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 分类:都市 | 字数:1.2千万

第451章 福气人儿

书名: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字数:4789 更新时间:2024-10-21 00:40:44

第451章 福气人儿

宁卫民非常清楚的记得,2020年的时候,京城的古玩市场是个什么熊样儿。

惨淡的不像话!

相关从业者叫苦连天!

无论多大多有名的古玩城,甚至潘家园、琉璃厂都一样,许多商铺连房租都挣不出来!

但艺术品拍卖市场却偏偏欣欣向荣,上拍的古董文玩的价格屡创新高。

两相对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不用说,这肯定是会让大部分老百姓摸不着头脑,或许还会有人归咎于疫情上。

但业内相关从业人员是心知肚明的。

原因明摆着,其实一捅就破。

说白了,不过是因为建国后古玩交易,基本上是建立在“运动”退赔物资基础上的。

十分有限的资源,多年来已经被利用开发得差不多了。

随着秀货和老货让国内外的藏家越买越少,资源枯竭。

几乎所有的古玩交易市场都变成了纯粹的工艺品市场。

真正称得上老物件的玩意能达到百分之十就不错了。

哪儿还会有捡漏的机会?

自然市场就失去了民心,散了人气儿,难以避免的走向了没落。

此前可大不一样,市场上的东西确实很丰富。

有眼力、收藏经验丰富的藏家确实能淘到宝贝。

这才是刺激市场繁荣的不二法宝。

以京城最知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为例。

据统计,2005年到2015年之前,这里每年出一两件真品绝对不是谣传。

1995年到2005年,古玩交易最火爆的那个时候。

潘家园旧货市场甚至每月都能出一两件真品。

当然,真正要说是淘宝捡漏的好时光,那还得说是1978年到1990年之前。

那段时间,古董的价值几乎没有被发掘出来,人们可真是拿宝贝当破烂卖啊。

所以说,宁卫民收留孙五福,雇佣他帮着自己游走街巷收东西,实在是再明智不过的一招妙棋了。

这年头,哪怕就是闭着眼去收,也能收上来不少真东西啊。

当然,尽管如此,在孙五福上岗前,宁卫民还是给他做个了短期培训。

以便他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掌握收货的诀窍。

第一步,当然就是踩点了。

宁卫民除了花四百多块给孙五福买了辆新的平板儿三轮车外,还给他配了一张京城地图。

他甚至让孙五福骑着三轮,拉着自己按图索骥,去主要的核心地段转了转。

大致圈定的收货范围就是北不过德胜门,南不过大前门,东不出朝阳门大街,西不出阜成门大街的平房地区。

道理很简单,京城向来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之说。

那是历史客观原因造成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想收好东西,当然就要去过去达官显贵聚居之地,这叫有的放矢。

也只有东城区和西城区那些府门、宅门的老平房里,才住着家底儿丰厚的人。

至于楼房,几乎都是建国之后兴建的,新贵之家是很少有值钱的老物件的。

第二步,收东西也有个品类的限定。

宁卫民肯定不能让孙五福像过去似的,什么都收了。

要再收真的破烂,那不就是瞎耽误工夫嘛。

可要是想一一道明也够麻烦的。

且不说宁卫民难以说的周全,难免拉下一些,关键是好些东西孙五福就是听过也没见过啊。

还别说,宁卫民倒是真有办法。

他来了个最直接最省事的。

干脆把孙五福带到重文门内大街12号的“华夏工艺品商店”去了。

这家商店别看冠以“工艺品商店”的名义,可实质上却是1975年从廊坊头条“劝业场”原址迁过来的全市最大信托商店——“劝业场信托商店”,光在职职工就有四百七十余人。

另外。这里营业面积大不说,还是全市唯一可以供应外宾的旧货商店。

全市信托行收购点收上来的一些特殊商品,只有这里才可以销售,经营品种是异常丰富。

除了皮套钟、金壳表、高级衣料、高级皮毛、瓷器以外,还有工艺品专柜。

专门经营装饰品、欣赏品、古瓷、洋表、古玩、玉器及硬木家具。

一切旧货,就没有比这儿更全的了。

这岂不就是最合适的样板儿了吗?

