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89.3万

第57章 姬昌托孤

书名: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字数:3565 更新时间:2025-02-15 01:48:14

词曰:

岐山云涌,烽火乱西周。苍生苦,诸侯斗,战难休。念姬昌,德厚仁心守,兴周业,忧民瘦,图壮志,承天命,未能酬。羑里囚身,易理穷通究,八卦精修。待归乡之日,贤士竞相投。欲展宏谋,志难收。

病来身朽,终遗疚,心犹念,托孤忧。殷纣暴,山河碎,泪盈眸。意难休。幼子方年幼,相父任,靠公侯。叮咛切,深情厚,寄千秋。望众臣齐心,辅幼主、定邦安州。愿英魂不远,含笑看金瓯,伟业长留。

苏护归周的消息不胫而走,几日之后传到朝歌,整个宫廷顿时被一片阴霾所笼罩。商王子受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那怒火仿佛能将整个宫殿都焚烧殆尽。

在金碧辉煌却又充满压抑气氛的宫殿中,子受面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眼中喷射着熊熊怒火。他在殿内来回踱步,心中的愤怒如同汹涌的波涛,难以平息。“苏护竟敢归周,这简直是对本王权威的莫大挑衅!”子受怒吼道,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想到苏护的背叛,子受心中的怒火愈发难以遏制,他猛地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妲己,那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欲杀妲己泄愤的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毕竟她是苏护的女儿。

妲己见子受那凶狠的目光射来,心中一凛,她深知此刻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她盈盈跪地,泪如雨下,悲声道:“大王,我父造反,臣妾罪大恶极。愿以死谢罪。”她那娇弱的身躯微微颤抖着,如同风雨中飘摇的花朵,惹人怜惜。

子受望着妲己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眼前的这个女子,曾陪伴他度过无数个欢乐的时光,她的一颦一笑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想到这里,子受重重地叹了口气道:“算了吧,只要你不离我而去,我就不追究你的罪行。”

妲己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感激涕零道:“谢大王不杀之恩。臣妾此生定当不离不弃,忠心侍奉大王。”她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

子受缓缓走到妲己身前,将她扶起,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泪水,道:“爱妃,莫要再哭了,本王相信你。只是这苏护之事,着实令我恼怒。”妲己依偎在子受怀中,轻声说道:“大王,臣妾深知父亲此举大错特错,臣妾日后定当劝他回头。”

然而,朝歌的局势却因苏护归周之事变得越发紧张。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朝中大臣们也人心惶惶。子受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措施。而妲己在这动荡的局势中,始终陪伴在子受身旁,试图用自己的温柔与体贴化解他心中的忧虑与愤怒。

但宫廷之外,关于妲己的流言蜚语却不绝于耳。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迷惑了大王;有人说她心怀叵测,暗中与苏护勾结。妲己面对这些谣言,选择了默默承受,她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子受的决策,影响到整个商朝的命运。

在这风云变幻的朝歌,妲己和子受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先锋官苏护归周,太师闻仲闻之大怒,气得花白的胡须颤抖不已。他当即下令,命前军大将鲁雄兼领先锋之职,率领八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着西岐进发,欲要一举荡平这叛逆之地。

消息传到西岐城,瞬间在城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姜子牙立刻升殿,聚将商讨抗敌之事。大殿之上,气氛凝重,众将神色严肃。

武成王黄飞虎率先拱手发言:“鲁雄将军机智过人,实非寻常之将。他自幼便熟读兵书,满腹韬略。这一辈子南征北战,历经无数大小战役,战功赫赫。如今年近七十,经验更是丰富无比,大家切不可轻看他。”黄飞虎深知战争的残酷,对鲁雄的威名和能力有着深深的忌惮。

话音刚落,晁田却挺身而出,大声道:“王爷,所谓年老不以筋骨为能,鲁雄将军毕竟年近古稀,力气上总不会比得上年轻人。王爷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末将愿请战,定将那鲁雄斩于马下!”晁田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对黄飞虎的谨慎之言颇不以为然。

姜子牙轻抚胡须,微微摇头道:“晁将军勇气可嘉,但切不可鲁莽行事。鲁雄久经沙场,绝非等闲之辈。虽是如此,我们也不能未战先怯。我看还是智取方为上策。”姜子牙的目光扫过众将,神色坚定而沉着。

众人陷入了沉思,大殿内一时鸦雀无声。此时,周纪站了出来,拱手道:“丞相,末将有一计。鲁雄此来,必定依仗其兵力雄厚和经验丰富。我们不妨利用西岐之地的地形,设下埋伏。以诱敌之计将其引入陷阱,然后一举歼之。”

姜子牙微微点头:“周将军此计甚妙,但还需从长计议,确保万无一失。”

正在众人商讨之际,探子来报:“鲁雄大军已距西岐不足百里,正安营扎寨,休整兵马。”

