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美人掌中娇
作者:浅瑾 | 分类: | 字数:55.8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宋仁宗郭皇后【127】
见父子两个说完话,张茂则才上前道:“官家,工部尚书宋祁求见。”
宋祁这个时候来求见,难不成是工部的火器改革有了重大进步?
“快把人请进来。”宋绾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迫不及待,赵暄眼睛也亮了起来,宋老师和爹爹都是资善堂的格物课老师,在宋老师的课堂上,赵暄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除了范大人的课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宋老师的格物课。
“宋老师!”看着一身官袍、风流肆意的宋祁走进殿内,赵暄立马从椅子上跳了下来,跑到宋祁面前喊了一声,伸出小胳膊就要搀着他。
宋祁失笑不已,他今年才将近而立之年,不是老的走不动了,用不着别人如此照顾,不过太子殿下的举动还是让他的心口熨烫不已,他顺其自然将手搭在赵暄不算健壮的胳膊上:“劳烦太子殿下了。”
“瞧着你们师生感情深厚啊。”宋绾在边上看着,笑着调侃了一句。
“是太子殿下肖官家,聪慧懂事。”
“好了,你我君臣在私底下就不必如此拘谨,快说说你今日来是有何事?”
宋祁得官家看重,但他不骄不躁,火器营事务繁忙,如今正值研发的紧要关头,他身为负责人更是繁忙的很,若非有事,非必要不会来福宁殿求见宋绾。
宋祁言毕也不再废话,他从怀中掏出一摞纸:“淮南路一雕刻工名为毕昇,改进了雕版印刷,他用胶泥做成了活字,火烤进行定型后,刷墨水于其上,便可以覆盖纸张进行大规模的印刷。”
“目前经初步预估,活字印刷的效率是原来雕版印刷的五倍之多。”
说到这,宋祁的脸色不由郑重,神情中难掩对毕昇的赞赏。
他先前坚持万般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但是官家和圣人让他知道匠人的贡献或许比读书人更多,职业应当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枉他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这个道理都现在才懂,真是羞惭至极。
宋绾轻拍了下脑袋,怎么就把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
远在杭州的毕昇竟然跑到了洛阳,看来是她颁布的“工匠版求贤令”起了很大的作用。
要知道虽然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但是却并未在宋朝得到广泛应用,宋人更习惯于使用雕版印刷。
“当真如此神奇?”宋绾配合的做出惊诧的表情:“正好范卿主张精贡举,朕打算在各地扩大官学的规模,活字印刷若真是效率如此之高,于官学是大有益处。”
打了瞌睡就送枕头,今天早朝还在吵扩大官学劳民伤财,财政本就吃紧,台鉴和宰执都不同意朝廷将大笔钱财都投入官学当中。
就连范仲淹隐隐都不站在宋绾这边,他提出精贡举,旨在让诸路官学将经义之学作为教授的主要内容,科举取士先策论后诗赋,为了选拔出实干的官员,而非只会吟诗作赋、空谈误国的蠹虫。
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
宋绾却认为教育乃是根本,扩大官学,是为了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可以将家中子女送去学校读书,读书才能明智。
宋绾带着赵暄跟在宋祁后头去工部见证活字印刷术的神奇。
“官家稍等。”
宋绾要见毕昇,宋祁马上着手去安排。
不多时,他便带着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男子走进殿内。
“草民毕昇拜见官家。”男子见到宋绾便伏地跪拜,他的眼神躲闪,身上却带着一股子利落,远远的还能闻到一股墨香。
“快起来吧。”若不是怕吓着他,宋绾都想直接冲过去把人给扶起来,这位可是技术型人才。
毕昇将目光投向宋祁,得到这位大人点头后,他才把头抬了起来,佝偻着腰缩在宋祁身后。
宋祁无奈,但也理解毕昇的心理,当初他参加殿试初见天颜,差点没吓得腿软。
这时赵暄好奇的开口问道:“毕先生是怎么想到将一整块雕版拆成活字的?”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毕昇便没那么害怕了,竟一时没注意到太子殿下对他的称呼。
陶活字是他最为引以为傲的的创作,他讲起这个的时候,眼里都在泛着光,“草民在杭州的一家书铺做一些印刷的工作,前些年倒还好,因为印刷量少,雕版印刷勉强能供应的上书籍的制作。”
“但近些年,朝廷的邸报、还有那些科举的书籍爆火,往往是刚上架就售空了,雕版印刷的书本远远供应不了书铺的需求。”
“书籍的种类繁多,所以往往需要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刻版用来印刷,每印一本书就要重新刻版,极其耗费时间。”
“草民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短时间内造成刻板呢?询问了许多老师傅,又看了一些前人关于印刷的经验,草民终于想到了,为什么不能刻板上的字分开?”
“草民发现常用的汉字只有几千个,每次印刷时只要把需要的字挑出来按照书籍的顺序排列,再也不必去重新雕刻刻板,这样不就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宋仁宗郭皇后【127】
毕昇直到说完才发觉刚才自己的话似乎讲的太多了,也不知道官家、太子殿下、还有宋大人会不会觉得冒犯?
他小心翼翼的观察宋大人的脸色,见他面上极认真的听着,这才松了一口气。
宋婠感叹道:“原来这小小的活字是这么来的。毕先生的创造力令朕叹为观止,活字印刷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发明。”
毕昇的脸色涨的通红,他连忙摆手:“当不得当不得,我只是一时突发奇想。”
赵暄狠狠点头,应和着他爹爹的话,眼神亮晶晶的看着毕昇:“毕先生不要谦虚呀,活字用到印刷当中,以后就可以做出好多好多本书,到时候天下人人都有书可读,人人都可看报,通晓天下事,毕先生功不可没呀。”
真的吗?毕昇一时怔住了,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雕刻工,他做出来的东西有太子殿下说的这么厉害吗?