所以宁卫民就指着这些东西,挨个让孙五福看,告诉他,“这里头有的,除了衣裳,你都能收。这里没有的,书籍、报纸、杂志、信件,这样有文字,带画的,你也可以收。至于其他的,咱可一概不收。”

孙五福也高兴,认为确实简单明了啊。边看边点头。

第三步,就是宁卫民教给孙五福怎么讨价还价了。

宁卫民别的不提,只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讨价还价是必须的。

人家要多少都别认为便宜,别为了省事一口答应下来。

否则对方就该不乐意了,说好的生意也能吹灯拔蜡。

其次,要是认为不错的东西,看上眼想买,也别锱铢必较,还得太低。

说白了,收东西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价钱上吃点亏倒不怕,怕的是人家认为你给价黑。

不但东西留着不卖你了,下回有好东西也不愿意再找你。

千万不能因小失大。

还有扯皮的时候,如果谈不拢了,又应该怎么说话呢?

绝不能说对方要的高了,得这么说。

“您要的价钱的确不高,可我的接受能力实在有限啊。我还是很诚心的想要和您做这个生意,您就再让点呗”

人都是一样的,说话要照顾对方的感受。

拒绝也不能让对方不高兴,那才会有接着商量的余地。

什么是和谐啊?

双方都情愿妥协一步,那才叫和谐。

要说这几条可不难学。

孙五福认认真真记下来,只要多实践那么几次,也就掌握了。

至于买错了,宁卫民可全不担心。

他也让孙五福一定别担心,说允许有失误。

于是四月初,在白玉兰谢幕,粉玉兰争艳之中。

初步接受完职业培训的孙五福,就在三轮车前挂个“高价回收老旧家私”的牌子,重新走街串巷,成了康术德的同行后辈,一个新时代的“打小鼓”的。

应该说,要是和过去单纯收破**起来,孙五福绝对是鸟枪换炮了。

他不光三轮车是新的,蹬着省力得很。

而且衣着干净、体面,本钱也雄厚。

关键是只收少数值钱的东西,没了体力活了。

那真是跟逛大街差不多,看看风景优哉游哉的活计。

但可惜的是,开张之后,头一个礼拜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他还真没收上来什么真正的好玩意。

归了包堆儿一起说,也就三十来斤的旧书、旧报、旧杂志,十几件旧瓷器,两件旧木器.

还有一个砚台和一个铜制汤婆子罢了。

这不免让他觉着有点不好意思,生怕宁卫民觉得他能吃不能干。

好在宁卫民倒也真的不着急。

他知道这事儿得慢慢来,得往长远了看,反倒宽慰起孙五福来,让他别灰心。

而且还告诉他,说他收上来的这些东西。

其中就那么三五件是民国的仿瓷,有一件道光民窑粉彩碗,和一个红木花架子。

以当下的行情来说,足以和付出的成本持平了,其他的东西就等于是白饶的。

这并不能算是亏本,一样有赚。

如此,孙五福才算得以安心,还能继续坚持下去。

果不其然,到了第二个礼拜就真的大不一样了。

也不知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否极泰来这么一讲

还是因为孙五福人太老实,应了吃亏是福的老话。

这礼拜简直都邪门了,孙五福居然接二连三捡着了大漏儿。

在极短的时间里,他不但带给了宁卫民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他自己也落着了极大的实惠。

先说这头一遭。

孙五福啊,居然用九块九就从个老太太手里收了个康熙官窑仿成化的青花大盘。

这盘子在老太太家里,一直是干什么用的呢?

