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恋:爱上机器人
作者:胡宇伦3 | 分类: | 字数:47.5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章 没走过这条路,怎好意思说真正懂得欧洲
那天,经过一百多公里跋涉终于进入了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区,想请向导给我们拍段视频做纪念。 向导说,到前面红绿灯那里拍,要拍地下那些字。她说的“那些字”,是用多种语言刻在老城区入口处人行道上的歌德的话:
“欧洲是建立在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上的”。(Europe was made on the pilgrim road to Compostela)
只有九万多人口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是西班牙西北部靠近大西洋的加利西亚自治区的首府。这座大多数中国游客都没听说过的城市,在天主教世界里却仅仅排在耶路撒冷和罗马之下,是朝圣者们奔赴的第三圣城。秘密就在这座大教堂里。(因为我们到达时大教堂正面搭了脚架正在清洗,所以上图翻拍自我从西班牙背回来的一本大画册《CAMINO DE SANTIAGO, PATRIMONIO MUNDIAL》
相传,西班牙的守护神、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雅各布被希律王杀害后,遗体用船运回西班牙简单下葬在距离海不远的地方。公元九世纪时,一位叫做PELAGIUS的隐士夜见原野上星光异常灿烂,循光一路前行,竟在林中发现了800年前的圣雅各布墓。他向当时的国王阿方索二世报告了此事,国王下令在墓地上修建一座教堂。圣雅各布的名字西班牙语里是圣地亚哥(SANTIAGO),于是圣地亚哥也成了这个地方的名字。因为圣雅各布是西班牙的守护神,曾被西班牙殖民的许多国家如智利、古巴、阿根廷、多米尼加、巴拿马等等都有城市叫做圣地亚哥,为了区别开来就在后面加上名号,西班牙的这座小城的名号是COMPOSTELA,通常认为是来源于拉丁文CAMPUS STELLAE,意思是“星野”,所以其全称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意思就是“星野上的圣地亚哥”。
圣体发现的消息渐渐传遍了欧洲。最初是附近的信徒前来朝拜,渐渐的,其他国家信徒也不远万里跋涉而来。年复一年,数以千万疲惫而执着的脚步从欧洲各地出发走向这座西班牙小城,在漫长的历史中走出了中世纪信仰的轨迹,走出了欧洲由基督教信仰代表的价值统一和归属感。正因如此,早在十世纪教皇阿历山大三世就将圣地亚哥命名为圣城。而上世纪最受尊敬的教皇之一保罗二世曾说:“从圣地亚哥,我正在引导你----老欧洲, 从充满爱的呼喊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的根源......" 1987年,欧洲委员会开始了“欧洲文化之路”计划(CULTURAL ROUTES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而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是第一条欧洲文化之路。1993年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如今,这条路已经超越了宗教本身的含义,许多游客通过这种漫长的行走来领略西班牙北部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同时挑战自我发现自我。
通往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有很多条,较为着名的有葡萄牙之路、英国之路、东南线路、北路......等等。甚至波兰捷克等国家也有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2007年时就有一个捷克朝圣者徒步了三千三百多公里,从捷克到达了圣地亚哥。最为着名的一条朝圣之路则是法国之路,从法国出发越过比利牛斯山脉一路向西,最终到达圣城。2010年的美国电影《圣地亚哥朝圣之路》(THE WAY), 描述的也是发生在法国之路上的故事。现在仅法国之路的最后112公里,每年就有三十万人徒步行走。沿着贝壳指引的方向前进。
朝圣之路如今得到了良好的组织管理,有以贝壳为标记的路标。传说载有圣雅各布遗体的船入港时,一位骑士的马受惊落海,骑士攀上了载有圣体的船才获救,衣服上附满了海贝壳。从此贝壳成了圣雅各布的象征,出现在各种纪念品、壁画、旗帜或者海报上,并且跟木杖、葫芦一起构成了朝圣者的三大标志。
记不清,一路见到多少个这样带有贝壳标志的路标了。传说在朝圣之路上留下自己的私人物品会带来好运,因此许多路标上有徒步者留下的鞋子之类的东西。路标下本是有公里数的,但越靠近目的地,公里数的牌子往往被徒步者挖下来做纪念了。说实话,对于这种行为,我只能说,世界各国人民的素质似乎都有待提高嘛......