宋婠揉了揉赵暄的脑袋:“太子说得对,活字印刷利天下,利后世百代。”
“如此,朕想邀请你去工部格物院任职如何?”
官家将工匠直接提拔到朝中做官,宋祁即使已经经历过好几次,但还是忍不住心惊。
在日后工匠也能为官的情况下,那他们寒窗苦读多年又是为何?
但他知道格物院为了研究而设,掌管权力甚少,目前看来官家有意将其培养成一个超然物外的司部。
宋祁好歹为官几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毕昇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可以给自己带来天大的好运,他几乎是眼含热泪的跪在地上实实的磕了几个响头:“草民……草民……愿意!谢官家隆恩!”
“你识字吗?”宋婠又问。
毕昇点头:“草民认识字的。”
“那宋尚书日后会给你几本书,记得读,日后多跟宋尚书在工部培训班学习。”
在宋婠看来,毕昇这个人是很有成为发明家的天赋的,接受教育之后,未必不能成为宋代的“爱迪生”。
工部培训班就是为了这样一群人设立的。
“草民听命!一定好好跟宋大人学习!”毕昇就差没指天发誓。
宋祁闻言心中便有数,他将人引荐到官家面前,便知道此人定会受到官家重用。
“那便带着朕和太子去看看活字是如何印刷出书籍的吧。”
洛阳皇宫比东京皇宫大上许多,再加上后宫没有很多人要安置,宋婠便做主移出一些宫殿用作朝廷官员办公之所。
工部的场地因此比过去大了好几倍。
宋祁斥巨资在格物院分置了好几个研究院,被军器司、水利司占去几个后,还有好几个院子是空置的。
宋祁带着几人走进一间研究院,侍从取来毕昇事先已经刻好的一版活字,宋婠将这一个月的邸报递了过去,“印刷这个吧。”
亲眼见着毕昇独自一人在短短一天时间将一沓报纸全部刻印成功,即使是宋祁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其中花费的大量时间都是在书籍排序上。
若是换成雕版,刻录三十份雕版,需要三十名雕刻工刻录至少两天才能完成。
这样一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宋婠却是知道两者各有优劣,她拿起一颗磨损的很严重的活字递到几人面前:“活字印刷虽然方便,但也有些缺点,你们瞧,这个字不过是印刷了三十遍,笔画就有些不清楚了,需要更换。”
“能不能像雕版印刷一样做成木活字?”
“或是换一些更加坚固的材料,比如铁和铜?”
宋婠讲完,毕昇若有所思。
“草民还需要时间再探索一二。”
宋婠安慰了句:“不着急,慢慢来。”若是可以,将刻蜡纸的油墨印刷做出来,又是一大进步。
将毕昇感动的稀里哗啦,暗自决定今天回去就要试试官家的法子。
毕昇是个做实事的,朝廷上还在为了宋婠直接将人提拔到工部授八品官的官衔,吵的不可开交,很多进士和同进士刚入朝也不过是七八品,他就已经飞快的改进了泥活字,不仅做出了木活字,还有铁活字、陶活字、瓷活字、铜活字,各自比较了优缺点。
铜活字和瓷活字耐热稳定且坚固,但是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造价最高。
木活字成本低,但是易损坏,且因为木头的纹理不一致,适合制作木活字的种类很少。
综合比较下来,目前适合大量投入市场使用的是木活字和铜活字。
被后世广泛使用的铅活字是活字印刷术被传到欧洲后,十五世纪被欧洲人发明出来,目前宋代还不具备制造铅合金的条件。
宋绾想起她在原世界小时候上学,学校没什么钱,老师就用老式油墨印刷学习资料、手抄报之类,也是很方便的一种法子。
她对老式油墨印刷机的制造方法一点印象都记不起来,只能描述一个大概,毕昇听的似懂非懂。
“就当是朕在胡说吧,不强求你做出来。”
虽然官家这么说,但毕昇还是下定决心要把官家描述的机器做出来。
官家对他这么好,让他做官,他不能辜负官家对他的信任。
毕昇虽然一直待在格物院,但是外头的风言风语还是听过一些的,他知晓朝中的那些相公都对他未经科考便被授官,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没读过几本,相公们都耻于与他同朝为官。
他第一次听见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委屈的很,工部先前因献上掠子、改革农具被授官的前辈告诉他:“官位是官家授的,只要官家不对我们不满,不撤去我们的职位,朝廷的相公就拿我们没办法,不必在意他们的怎么看。”
“只专注为官家做事,研究出成果造福百姓,就不负官家信任我们这些低贱的工匠一场。”
听完前辈的话,毕昇只觉得眼前的道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宋婠让宋祁帮毕昇将活字印刷术在格物院其下的专利司做登记
毕昇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前笑意盈盈的尚书大人,差点失声尖叫:“也就是说,日后无论是书铺还是官学,他们若是想要使用活字印刷书籍,就要额外给我一笔钱?”
“是的。”
对工部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好事,宋祁身为工部尚书,保护他部下成员的发明成果,他义不容辞。
虽然在官家提出要成立专利司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和此时的毕昇差不到哪里去。
“臣谢官家!官家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官家!官家万岁万岁万万岁!”毕昇抱着怀里的申请材料,兴奋的脑袋晕乎乎的,他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在做梦。
从前他在书铺做着一个月俸只有五贯钱的雕刻工,从没想过他还有这一天。
别看台谏和中书对格物院的存在颇有微辞,但是格物院一旦发明了什么新东西,他们闻着味就来了。
第一个去专利司申请使用活字印刷的是进奏院。
他们日常主持邸报的撰写和发售,对活字印刷的依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