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未来之恋:爱上机器人

作者:胡宇伦3 | 分类: | 字数:47.5万

第82章 晚清仿效西方花重金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新军:把大清埋了

书名:未来之恋:爱上机器人 作者:胡宇伦3 字数:2265 更新时间:2025-02-10 01:45:45

晚清仿效西方,花重金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新军:“把大清埋了”

在清朝时期,新军建立之前,国家军队历经八旗、绿营、团练三大阶段,铸就了独特的军事历史。

清朝八旗,为嫡系劲旅,初为子弟兵,后随政权扩大,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系,共24旗,互不混杂。采用固山、甲喇、牛录三级编制,初有583牛录,至嘉庆盛期增至681,后保持稳定。

在画面中,清军八旗兵列阵严整,展现出威武之势,旗帜飘扬,气势如虹。

八旗推行兵农结合,和平时期农耕狩猎、备战器械,战时则集结统一作战。清朝统一后,分为禁旅与驻防八旗,前者护卫京师,后者分驻重地,巩固统治并监视绿营。

八旗兵营遍布各地,既归本旗直接管辖,又受地方将军统一调度。战时,各旗兵临时整合,由朝廷将领指挥,然因将士间缺乏默契,指挥难以统一,作战效能受损。

《大清会典》的图册,展现了大清王朝的典章制度,彰显着历史的庄重与深邃。

绿营,即绿旗兵,乃清朝武力的关键补充。顺治初年,清廷整合明遗军,创立绿营,既解八旗兵力之困,又实现“以汉治汉”之智策。

《大清会典》载,清朝绿营兵力约60万,分标、协、营、汛四级。长官自提督至把总,依次为从一品至下级军官,层级分明。

受民族偏见影响,清政府扶植绿营同时加以防范。京师由八旗驻守,绿营则分散各地。绿营以步兵为主,装备与补给均逊于八旗,多充当前锋,伤亡较重。

图中展现的是满洲八旗的壮丽景象,旗帜飘扬,象征着英勇与荣耀。

八旗专司国防,绿营则兼顾地方治安、缉逃、押送、救灾等。乾隆后,绿营军纪松弛,操练荒废,战斗力锐减。鸦片战争,英军以少胜多,绿营战力不济,终被裁汰。

团练于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从民间力量转型为国家力量。1853年,曾国藩整合湘军,成清镇乱主力。李鸿章继之,创淮军,强兵富国,终建北洋舰队。然甲午战败,湘淮军悲壮落幕。

图中描绘的是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场旨在追求社会平等与民族独立的伟大抗争。

甲午战败,清政府决心振兴,矢志构建现代化的国防力量。

1894年,胡燏棻奏请改革军制,清政府命其编练新军“定武军”。次年,袁世凯接任,改名“新建陆军”,后发展为“北洋新军”。张之洞亦在南京编练“自强军”。北洋、自强两军因积极编练,领全国之先。

1902年,清政府设练兵处,诏令全国效法北洋、自强新军,各省加速编练。至1911年,新军达十四镇、十八混成协、四标及禁卫军,总兵力逾16万,北洋新军尤为显着,兵力占全国新军半数以上。

清末时期,国家编练了一支新型陆军,致力于现代化改革,这即为当时闻名的新军。

清末新军之“新”,与八旗、绿营及湘淮军相较,显着特点涵盖编练体制、武器装备及军事理念等多层面。

新军编制汲取德日近代陆军精髓,形成独特编制模式。

作战单位分级为镇、协、标、营、队、排、棚,类比师旅团营连排班。兵种涵盖步、马、炮、工程、辎重,每镇官兵万余人,二至四镇合军,兵种协同,实战能力卓越。

新军装备精良,操练严格,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理念与战术。

北洋新军聘请百余日本教官,德国军官统领,洋人任主职,华人副之。新军全面更新装备,以奥地利步枪、德国火炮为主,成为清廷精锐之师。

曼利夏步枪,欧洲近现代步枪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设计,展现了近现代步枪的发展历程。

新军选拔士兵严谨,军纪严明,确保了队伍的素质与纪律性。

新军构建了全面而精良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储备的充实与高质量。

新军设立多元军事学堂,涵盖兵法、器械、测绘等多领域,引进数学、物理等课程,并派遣士官留学海外。学成之士深受清廷青睐,成为各级军官,乃至高级将领。

新军设立了专业化的军需补给机构,确保后勤补给的高效与精准。

旧军依赖民夫徭役运输军需,遇敌易失补给;新军设辎重兵种,专注粮饷筹运,确保持续作战力。

湖北新军士兵的雄姿,矗立于图中,展现着坚毅与忠诚。

辛亥革命颠覆了清朝的朽败统治,其主力正是清廷精心打造的新军,这一变革象征着时代的转折。

1908年安庆新军揭竿,1911年广州新军起义。武昌起义后,十四省独立,北洋新军与起义军议和,共推清廷覆灭,清王朝268年基业崩溃。

清政府寄予厚望的新军,缘何蜕变为推翻其统治的“颠覆者”?

袁世凯凭借清军精锐之师,威胁革命军,暗中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各省新军征兵、筹饷、训练及军官任用均由督抚主导,带有半私人武装色彩。北洋新军尤甚,袁世凯通过封建宗法控制,形成私人军阀集团。各地新军多向长官效忠,与清政府离心。

新军编练由外军主导,列强“协助”实为殖民扩张,非真心助清建现代化国防。新军难护政权,背离初衷,无法挽救国家危亡。

新军官兵队伍的结构已经历了显着的变革。

清朝疆域辽阔,覆盖广袤的国土,上至北疆,下至南海,尽显昔日盛世之风采。

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然军阀纷争接踵而至。新军,昔日革命先锋,今成军阀权谋棋子,阻滞了中国现代化步伐。

夜幕下,繁星点缀着深邃的夜空,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清凉,令人心旷神怡。

罗尔纲所着的《晚清兵志》,详实记载了晚清时期军事制度的演变与军事力量的变革,为研究晚清军事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樊建莹在《清末新军论述》中深入探讨了清末时期新军的组建、训练及其对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深远影响。

章开沅与林增平合着的《辛亥革命运动史稿》,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其深远影响。

杜春和的《北洋军阀史料选集》汇聚了丰富的北洋军阀历史资料,为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