各种贝壳纪念品。我和朋友也各买了一个本色基本款的贝壳,挂在背包后面,以示自己是来走朝圣之路的。
行走朝圣之路的人每天必做的事之一就是往朝圣护照上盖章。朝圣护照可以在路上的主要教堂里领取,如果你参加的是旅行团或者由旅行社代订住宿,旅行社也会替你领取护照留在你下榻的第一家饭店。甚至,你可以自己拿一张白纸作为你的护照,只要一路上每天收集两个以上的图章,到达终点时就可以换取证书。在古代只有教堂的章才是有效图章,现在图章的意义更多是一种纪念和趣味,所以除了教堂,一路上的各家旅馆、餐厅、酒吧、纪念品店等等,也都可以盖章。上图就是我们出发第一天酒店前台在给我盖章,以及第一天走完二十多公里之后我收集的章子。
第33章 没走过这条路,怎好意思说真正懂得欧洲
西班牙政府非常鼓励信徒或者非信徒走朝圣之路,在沿途设置了很多价格非常低廉的朝圣者宿舍。上面四张图就是一个由古代贵族乡间宫殿改建的,古典的结构和现代的装修相映成趣。这家宿舍每晚住宿费是6个欧元。
这个修道院里面也有朝圣者宿舍。住在这种地方,辛苦了一天的朝圣者站在幽静的回廊下,仰望中庭上方灿烂的星光的时候,一定特别有感觉吧。住宿费也是6欧元。
但我们没有选择这些价廉物美的宿舍,而是住的酒店。一是因为住这里得自备床单被套,咱们阿姨级别的人背不动;二是这些宿舍都是先到先得谢绝预定的,阿姨我对自己的速度实在没把握。万一累得半死终于到达一个宿舍却发现已经客满,周边又没地方住,岂不是崩溃。
有很多小客栈价格也很便宜,比如上图这家。而我们是请旅行社代订的星级酒店,每天一大早吃完早饭把行李放在大堂里,自己只背水和午餐还有相机,旅行社会负责把行李送到下一站的酒店。如今走朝圣之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旅行项目,许多加利西亚的旅行社都有这种服务。
路上也有酒吧客栈提供午餐的。不过顾客太多,经常忙不过来。气候温和的春秋季节是朝圣的旺季,休息的地方洗手间排大队、点一份炸薯条可能半小时都还吃不上,所以我们才自己背午餐。我们还在上图中这个小院休息过,院门口写着“朝圣之路上一个休息点”,院子里有桌椅,有简单的食物和水还有些小纪念品,却没有人看管。朝圣者看到需要的东西,自己留下钱拿走东西就是。
至于晚餐嘛,还是找个好馆子好好吃一顿吧!西班牙美食种类丰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辛辛苦苦走了一天之后洗个澡,然后慢慢享用美食美酒,那是多么幸福的感觉啊!
朝圣的方式有很多,徒步自然是最普遍的一种,骑马也是古代的传统,后来又允许骑自行车或者开船。徒步100公里、骑自行车200公里以上按规定就可以取得证书,于是从加利西亚的SARRIA小城到圣地亚哥的法国之路的最后112公里成了众多以体验和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参与者的选择。我和老朋友北角山妖也是走的这一段。
西班牙整体炎热干燥,但靠近大西洋的加利西亚却是欧洲降雨最丰沛的地区,所以一路林木葱郁。看了朋友拍的法国之路上前面的地段,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原野望不到尽头,路边偶尔有两棵丝柏,远方隐约有一座小城,像极了梵高的画。美是美了,可是太晒了。加利西亚的朝圣之路上有不少茂密的树林,对于那些希望以吃苦的方式赎罪的宗教信徒来说,可能不够艰难,对我这种游客来说则刚好。
暮春时节,原野上繁花如星。这种紫红色一串串的喇叭状的野花最为常见。
还有金雀花,经常热热闹闹地开满山坡,在蓝天下彰显着耀眼的金黄。
路过小村小镇时经常可以看到开的挤挤攘攘的玫瑰月季或蔷薇,老外一概都叫做ROSE的。上图这种有浓郁的香气,是我们的西班牙美女向导的最爱。她一路老是提醒我们加快速度,可遇上这花她自己就挪不动步子了。
不过也有不少这样光秃秃无遮挡也无亮点的地段。这种时候就是考验毅力的时刻了。向导说过很多次她太爱我和山妖了,说我俩总是超级乐观从不抱怨。其实她不知道,每当遇到这种没有一棵树还要上坡的路段,我心里对西班牙万里无云的蓝天充满了怨念啊!但走过之后回头看,又觉得困难好像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可怕。
一路很多小教堂,大多是罗马风(又叫罗曼式)建筑,难怪有人说朝圣之路也是罗马风建筑的传播之路。
也路过了一些美丽的小镇。 PORTOMARIN原本是一个河边的古镇,后来因为修水坝搬迁到了山上。造型独特的罗马风小教堂和通往城门的老码头台阶都整体搬迁到了山上,重修的小镇古色古香保存着传统的风格。山妖同学总结说“这就是朝圣之路上的酆都城嘛!”
