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系统:路人甲只想寿终正寝
作者:蓬州吹取三山去 | 分类: | 字数:111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章 七十年代34
沈建华沦为厕所清洁工,在成功考取大学的沈浩然面前,彻底没了话语权。
沈浩然始终都没忘了亲妈是怎么被爷奶磋磨死的,同样也刻骨铭心的记着沈建华的漠视和推波助澜。
可沈建华毕竟是他的亲生父亲,沈浩然不能对他怎么样。
他只能选择无视。
无视沈建华的生,无视沈建华的死。
就如同沈建华当年对他亲妈那般。
几年后,沈浩然主动选择援疆,离开了纷扰复杂的沈家。
他一直坚持给沈晓慧寄生活费,直到沈晓慧成婚。
沈晓慧顺利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由于她当年年纪小,并不记得亲妈是怎么的,
她心里痛恨沈建华重男轻女,对她非打即骂,但选择为沈建华养老送终,只为得到沈建华的一句:“还是女儿好。”
世界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往往被忽视,得到最少的儿女反而是最孝顺的。
沈晓慧用了半辈子时间照顾沈建华,沈建华临终前,颤抖着说:“还是女儿孝顺,爸没白疼你。”
唰的一下,
沈晓慧的眼泪瞬间涌出,像断了线的珠子。
她心里酸胀,本以为得到了这个答案会变得欣喜,
然而并没有……
一辈子想要得到父爱和母爱的沈晓慧,听到沈建华的这句话,反而想起了遥远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沈建华真的疼过她吗?
如果父爱有一百份,她能从中分到多少?
还没等到沈晓慧理清,沈建华磕磕绊绊的声音再次响起,“房子留给你哥……浩然……浩然你在哪儿,你不在,谁给爸摔盆打幡啊……”
话音刚落,伴着沈晓慧木然呆滞的神情,沈建华死不瞑目。
沈晓慧讷讷的喊了声:“爸……”
而后颓然的瘫倒在地,似乎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怔怔的望着沈建华倔强不肯闭合的双眼,
一股巨大的委屈灌入她的五脏六腑,沈晓慧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她大口大口呼吸着,双手拼命拍打着脸颊,直到她的儿女闻声赶来,将她扶起。
为什么?
明明是她为沈建华端屎端尿,勤勤恳恳的在床前伺候了二三十年,
为什么沈建华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儿子?
沈晓慧绷直了身子,努力平复情绪,可呼啸而来的悲伤和泪水,像坏掉的水龙头一样不受控制。
人生短暂,时间珍贵,沈晓慧却难以释怀,终其一生都无法与自己和解。
沈家的故事像短暂的秋风,顷刻间消散在四九城的天空之上。
他们过得如何,徐佩兰和陈安不知道,也不关心。
时间回到陈安高一的国庆节,奔赴北大荒的陈斯年回来了。
徐佩兰关上小卖部,骑着三轮车去火车站迎接。
陈安放了学,顾不上和顾多多说闲话,骑着车往家赶。
在楼上停好自行车,陈安一步两个台阶顷刻间爬到了三楼,用钥匙拧开门之后,却没看到想象中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场景。
她揣着疑惑转头看向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的陈斯年,以及默默垂泪怀里抱着一个瘦弱小女孩的徐佩兰。
“妈?小姑?”陈安弱弱的喊了一声。
“安安,你回来了,”徐佩兰声音沙哑,双眼通红。
陈安上前一步,看向徐佩兰怀中的女孩,问道:“这是念京表妹么?”
徐佩兰点了点头,陈安察觉到气氛中凝固着伤感,踌躇再三,还是问出了口,“回京表弟呢?”
无人回应。
念京伸出胳膊擦了擦鼻涕,眼泪汪汪,“弟弟……我要弟弟。”
女孩的哭声惊醒了陈斯年,她双手一捞,从徐佩兰怀中揽过念京,轻声安抚。
过了很久,陈斯年开了口,“没了。”
徐佩兰低低的哭声响起,陈安愣住了。
陈斯年一字一句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句话,“他大伯说,回京一口气吃了太多饼干……叫饼干混着白面馒头给噎死了。”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吃东西噎死了?
这个死法太过戏剧性。
陈安怔在原地,脑中瞬间出现了很多阴谋论,立马不顾规定调动9527回溯真相。
9527翻了个白眼,卖力的倒查。
然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狗血,回京确实是吃了太多噎住了,又为了把食物顺下去,缺乏医学常识的大人们企图用水给他顺下去。
还没等送到医院,回京当场就没了。
陈斯年没有哭,意味不明的笑了笑,“怪我,孩子的名字没起好,我回了京,回京就回不来。”
她不哭反笑,吓坏了徐佩兰。
徐佩兰无措的说:“哭出来吧,斯年,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别太苦着自己。”
陈斯年呆呆搂着念京,双眼无神,如同一根腐朽的木头,陈安见状鼻头一酸,再也忍不住眼泪。
徐佩兰和陈安哭的鼻头发红,双眼干涩,陈斯年却始终没有掉一滴眼泪。
她把念京带回了自己买的商品房,将念京送到了学校后,像往常一样出去进货卖货。
一直到新春佳节前夕,徐佩兰买肉和面张罗着包饺子,陈斯年看见猪肉酸菜馅儿的白面饺子再也忍不住了。
她淅淅沥沥的哭声如同小雨转阵雨,“78年春节,回京要吃白面饺子,我心疼没舍得多包点,孩子吃的不痛快,馋了好几天,我该死啊!不就是白面饺子,有啥可心疼的……”
陈斯年哭了很久,絮叨了很久,五官变得扭曲,脸盘被作乱的双手扇的又红又肿。
她哭,徐佩兰也哭,念京一撇嘴跟着哭。
陈安心里也不好受,抱着念京回了屋子,拿小人书哄她。
死去的人按下了暂停键,活着的人还要摸着石头继续向前。
陈斯年哭了几场之后,失子之痛淡化了芝麻粒点的大小,但总归还有念头,日子还接着过。
时间很快来到1983年。
这一年同时迎来了春晚和陈安的高考。
陈安的学习成绩虽然比不上天赋惊人的顾三姐,但在学校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最终考入了数一数二的学府。
在选择专业上,陈安犯了难。
她虽有金手指,但天资有限,只能选择一门领域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