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第一天,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作者:排骨煲仔饭 | 分类: | 字数:58.1万

第73章 轻舟未过万重山,一山更比一山高

书名:穿越第一天,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作者:排骨煲仔饭 字数:2587 更新时间:2025-02-14 01:47:20

吴、蜀两国,第一个收到消息的朝廷大员,是坐在丹阳宛陵的诸葛恪。

“什么什么?”

“陇关的城门……”

“被人力砸碎了,还只是一人!”

“是,将军。”

诸葛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本以为,温侯吕奉先已经天下无敌了,

这到底是谁的部将?!

“陇关,汝确定是陇关!?”

诸葛恪又确定了一遍。

得到了肯定答复的他,靠在床榻上。

‘此人破了陇关城门,定不是魏国人!’

‘说不得,还与魏国有血海深仇!’

‘蜀国的……但也不一定。’

说实话,

诸葛恪感觉是蜀国人的可能性大一点。

毕竟有五虎将珠玉在前,蜀国出什么顶级猛将,他都不觉得稀奇。

但若不是……

“来人!”

“写信于吕据将军!”

“就说……现魏地出一猛将,若事可为,务必接来吴国!”

“喏!”

“且慢!”诸葛恪仍然觉得不够稳妥。

“再写封信给陛下,详细说明此人事迹!”

“再言,有此等人才辅佐,何愁江山大业不成?”

“请陛下派遣精锐之士,赴魏地营救此人!”

“喏!”

说完,

诸葛恪才觉得放心,靠在床榻上抓起酒樽。

而就在下人准备离去时,

却被诸葛恪第二次叫住。

“汝再禀告陛下。”

“若得不到此人,当尽早加固城门!”

“嗯……最好用铁器筑造,最不济,也要将建业的城门换了!”

诸葛恪所考虑的,

朝中大臣又怎会想不到?

他这封信,还没到孙权那里。

建业朝廷,便已经定下了更换城门的事宜。

连带着,

朝廷上下开始讨论,如何在城门外再加一城。

瓮城的概念,

在东汉、三国时期,并不推崇。

所有人都认为,

一道城门足矣,这玩意又不是人力可以摧毁的。

但刘谌的出现,或者说冉闵的提早出现,

使得大型城池防御体系,被摆上了议程。

蜀汉这边,

消息传递速度不及魏、吴。

等秦良玉等人知道刘谌的壮举时,

已经是十二月中旬。

“此人很有可能是殿下!”

众人眼中,

止不住的惊喜。

天佑大汉,

天佑王上!

王平等人也信了七八分。

因为这份情报中,

反反复复提到一个叫邓艾的名字。

而在刘谌北上之前,

也提到过几次邓艾的名字,说是这趟北上,就是为了他。

想到这儿的同时,

王平等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当初刘谌和魏延撕破脸的时候,

好在他们拦了下来,

否则……

蜀汉大将军,现在已经变成一块一块的了……也有可能是一滩一滩的。

“如果真是殿下的话,那殿下并不打算走祁山道,而是改往东面的……”

秦良玉话音未落,

下首王平插嘴:“魏兴郡的渭水!”

“额,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看去,

正是下辨县尉,颜真卿。

“殿下不在,此处无分上下。”

“颜县尉有话,但说无妨。”

“谢秦护军。”

颜真卿起身,整理了下衣袍,走到地图前站定。

“诸位且看。”

“主公所走的方向,大概是过陈仓而进上洛。”

“在下听闻,黄权在此处为官。”

“有黄权在此,加以主公英勇,应该无碍。”

“眼下,当提大军北上,吸引郭淮注意。”

颜真卿在房中踱步,

于众人面前一一走过。

“依常理,破关之人若是我蜀国所派。”

“此刻收到其安全的消息,自然应该放松警惕,将历城人马撤回。”

“而若吾等反其道行之,加派历城人马,倒显得吾等不甚在意此人性命。”

众人听得真切,

秦良玉也明白了颜真卿的意思。

就是为主公打掩护呗。

房内,

廖化和王平两人对视一眼,皆从老伙计眼中看出些微妙的情绪。

什么时候,

蜀汉突然出现了这么多人才?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还都认北地王为主公。

不过想想也是,

一个能生生砸开关门的人,确实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蜀汉人才其实也不少,

但格局基本已经固定,都能追溯其根源。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像李恢的儿子,李遗(当时这个字是多音字,读wèi)任尚书郎。

侄子李球,任御林统领。

再如黄权的儿子,黄崇任五官中郎将;马忠的儿子马融任侍郎。

房内先是一阵沉寂,

最后还是秦良玉开口:“颜县尉之计,乃上上之计。”

“既如此,秦明率先锋军进驻历城!”

秦明起身,抱拳称是。

“乞活军……由颜真卿暂领,往武都道驰援宗预、白钦二人!”

“喏!”

“末将领命!”

颜真卿说的是末将,而不是下官。

也不知,这番举动,会不会影响他的未来。

“还有一处。”

众人本以为商议结束,

却听秦良玉又说:“主公既走渭水。”

“那汉中处,不得不派兵接应。”

说到这个点上,

众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现在大家在武都,毕竟是刘谌的管辖范围。

他们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但汉中,有汉中都督吴懿在彼。

把手伸过去,

恐怕不妥。

“若有误会,后果本将一力承担!”

良久,

倒是廖化主动拦责。

秦良玉报以感谢地眼神:“讨寇将军王平、王府祭酒董厥何在!?”

二人豁然起身,

目光如炬。

“着汝二人领兵两千,往汉中南乡。”

“于渭水之上,接应主公!”

秦良玉话说到一半,

看向董厥。

“还望二位到时,祭酒与汉中都好言相商,莫要产生误会。”

“喏!”

“卑职省得!”

此府内,

文官之中,唯颜真卿、董厥,说话铿锵有力,气势上不输武将。

类蒋舒等人,

则稍逊一筹。

众人离去,

独留秦良玉、廖化二人不动。

“怎么?”

“秦护军还有事情?”

秦良玉缓缓摇头。

“吾只是担心,黄权……”

廖化爽朗一笑,摆了摆手:“护军放心。”

“吾等这些老家话啊,不像你们年轻人,还未上战场便是你死我亡。”

“我们那个年代,哥几个都有些交情。”

“甚至……行军打仗之时,诸葛丞相也与司马懿有书信往来。”

“邓芝与东吴皇帝,亦有私交。”

说着,

廖化像是回想起什么。

“说起来,当初吕蒙偷袭荆州,君侯未做周全防范,原因便是在此。”

“孙权时常写信于君侯,信中不乏仰慕之意。”

“鲁肃死前,也多次致信君侯,多有对吴、蜀两家联盟稳固之策。”

“可后来……”

廖化嗤笑一声。

也不知他嗤笑的是自己,还是孙吴。

说到底,

在某些事情上,蜀汉的武将多了些感性。

其实严格讨论的话,

这不好。

容易影响判断,但这就是蜀汉啊。

“所以,秦护军不必顾虑黄权那老儿。”

“若是他抓住殿下,必不会伤害殿下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