Melide也是一个有着可爱小广场和美丽老建筑的小镇。许多朝圣者会选在那里过夜。我们只停下来吃了个午饭。而且那天我中招拉肚子,山妖脚腕疼,于是我们在Melide的时间主要是找药店找洗手间......汗。
印象最深的还是路上的那些人。有孤独的行者,有牵手而行的情侣,有淡定默契的老夫老妻,最多的是成群结队的退休大叔大妈。尤其是大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兴致高昂,很多大妈身形挺拔腿形紧实,从背后看就像年轻姑娘一样,真让人羡慕。
所有的朝圣者都学会了一句西班牙语 BUEN CAMINO, 意思是一路平安。后来者超过前面的人了,说一句BUEN CAMINO, 这是安慰;坐在路边休息的朝圣者看到经过的后来者,也会说一句BUEN CAMINO,这是鼓励。短短的几个音节,充满友善与温馨。
第33章 没走过这条路,怎好意思说真正懂得欧洲
几天下来,好多脸都混熟了。这是一群瑞典宗教学校的学生,满身都洋溢着热情与活力的90后。好多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其中一个姑娘还给我留了邮箱,让我写完这篇给链接给她呢!
这好像也是他们。坐在乡间小教堂的墓园外唱歌。优美的歌声让过往的朝圣者忘记了疲劳。
这位是骑马走朝圣之路的,一路上也碰到了好几回。现代社会骑马的少了,所以还有电视台专门采访他呢!
这位老太太来自美国弗吉尼亚,连续三年都到这里某个教派的分支机构做志愿者,给人盖章。她说在这里的日子快乐极了。他们屋里有块小黑板,上面有各国访者写下自己的国家名字,据说之前没有中国人来过,我于是应邀拿起粉笔写下了“中国, CHINA”。门外那块醒目的用各种语言写着“免费拥抱”的石板上却是有中文的,据说是请人写的。老太太的同伴(另一个老太)很想跟我们聊天,她说弗吉尼亚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可惜我们急于赶路,匆匆聊了几句之后只能微笑着拥抱了,当然,是免费的哈!
还有几个没有照片却难忘的路人甲乙丙丁:
两个来自意大利的大妈,第一天碰上就扯着大嗓门用意大利语主动问我:“你们是从中国直接来的吗?” 我说我朋友是的,心里却想:“您开口就是意大利语,我要是中国直接来的能听懂你的概率是有多小啊!” 大妈说她们来自摩德纳,出法拉利的地方。我说我知道,还出马萨拉蒂,还出帕瓦罗蒂,还出鼎鼎有名的香脂醋......" 大妈听了很高兴。于是后来几天每次见到都聊几句。
还有一位身材健美的中年女士,每天牵着一条狗健步如飞。一开始我还开玩笑说不知道那汪星人最后是不是也能拿证书。结果有天她热心地问我拉肚子好了没有,问山妖脚还疼不疼。好吧,朝圣之路上中国人少,我们五天共碰到四个,而我和山妖又拿着大相机,一路上再没见到别的拿单反的女朝圣者,所以被人记住不奇怪;可是拉肚子和脚疼这么隐私的事情,肯定是我们那超级热情的美女向导泄密了!
而在我拉肚子那天,山妖同学则跟一个到中国孤儿院里领养了个儿子的挪威大叔聊得热火朝天。后来她发现跟帅大叔们聊天有减轻脚疼的疗效,每次一疼就去撩大叔。有次遇到一个英国大叔是从法国一路走来的,走了800公里......