是用来养蒜苗用的。

京城过冬,不是缺少蔬菜嘛,这老太太就好跟家养点蒜苗吃。

可问题是养蒜苗有味儿啊。

眼下,老太太的儿子马上就要结婚了。

这小子的对象,也就是老太太的儿媳妇,特别不喜欢婆家满屋的大蒜味儿。

就为这个,老太太只能放弃自己的家庭小菜园了。

当然也就觉着这盘子没了用处,才想要把这它卖掉,换俩钱儿的。

按说呢,原本卖给谁都行。

可就因为头几天,孙五福打这儿过,刚刚花了五块钱,从老太太手里买走个建国后江西生产的青瓷茶壶。

结果错有错着,老太太就因为他当的这回冤大头,认准了他给的价钱比其他人给的都高。

觉得他人实在,给的价格好,还好说话。

家里的东西还非他不卖了,这盘子就专门给他留着。

就等他去的那天,特意卖给了他。

当时见着这盘子,这孙五福还记着宁卫民的嘱咐呢。

人家老太太要十块,他认为怎么都得还个价,就说十块不行,得九块九。

就这样,人家老太太还以为他是故意幽默,给逗得一乐,这事儿就成了。

而孙五福本人,是直到回去之后把这盘子给宁卫民看了,才品尝出这笔生意的甜味来。

因为他实在没想到,宁卫民居然为这个盘子,给他发了十块的奖金。

不用说啊,大团结拿手里了,他也乐了。

第二件东西,说起来更绝。

那是个被一家子因为家庭矛盾打架,抄起家什乱砸,毁得不成样的一个老座钟。

ωωω ◆тt kán ◆¢ ○

玻璃壳全碎了,木质表壳伤了,钟摆也掉了,表针都不走了。

那家人呀,连修都懒得修了,认为修好了也没什么价值了。

他们见着孙五福,一开口就蛮不客气的要十五。

而孙五福当然不干,扭头就走。

这就被人家给拦下了,非让他出个价才行。

最终之所以孙五福会掏出八块买下这破玩意。

不是为别的,只是因为他记着宁卫民说的,“只要是老东西,多破多旧的不嫌弃”这句话。

结果没想到,这次他回去一见着宁卫民,这座钟的木壳子居然完全裂开了。

钟表里头的东西,直接从他手里,就“噼里啪啦”全散出来了。

而且全砸他脚上了。

当时给他疼得啊,又气又臊得慌,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交代这事儿。

他沮丧的认为,真做了一回赔本买卖。

但更想不到的还在后头呢。

宁卫民居然乐了,走过来高兴的一拍他肩膀“你小子真行啊!”

就弯腰从地上那些乱七八糟的零件里捡起一根金灿灿的东西。

这时孙五福再从宁卫民的手里定睛一看,才喜上眉梢,琢磨过味儿来。

敢情宁卫民的手里拿着的居然是一根金条。

那是无人知道,一直藏着座钟里的宝贝,要不是表壳子碎了,还露不出来呢。

而后经过精确的称重,这金条居然有三百一十二克,足足十两重的“大黄鱼”啊。

就这样,孙五福就又得了五十块的奖励,美得他几乎一夜没睡。

躺被窝里净哼哼那句戏词儿,“我本是出山虎,独自一个”了。

但五十块也仍旧不是孙五福拿奖金最多的一回。

最多的那次,宁卫民给了孙五福足足一百块呢。

而且也是因为那一次,孙五福才彻底成了宁卫民心里永远都吃不了亏的“福将”。

具体怎么回事呢?

这事儿要认真琢磨起来都可乐。

那天啊,孙五福照旧如常,是早上八点蹬车出门,从天坛公园西门出去的。

结果反常的是,才俩小时他就又回来了,一直找到宁卫民办公室去。

挺大的人不但哭了。还委屈至极地说宁卫民刚给的五百块钱全让人抢走了。

同时他还有点惊慌失措。明明吃了大亏,却不敢去派出所报案,生怕警察把他给当成犯人给抓起来。

宁卫民当然好奇了,就详细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受欺负了,还不报警啊?你亏心什么啊?这不太窝囊了。

孙五福这才说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敢情这天,他蹬车经过一条胡同的时候,被两个小年轻给拦住了。

俩人指着他车上的牌子,鬼鬼祟祟说有铜卖给他。

孙五福说不要铜,那俩人还不依不饶,直接就把地上的两个大麻袋扔孙五福车上了。

然后口口声声说麻袋里少说二百斤的铜,伸手就找他要六百块钱。

孙五福打开一条麻袋一看,当时就吓一跳,里面全是泛着锈迹和土渣的铜钱。

这玩意根本就没法卖废品站去,非得让人抓了不可。

他就说“不要不要”。

没想到俩小子鲁得很,一起上手,干脆就把他按在地上了。

搜光了他身上的钱之后,拔腿儿就跑了。

等孙五福起来的时候,人已经不见了。

他一琢磨,这事儿哪儿说的清楚啊。

天知道这些铜钱,这俩小子哪儿弄来的,备不住就是贼赃,或是哪个坟头刨出来的。

他们觉得棘手,全扔给自己了。

自己要去派出所,怕不是也要被当成倒卖文物的贩子了……

而他讲述的这段儿经历,简直让宁卫民笑出了眼泪。

尤其是当验看过车上被拉回的两大麻袋铜钱。

差不多都是品质不错雍正通宝,而且像是宝南局所铸造之后。

宁卫民就更是心怀大畅了。

要知道,雍正皇帝在位仅有十三年。

雍正通宝可是古币里的一匹黑马啊。

就这些钱,差不多得有四百来斤,估计得两万个左右。

三十年之后最少值一千万啊。

偏偏孙五福什么都没干,就有人主动送上门,想不要都不行。

要按份量算,有可能都不到两块一斤收上来的。

天地下还有比这更没理可讲的事儿吗?

在他心里,孙五福那真是无人能及。

绝对是三千年一开花儿,三千年一结果儿,再过三千年才得成熟的这么一款福气人儿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