在哪里过,她才这样问了一句。
墨砚恭恭敬敬道,“回大小姐,三爷随着锐王进宫了,这是特地从宫里带出月饼,让大小姐品尝。”
顾锦珠点了点头,心下瞬间不知是失落还是高兴。
这是她回顾府的第一个中秋节,本是万家团园的日子,她却和平时一样只能待在冷冷清清的小院子里,甚至连父亲都没来看望她一下。
说不失望是假的,她也很想有个亲人能陪同她过节,而这个人,她只想到了顾翊卿。
可他实在是太忙了,连过节都不见人影。
墨砚送了东西后就立即离去,芸香和素菊倒是极高兴,芸香打开食盒笑道,“宫里的月饼,一定很好吃,三爷真是有心。”
“没错,进宫还记得给小姐带月饼,三爷真是好人.”素菊笑着,把点心一一摆了出来。
除了几样小点,还有一块大大的龙凤戏珠饼,样式精致,光看着就让人不舍得下口。
芸香立刻摆到了外面的供桌上供月。
吃过饭,丫环婆子把宴席撤下,顾锦珠带着一众下人拜月。
夜凉如水,庭院正中摆着一张供桌,上面摆放着各色瓜果蜜饯,还有月饼点心。
秋日的夜空格外深远,夜幕如质地最佳的藏青色天鹅绒,一寸一寸披满了苍穹,无数的星子点缀其中,闪着微光。
顾锦珠看着天空正中的那轮皎洁银盘,心情突然静了下来。
她极虔诚的伏下,将自己的心念暗暗祷告上天。
“一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家家得乐,万事如意。”
“二愿自己所求顺遂,不再为姚氏甄氏所制,身边人不再受连累,能顺利拿回母亲一切。”
“三愿.”
她犹豫了一下,想起心底深处的那道身影,咬唇深深磕下头去,“愿月神保佑三叔万事如意,身体康泰,所求皆能得偿。”
她默默的念完自己的祝祷,直起身来。
身后丫头都拜完了,嘻嘻哈哈笑闹着,顾锦珠吩咐把瓜果和月饼都分下去,让众人同吃。
别的倒没有什么,只是宫中的月饼她也分了下去,素菊惊讶道,“小姐,这可是宫里的呢,分给她们太可惜了吧?”
顾锦珠笑道,“无妨,你和芸香先挑些喜欢的,难得过节,大家都高兴高兴。”
素菊无奈,只得把点心都分了下去。
碧竹苑整个都沸腾了,平日主子赏吃的很平常,可宫里出来的吃食,她们是想都不敢想。
没想到顾锦珠这么大方,连宫中的东西都毫不犹豫赏赐下来,这可是多大的荣誉,在别的主子处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众人领了月饼都过来磕头谢赏,难得对顾锦珠真心了许多,连七巧都过来说了好些感激的话。
顾锦珠摆摆手,让她们自己去赏月玩乐。
第59章
她没有收买人心的意思,只是这些下人跟着她,月钱用度都不如别的院子,还因为她的关系,在府中处处受人白眼,她想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她们好一点,这样她会心安些。
让素菊和芸香也自去赏月,顾锦珠进了书房。
外间人声笑语热闹,她的心底却说不出的寂廖。
这样万家团园的日子,她却连一个亲人都没有。
虽然回到了顾府,这里名义上是她的家,她却没有一点归属感,仍然像当初一样寄人篱下。
每逢佳节倍思亲,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样子,平日也并不觉得什么,可现在,竟有一种形单影只的孤冷意味。
皎洁的月光从窗口洒下,她想了想,慢慢展开纸笔。
而此时,大夏朝明轩殿内正无比热闹。
宫灯高悬,笙歌燕舞,宫伎柔美的腰肢如同摆动的柳枝,水袖飘飞,衬出佳人柔美的身姿。
觥筹交错,高高在上的明宣帝穿着一身纯黑色帝王常服,已年过半旬,却因酒色过度,颇显老态。他高鼻深颧,眼角细长,嘴角边两道深刻纹路,让他有种刻薄寡恩的气势。
他身边坐着数位妃子,打扮得花团锦簇,而距离明宣帝最近的那位年纪已不甚轻,保养的却甚好,一头如云的绣发高高梳在头顶,头上戴着九金凤尾攒珠金簪,肤色白皙,一袭绣着紫色鸢尾的水缎长裙逶迤落地,举手投足间贵气逼人,正是长久来盛宠不衰的淑妃。
皇后十多年来悉心礼佛,已久长不问世事,宫中事宜皆是淑妃掌管,已形同皇后。
一众大臣在下面欢饮,左边的一侧却是数位皇子。
大皇子萧澈已年过四十,面容敦厚平凡,隐在人群中不甚出彩,明宣帝对这懦弱温厚的儿子向来不喜,因他实在平庸无能,在他快三十岁时才例行封王,只被赐了一个“孝”字,被称为孝亲王。
二皇子因病早逝,三皇子萧祈是德妃所出,年轻英俊,手中拿着一柄扇子,一双桃花眼似笑非笑,总在舞伎身上流连,给人一种拈花惹草的风流之状,颇让明宣帝不喜,被封端亲王。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身白色锦服的五皇子萧齐,不过二十出头,却身姿挺拔,神彩熠熠,修眉俊目颇像淑妃,也是明宣帝最宠爱的儿子,破例被封为晋王,称号犹在诸皇子之上。
而其他七皇子九皇子,十一皇子,和年仅十岁的十二皇子因不受帝宠,只能坐在角落里。
而在宴席的最前面,却空出一大片地方,只有一人在那里自斟自饮,眼睛都没往那千娇百媚的舞伎上扫一眼。
明宣帝看着他温言道,“怎么,璟儿不喜欢这歌舞吗?