圣地亚哥城外有个小山头上立着纪念教皇保罗二世到访的纪念碑。而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两个朝圣者铜像,那里是整条法国之路上第一个可以远眺到圣地亚哥大教堂的地方。
经过四天半的时间,我们终于走完一百多公里,站在了圣地亚哥大教堂前。这是教堂正门广场上朝圣之路的象征性终点,朝圣者门都喜欢踩在上面拍照。
开阔的广场上到处都是朝圣者,各种躺各种靠各种欢呼各种拥抱,尽情放松,尽情喜悦。
正午进入大教堂参加了朝圣者大弥撒。弥撒是用西语做的,听不懂,只觉得当管风琴悠扬的旋律飘荡在高高的穹顶之下,纯净的合唱声响起,自有一种庄严神圣之感,让我这个无神论者也心生敬畏。而当主教宣布大家相互祝福,每个人都与周边的人热情握手,那种仪式感又让人有几分感动。最特别的地方是弥撒即将结束之时,八个僧侣合力甩动一个悬挂着的巨大的银香炉,让它在空中如钟摆般震荡。香炉之下的人群纷纷惊呼,当然,极具时代感的,无数举着手机的手臂如森林一般。甩香炉的传统来源于中世纪,旧时很多长途而来的朝圣者无钱投宿客栈,只能住在大教堂里,人多空气不流动,自然有异味,就用这香炉来净化空气。弥撒之后众人还纷纷排长队做两件事,一是拜见圣雅各布的遗骨,二是拥抱圣雅各布的雕像。人太多了,没拍。
圣地亚哥大教堂体量庞大、结构复杂,有三座高塔两座小塔,周边还有三个广场,教堂内部有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小礼拜堂若干,而光是正面的“光荣之门”上复杂的雕刻就可以写一长篇。这样宏伟博大的建筑,让摄影人实在不知从何下手,加上人太多,我彻底放弃了。但大教堂的屋顶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这里可以近距离观赏高耸的钟塔,还可以俯瞰全城的风光。顺便说一声,上图中央立于塔下的深色衣服的人影,是我们最后一天偶遇的同胞王先生。他独自从法国出发,只用了二十多天就走到了圣地亚哥,速度秒杀我们一路听到的各国英雄的记录,于是他成了我们向各国人民得瑟的骄傲。
站在教堂顶上,不知道是否忘记了脚疼的山妖抬头眺望华丽高耸的钟塔,想必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从教堂顶上看到的老城风光。
圣地亚哥老城区是个很有韵味的地方,有很多造型各异的教堂,古老的小巷里有不少富有情调的酒吧饭店和纪念品店。但这次都没时间拍这些了,因为我们碰巧遇上了耶稣升天节,到处是穿着传统服装的载歌载舞的人们,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的。挤在那些欢乐的人群里做个吃瓜群众比参观古迹好玩多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件事不能忘: 拿着我盖满图章的朝圣者护照去朝圣者办公室换证书。
换证书的队伍好长啊!头一天下午去,目测需要等两小时,于是我们就去看跳舞去了。第二天早上8点多再去,也排了四十多分钟。证书分信徒和游客的两种,游客的证书里,有一种概述性的是免费的,如果要写明具体出发地和公里数那种则收费三欧元。我两种都要了,我的证书上写着我们走了118公里哦!
顺道去玩玩
除了在这118公里的文化之路上狂奔之外,我们还顺道去旅游了一下。
O Cebreiro 小村位于海拔1300米的山间,是加利西亚大区境内的法国之路的第一站。小村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有一种用草铺屋顶、平面呈椭圆形的前罗马建筑。村里的小教堂也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法国之路上一共有25个重要教堂和修道院,加利西亚大区的SAMOS修道院就是其之一。这座始建于公元六世纪的修道院的有着精美气派的古代回廊和风格独特的现代宗教壁画,细看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上图到牛奶的修女画的就是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哈哈。
在PALAS DE REI 镇附近的ALBA小村,我们参观了一家名为GRANXA ARQUEIXAL的生态农场,并亲手尝试了用最古老的方式制作奶酪。不是吹牛,我做的奶酪好新鲜好好吃啊!
在距离圣地亚哥只有十公里的Lavacolla小村,我们拜访了一个叫SANIN的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叫荷西,是个专门制作加利西亚传统手鼓的匠人。这种手鼓是演奏当地音乐的重要乐器。上世纪四十年代西班牙内战结束后,独裁者弗朗哥曾禁止加利西亚音乐和语言,所以当西班牙进入民主时代,年轻的荷西想学做手鼓的时候几乎找不到师傅。他自学成才不断专研,终于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如今他制作的手鼓远销世界各地。
在ARZUA镇,我们还参观了一个独特的蜂蜜博物馆。
写在最后的话
从朝圣之路回来已经近二十天了,而路上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出发之前,内心多少有些担忧和忐忑,而当大教堂巍峨的钟塔出现在面前,却觉得一切都结束得太快了。以前觉得连续几天每天徒步二十多公里是无法想象的事,但最后发现一连四天手机上都显示每天走了四万多步。不夸张的说,现在觉得走个十公里什么的完全都不是事儿了。如果将来有时间,我希望换一条朝圣之路走进圣地亚哥,或许是葡萄牙之路,或许是北路,总之我希望是一条沿途能看见大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