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89.3万

第69章 姜子牙兵进潼关

书名: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字数:3687 更新时间:2025-02-15 01:48:14

词曰:

潼关烽火硝烟漫。战鼓急、旌旗乱。

子牙雄略运神兵,谋定三军攻战。

金戈铁马,横刀挥剑,豪气冲霄汉。

风云变色山川颤。敌阵破、呼声唤。

功成千古载英名,青史留书长赞。

尘沙渐定,残阳如血,归马思忧患。

黄飞虎、殷洪、南宫适三人郑重地向杨任道谢。黄飞虎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敬佩,开口问道:“杨大夫,你如今竟做了道士,且这武艺如此高强,其中定是有非凡的奇遇吧?”

杨任听罢,不禁长叹一口气,神色间流露出复杂的情感,缓缓道:“一言难尽啊。”随后,他的思绪仿佛飘回到了过往的岁月,开始讲述起自己的遭遇。

当年,杜太师惨亡,大夫梅伯被处以炮烙之刑,那一幕幕的血腥与残酷,让杨任对朝歌的朝堂彻底心灰意冷。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个充满权谋与黑暗的地方,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

那时的他,满心的迷茫与失落,不知未来在何方。然而,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又或许是命中注定的机缘,杨任竟有幸得到了清虚道德真君的指引。他毫不犹豫地拜在真君门下,渴望能寻得一条新的出路。

杨任清晰地记得,当他向师父表达自己想要习武的决心时,师父看着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你年纪已然不小,此时习武,怕是已晚。”可杨任怎甘心自己的下半辈子就这般浑浑噩噩地度过?他苦苦哀求师父为他洗髓,哪怕前方是无尽的痛苦,他也愿意承受。

终于,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与煎熬后,杨任成功地获得了如今这身过人的武艺。每当回想起那段痛苦的历程,他都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

后来,一个噩耗传来,黄天化惨死。清虚道德真君深知天下大势的变化,遂命杨任下山,去帮助姜子牙兴周灭商,以拯救苍生。杨任领命而行,一路风尘仆仆。

行至此处时,杨任遇到了一群贼人妄图劫道。以他如今的武艺,收拾这群贼人自然是不在话下。他轻松将其收服,并从他们口中得知了黄飞虎、殷洪、南宫适三人被囚,即将被押往朝歌领罪的消息。杨任深知黄飞虎等人乃忠义之士,绝不能让他们落入奸人的毒手,于是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

黄飞虎听着杨任的讲述,心中感慨万千,叹道:“杨大夫受苦了。”

杨任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王爷,我已出家,您不要再称我大夫了。那殷商的大夫,我是决不想再做了。”说完,两人相视而笑,笑声中既有重逢的喜悦,也有对过往沧桑的释然。

笑罢,黄飞虎神色一正,对杨任说起了穿云关的战事:“杨任,这穿云关如今战事吃紧,那龙安吉甚是厉害,我军已多番受挫。”杨任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说道:“王爷不必担心,有我在,龙安吉必败。”

于是,四人带领着归降的山贼,浩浩荡荡地向穿云关赶去。一路上,众人马不停蹄,心中都怀着坚定的信念。

穿云关前,军旗飘扬,喊杀声震天。杨任望着那紧闭的城门和城楼上严阵以待的敌军,毫无惧色。他转头看向黄飞虎,拱手道:“王爷,待我先去会会这龙安吉。”说罢,不等黄飞虎回应,杨任便手提宝剑,向着城门冲去。

城楼上的龙安吉见一陌生道士前来叫阵,心中不禁轻视,下令打开城门,纵马而出。

杨任见龙安吉出阵,大声喝道:“来者可是龙安吉?”龙安吉冷笑一声:“正是本将,你这道士是何人?也敢来此撒野!”杨任回道:“我乃杨任,特来取你性命,助周灭商!”

龙安吉大怒,挥舞着兵器朝杨任攻来。杨任身形一闪,轻松避开,随即展开反击。两人你来我往,剑戟相交,一时间难分胜负。

但杨任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顽强的斗志,逐渐占据了上风。只见他剑法凌厉,招式精妙,打得龙安吉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终于,杨任看准时机,一剑刺中龙安吉的破绽。龙安吉惨叫一声,跌落马下。杨任趁势而上,欲取其性命。就在这时,敌军中冲出数员大将,将龙安吉救了回去。

杨任也不追击,退回本阵。黄飞虎等人见杨任初战告捷,士气大振。

杨任在与龙安吉的交战中大败对方,随后与黄飞虎一同胜利返回周营。黄飞虎向姜子牙详细介绍了战斗的经过,姜子牙听闻大喜过望,赶忙命人设下营帐让杨任好好休息,准备明日出兵一举攻破界牌关。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周军整齐的阵列上,熠熠生辉。姜子牙在界牌关前列开阵势,旌旗飘扬,士气高昂。他果断下令,让武吉前往关前讨战,以激敌军出关迎战。

界牌关中,龙安吉在与杨任的战斗中受伤而归,正在营帐中养伤。徐芳在一旁忧心忡忡,满脸愁容地说道:“贤弟,你伤势不轻,还是暂且歇息,莫要逞强。”龙安吉却一脸执拗,大声说道:“义兄不必忧心,此伤无碍,我堂堂战将,怎能畏惧伤痛?明日定可继续出兵,杀他个片甲不留!”徐芳见他心意已决,苦劝无果,也只能无奈长叹。

