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

作者:冰玉草 | 分类: | 字数:40.5万

第163章 启城难守,启木决定西迁

书名: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 作者:冰玉草 字数:2269 更新时间:2025-02-14 01:50:41

秋去冬来,启城在炎黄部落和三苗部落的围困下,迎来了一个难熬的冬天。

炎黄和三苗把启城的四门都堵得严严实实,不放一个人出城。

有些人来反映,说城外的菜地被敌军占领,过冬缺少菜蔬吃。

启木就派人安慰族人,困难时期一定要克服。

启氏产盐,因此大户人家,喜欢腌菜腌肉腌鱼干。

启木带头拿出家里的腌菜和干菜,分配给那些贫困的族人。

他还派人去城内的竹林挖笋,奖励那些守城的士卒家庭。

还有族人想吃新鲜的鱼了,便寻了竹竿,站在城头上,从护城河里钓鱼。

还好启城内稻米充足,族人们倒也没有出现情绪上的大波动。

城外的炎黄和三苗部落,困城几个月,中间有三五次试探性攻城,无果,又退了下来。

一些思乡情绪较浓的族人,开始向他们的族长抱怨。

情绪集中汇总到一起,令羲仲和祝融也有些烦躁。

还是羲仲沉得住气,他眼中狠厉一闪。

“祝融首领,如果还有人胆敢提议退军,抓起来当众杀掉。”

祝融也觉得不能轻易放弃。

不然损失了那么多族人和物资,灰头土脸的回到部落里,那他的大首领之位,恐怕很难再保住了。

于是接连几日,有数十名带头跳出来的小氏族人,被当众斩杀。

果然一时间,军营内再无人敢提退兵之事。

羲仲下令,启城周围那么多大好的良田,不能浪费。

既然春天已到,拿出种子,种稻田。

这些出战的族人们,大多都是种田的好手,一听命令,也都专心的投入到春播中去。

这一种,就能看出三苗部落和炎黄部落的差异来。

三苗擅长种稻,而此地的田地和他们的江汉平原相仿,所以种稻得心应手。

炎黄部落,多居北方,以各种粟,黍为主。

后来启河将小麦,还有红薯,土豆的种子传播至此,他们也开始耕种。

如此启城周边的数千亩稻田,也变成的忙碌起来。

启氏长老会看到机会,决定派启干带兵出击。

趁着夜色,启干带了两千族人,连夜出城。

他们这次的目的就是破坏。

一夜功夫,将启城方圆二里的新播种的庄稼,全部毁坏。

心血被人毁坏,这也激起了炎黄和三苗的怒气。

他们纷纷请战,必须攻打启城。

羲仲和祝融商议,觉得士气可用。

于是,他们开启了一场,全力攻城之战。

他们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布置了几百农人和奴隶,作为佯攻。

而北城则布置了两千悍勇之卒,全力攻城。

这一场守城战,启氏判断失误,北城安排的守卫相对薄弱。

只用了一个时辰,北城墙便有敌军攻上城墙。

有一股一两百的敌军跳下城墙,杀入启城内。

消息传到城内,启氏族人,人人自危。

关键时刻启木大长老,命令所有长老返回城内。

让他们挨家挨户的劝说,拿起各种武器,上城墙将城内的敌人赶出去。

而启木则亲自去往各个作坊,召集那些作坊内的族人们,抵御外敌。

启氏族人被鼓动起来,携家带口,拿着各种工具上城御敌。

经过两个时辰的拼死抵抗,北城的敌人被打退了,城守住了。

可是坏消息传来,流窜到城内的一两百敌军,虽然最后被屠戮干净。

但是他们的破坏力可不小,大小作坊被烧毁了四五处。

民房被烧了数十处。

最严重的是有两处粮仓,被敌军攻破,一把火付之一炬。

后来据统计,场内剩下的粮食,只能供族人们维持到今年秋天。

启木决定封锁消息,严禁人议论传播粮仓被烧一事。

可那么大的火势,堵不住百姓的嘴呀。

各种负面情绪在城内,逐渐蔓延开来。

城外的炎黄和三苗部落这次攻城,损失也非常之大。

也不知道城内粮仓被毁一事。

羲仲和祝融也产生了些小矛盾。

因为此次攻城,三苗部落士卒全部在北城。

他们损失最大,带来的两千士卒,能战斗的还不到五百。

加上其他的杂役和奴隶,只还有千人左右。

看到这么大的损失,三苗部各个氏族首领的心在滴血。

他们合力向祝融请命,不能再打了必须撤。

祝融的心也不好受,他自己的本族人死伤也不少。

最终他没有顶住各个小首领们的劝说。

竟然招呼也没打,带着残兵败将走了。

等羲仲得到消息时,已经晚了。

羲仲破口大骂,三苗部落太不仁义了。

三苗一跑,炎黄部落的军心也不稳了。

各个氏族首领们前来劝说羲仲退军。

等到羲仲犹豫不决之时,好消息来了。

帝尧竟然亲率三千大军,一路南下,驰援羲仲来了。

原来去年一入冬,羲仲便将此时的军情派人送回平阳。

帝尧思索一夜,决定派兵支援。

生力军一到,炎黄部落士气大胜。

帝尧听取了羲仲的建议,暂时先不发动攻击。

等士卒休整几天再说。

城内,启氏长老会炸锅了。

炎黄部落来了援军,且人数很多。

启氏长老会上,一部分长老们动摇了。

“大长老。现在我启氏危矣。不如派人和谈,向炎黄部落臣服吧。”

“是啊大长老,城内粮食不足以养活这么多族人。破城是早晚之事。不如现在投降。还能保我启氏一族不灭。”

有投降派就有主战派。

启干第一个站出来不服。

“你们这些懦夫。启城乃是启河大长老一点一滴的亲手造起来的。他如果在,会向别人臣服吗?我城内还有近万族人。我愿意带他们杀出城去,和炎黄一决生死。”

启木此时也在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

“大长老,要臣服就早点臣服。等炎黄部落一开战,我等皆变成奴隶。那启氏一族就亡了。”

“大长老,不可。在西方,还有我启氏的另外一个分支。我们可以向他们求援。”

“他们在千万里之外,来去要一年之久。启城已经坚持不住了。”

启干剑都拔出来了。

“大长老。干绝不降。他炎黄大首领是我启河大长老的学生。哪有老师向学生臣服的道理。”

这句话,深深刺痛的启木的心弦。

最后他下了一个决定。

“我决定带领族人离开越地,前往西方的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