萧璟站了起来,他身材高俊挺拔,一身紧身黑衣衬出他修长利落的线条,然而面上紧紧扣了半片银色面具,让人看不到他的真容。
他恭谨道,“陛下特意为微臣准备宴席,臣下不胜感激,又哪里会不喜。”
他声音如冰泉溅玉,说不出的好听,引得不少宫娥都偷偷看来,然而看到那片泛着冷光的面具,眼中又掠过一丝失望。
而与宫娥相反的却是大臣的态度,尤其是几个坐在萧璟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几乎连头都不敢抬。
锐王萧璟凶残的名声在外,又深得皇宠,被封为当朝唯一的一品王,连几个皇子见了他都得弯身行礼,口称“皇兄。”
外间只要谁传出锐王一句坏话,第二天便被屠戮满门,这样的杀神,他们可唯恐避之不及。
明宣帝摆摆手,哈哈笑道,“行了,这是家宴,璟儿又何必见外,叫我皇叔便是!我还不知道你的性子,对这些靡靡歌舞最不耐烦,所以特地命人排了一出新舞,你可要好好瞧瞧!”
他挥了挥手,青衣水袖的舞伎退下,末几,突然“咚”的一声,一道鼓声从大殿外传来,众人都探头向外看去。
殿门骤然大开,一众穿着黑衣盔甲的武士身背大鼓,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昂然而进。
他们身后一排武士手拿鼓缒,随着一个领者一个手势,在鼓身上用力敲下。
“咚”的一声震天巨响,仿佛连地面都跟着震了三震。
雄浑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带来金戈杀伐之气,犹如马踏冰河,骤然激烈起来。
武士脸上戴着狰狞的兽形青铜面具,旋身转腰,举手投足,刚劲健美,与刚才舞伎江南烟雨般的柔美舞蹈大不相同。
队形渐渐入殿,不停变幻阵形,鸾铃乱响,鼓声急催,如阵前乱军奔腾,带着滔天的气势拔山倒地而来,让人疑心天兵下凡,气势万千。
忽然阵中裂开,正中一面大鼓上托起一道纤细的身影,黑衣银甲,飒风烈烈,面上半片银面具遮住眼鼻,竟与殿中的锐王如出一辙。
众人一惊,都转头向座下的锐王望去,见他手执酒盏一饮而尽,面具下的黑眸却漫不经心的掠过舞者,没有半分动容。
鼓上人身姿矫娆,宛若游龙,银剑高举,宛若生死阵前划破虚空。
鼓声越来越急促,犹如雨落水面,敲碎一池涟漪,人的心合着鼓点,像也要从口腔中蹦出。
随着敲击之声越来越激烈震撼,鼓上人越舞越快,剑光缭绕,身姿缭乱,宛若轻云蔽月流风回雪,轻婉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飒爽英姿。
春雷滚滚,岳撼山崩,如千军万马阵前撕杀,那鼓点的声音如万马奔腾,雄浑磅礴,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大殿众人只听得热血沸腾,目驰神迷,尽皆被鼓上那妖娆的身姿吸引。
最终鼓声渐慢,犹如云收雨散,随着最后一声鼓响散去,鼓上之人身影渐停,手臂舒展,纤细的腰身拧成一道极美的身姿。
“好好好!”明宣帝连拍三下手,脸上神色十分嘉奖,连淑妃都露出笑容,靠近对明宣帝道,“皇上,这舞倒有新意,刚才把臣妾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却不知是何人这般有才,编了这般舞蹈?”
明宣帝脸上露出笑容,冲鼓上的人招了招手。
那人轻巧跳下,近前躬身向帝行礼,明宣帝转头向萧璟道,“璟儿,却不知这出舞怎么样,你可入得眼?”
萧璟站起,看不清脸上神色,只淡淡说了两个字,“甚好。”
明宣帝大笑,倒也不以为忤,他知这个侄儿的性子,冰冷寡言,能被他称赞“甚好”已十分不易。
倒是五皇子萧齐站起来慷慨激昂的道,“父皇,这鼓舞奔腾浩烈,正如我军士气,只听得孩儿热血沸腾,恨不得能为父亲挥军南下,踏平蛮夷!”
他这一番话说的明宣帝心怀大畅,近年来大夏朝边境不稳,北方鞑靼和西羌势力渐大,让明宣帝坐卧不宁,幸好北方有萧璟的黑甲军镇守,暂时无忧,这也是他如此看重萧璟的原因。
而南方的小国也开始蠢蠢欲动,几个外邦的强大如同在明宣帝头顶悬了一柄利剑,他做梦都想着挥军南下,踏平这些蝼蚁,只是大夏朝近来灾祸连连,国力渐威,实在抽调不出军力。
萧齐这一番话几乎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明宣帝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连声夸奖道,“好好,不愧是我皇儿,胸怀大志,父皇就等着你替我大夏开缰拓土!”
得到皇帝这样毫不吝啬的夸奖,萧齐眼睛闪亮,愈发神彩熠熠,连一旁的淑妃都情不自禁露出笑容,却没有看到下面大皇子眼底闪过一丝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