一夜无话,寂静的夜晚被即将到来的战火蒙上了一层阴影。忽然,城外传来阵阵叫阵之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龙安吉听闻讨战之声,不顾伤势,提斧上马,怒气冲冲地冲出关去,徐芳无奈,只得紧跟在后边压阵,心中暗暗祈祷能有转机。

战场之上,黄沙漫天。杨任见龙安吉出战,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挺剑策马而来。龙安吉旧伤未愈,动作略显迟缓,力量也大不如前。几个回合下来,他已气喘吁吁,破绽百出。杨任看准时机,猛地一挥剑,剑如闪电,龙安吉躲避不及,被杨任一剑劈于马下,鲜血染红了黄土。

徐芳见龙安吉身死,悲愤交加,挺枪直奔杨任而来,誓要为龙安吉报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哪吒手一扬,祭起乾坤圈,只见那乾坤圈化作一道金光,飞速击向徐芳。徐芳猝不及防,被乾坤圈击中,当即落马。杨任趁机赶上,手起剑落,一剑刺死徐芳。

周军见敌军两员大将皆已阵亡,士气大振,如潮水般冲向界牌关。守关的商军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周军顺利占领界牌关,欢呼声在关隘上空回荡。

而此时,远在后方的武王因病卧床多日,终于病愈。姜子牙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人将武王接至界牌关。

当武王的车辇缓缓驶入界牌关时,姜子牙率领众将士跪地迎接。武王走下车辇,亲手扶起姜子牙,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姜丞相,诸位将士,辛苦了!此一胜,乃我大周之幸,天下黎民之幸!”众人齐声高呼:“武王万岁!大周万岁!”

姜子牙向武王详细汇报了战斗的经过,武王对杨任、哪吒等将士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当即论功行赏。界牌关的百姓听闻周军进城,纷纷夹道欢迎,他们饱受商纣暴政之苦,渴望着大周能带来和平与安宁。

在庆功宴上,武王举杯说道:“此次大捷,全赖诸位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杀敌。但我们的使命尚未完成,仍需继续前行,推翻暴政,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众人纷纷响应,誓言追随武王,共创太平盛世。

姜子牙在界牌关整顿军马,歇兵三日。这三日,军中上下一片忙碌,秣马厉兵,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充分的准备。三日后,姜子牙率领三十万大军兵进潼关。

旌旗蔽日,盔甲鲜明,三十万大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向着潼关进发。在离潼关十里之处,姜子牙下令扎下营寨。一时间,营帐连绵,炊烟袅袅升起。

姜子牙在大帐中与众将商议进兵之事。大帐内气氛严肃,众将神情专注。姜子牙目光炯炯,声音沉稳地说道:“潼关地势险要,守将余化龙父子想必也非等闲之辈,此番进兵,需得谨慎谋划。”众将纷纷点头,各抒己见。

正在此时,辕门官匆匆跑进来,禀道:“禀丞相,辕门外有陈塘关总兵李靖携二子金吒、木吒来投。”哪吒一听,是自己的父亲和二位兄长来了,心中大喜,叫道:“师叔,我去看看。”不等姜子牙答应,哪吒已兴冲冲出帐向辕门而去。

哪吒脚步轻快,心中满是欢喜。来到辕门,只见李靖父子三人正站在那里。李靖面容凝重,金吒、木吒也是神色严肃。哪吒上前喊道:“父亲,兄长!”李靖见到哪吒,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说道:“哪吒,多年不见。”兄弟三人相拥而泣。

不一会儿,哪吒带领李靖、金吒、木吒来到大帐。姜子牙率众将起身表示欢迎,说道:“李总兵能来相助,实乃我军之幸。”李靖拱手道:“姜丞相,李某愿效犬马之劳。”

话分两头,潼关守将余化龙,带领五子,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共同把守潼关。听闻姜子牙大军来攻,余化龙立刻召集五子于大堂之中,商议对策。

大堂之上,气氛紧张。余化龙面色沉重,说道:“姜子牙大军来势汹汹,诸位有何应对之策?”余达挺身而出,道:“父亲不必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姜子牙若来,我们应战就是。”余兆附和道:“大哥所言极是,我等兄弟齐心,定能守住潼关。”余化龙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转过天来,姜子牙在关外列阵。号角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太鸾奉命在关下叫阵,只见他手持长刀,威风凛凛,高声喊道:“潼关守将,快快出来迎战!”

余达听闻叫阵,立刻上马抬枪,出关迎战。余达身着银色盔甲,英姿飒爽,怒喝道:“来将何人,敢来挑战!”太鸾回道:“吾乃太鸾,特来取你性命!”说罢,两人便战在一起。

枪来刀往,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太鸾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呼呼风声。余达枪法精湛,枪尖闪烁着寒芒。转眼间,双方已战了四十余回合。太鸾渐渐力怯,招式开始变得迟缓。余达看准时机,一枪刺出,太鸾躲闪不及,被余达一枪刺于马下。

武吉见太鸾身死,心中悲愤交加,怒目圆睁,催马摇枪直奔余达而去。余达刚刚经历一场激战,额头上已渗出细汗,但见武吉气势汹汹而来,也只得举枪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