姜子牙看向晁田道:“晁田将军,你化妆改扮,潜入敌营,探听敌军虚实,见机行事。”

“是!”晁田领命,打扮成一个乞丐,趁天黑摸进商军大营。

晁田来到鲁雄的中军大帐。他见鲁雄神色凝重,正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西岐城。晁田在帐外听了许久,将鲁雄的布置牢记在心。悄悄潜回西岐城。

晁田来到相府,禀道:“丞相,末将探听到鲁雄明日会率领四万兵马来犯西岐。”

姜子牙目光一凝,果断道:“事不宜迟,众将听令!哪吒、黄天化,明日你二人率三千精兵,明日在敌军前方挑衅,但要切记不可恋战,佯败而回,将敌军引进城西葫芦峪。”

“得令!”哪吒和黄天化领命而去。

“周纪、黄明,明日你二人分别率领五千兵马,于敌军两翼山上埋伏,待敌军追击哪吒、黄天化时,从侧翼杀出。”

“遵命!”周纪和黄明齐声应道。

“武成王黄飞虎,你率一万大军,绕至敌军后方,截断其退路。”

黄飞虎拱手道:“丞相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第二日,西岐城外,哪吒和黄天化率领的三千精兵与鲁雄的先头部队相遇。哪吒胯下赤兔马,手持火尖枪,威风凛凛地喝道:“鲁雄老贼,快快投降,可饶你不死!”

鲁雄在马上望见哪吒和黄天化,心中冷笑:“乳臭未干的小儿,也敢口出狂言。”随即下令大军出击。

哪吒和黄天化佯装不敌,且战且退。鲁雄见西岐军败退,以为敌军胆怯,下令全力追击。

当鲁雄大军追至葫芦峪时,周纪和黄明各五千兵马如猛虎下山般从侧翼杀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鲁雄的军队陷入了混乱。

鲁雄毕竟经验丰富,他迅速整顿兵马,试图稳住阵脚。然而,就在此时,黄飞虎率领的一万大军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鲁雄心中大惊,知道中了埋伏。但他临危不乱,指挥着军队拼死抵抗。

最终,鲁雄在众副将的保护下,冲出包围圈,回到商营时,身边只剩下两员副将和二百士兵。

鲁雄此战惨败,八万大军折损一半。

西岐城外,战鼓雷鸣,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碰撞声,士兵们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让这片土地沉浸在无尽的战火之中。

西伯侯姬昌站在城头,听着城外那惨烈的厮杀声,眼中满是忧虑与悲悯。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这一幕幕惨状深深地在他的脑海回应。他深知,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灾难,然而为了西岐的未来,为了天下的安宁,他又不得不战。

姬昌日日为此心情忧郁,茶饭不思。他常常独自在书房中沉思,为百姓的命运担忧,为战争的走向焦虑。久而久之,他的身体逐渐垮了下来,终是病倒在榻。

宫中的御医们纷纷前来诊治,各种珍贵的药材源源不断地送入侯府,可姬昌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他的面容日渐憔悴,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在一个寂静的夏夜,姬昌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强撑着最后的力气,将儿子姬发和丞相姜子牙唤至床前。长子伯邑考早已身死朝歌,这成为了姬昌心中永远的痛。此刻,他望着姬发,眼中满是期望与信任。

“发儿,为父怕是不行了。西岐的未来就交托于你,你一定要以百姓为重,完成我们未竟的大业。另外,我当初去朝歌朝觐路上,遇到大雨,雨后,拾一孤儿,认为义子。后被云中子道长收为弟子,上山学艺去了。将来他若来投,你一定要善待他。”姬昌的声音微弱却坚定。

姬发泪流满面,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说道:“父亲放心,儿臣定当不负所托,让西岐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善待义弟。”

姬昌又看向姜子牙,说道:“丞相,发儿年轻,还望你多加辅佐,莫要让西岐的基业毁于一旦。”

姜子牙郑重地点头:“侯爷放心,老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姬昌听完,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缓缓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华夏历 1641 年夏,这位仁德的西伯侯驾崩,西岐城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姬发继位,自称武王,追尊父亲为文王。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父亲的遗愿和西岐百姓的期望。他拜姜子牙为相父,决心继承父亲的志向,结束这乱世,给天下一个太平。

西岐城全民戴孝,白色的布条挂满了大街小巷。百姓们痛哭流涕,他们自发地聚集在街头,为姬昌举行盛大的悼念仪式。哭声回荡在整个西岐城,仿佛是在诉说着对这位仁德之主的无尽怀念。

文王驾崩的第二天,西岐城的气氛依旧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清晨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却无法驱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哀伤。

就在这时,城外来了一个年轻小伙。他面皮白净,身姿挺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背包裹,手提黄金棍,步履坚定地朝着城门走来。守城的士兵见他气质不凡,赶忙上前询问。小伙朗声道:“我乃西伯侯姬昌的第一百子,雷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