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开局打脸战神赘婿
作者:反听 | 分类:都市 | 字数:118.8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九十一章 急迫(21)
五月望日,宜嫁娶,祭祀,安香,忌开市,作梁。
寅时三刻,皇城禁宫的朝阳门外,此时已经站满了人群,今日是一月一次的大朝会,平日里难见一眼的正卿,大夫,也都纷纷出席。
乌泱泱的人影矗立,一眼望去恐怕多达二三百人之多,但此时的朝阳门却鸦雀无声,不见半点窃窃私语之音。
正衣冠,肃音容,这是自古礼法,也是尊君之道。
只静待了盏茶功夫,呼啸的风中便传来了三声净鞭响,紧接着中门大开,宫中内侍层层而出,一个接引着一个,向着温德殿而去。
珠帘垂落,香烟衮浮,明灯闪耀,凤尾扇开,正是当今天子驾坐殿上,亲迎百官入朝。
手捧朝笏,百官见天子亲迎,自然也不敢怠慢,连连鱼贯而入,叩地高呼万岁,声彻云霄。
如此盛大朝会,百官汇璨,天子和睦,方不负南越四百年国祚,更有诗云:
黄金殿上现金舆,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声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高坐温德殿上,待天子受过百官朝贺之后,便见一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话音初落,只见班部丛中有一人走出,正是当朝参政柳彦博,只见他出班奏曰。
“自去岁江淮水祸,蛮群趁势作乱,以至生民倒悬,万灵涂炭。然,幸得宣王神武,力诛蛮首,方得太平,此功莫焉,望圣人垂恩,以安三军之心。”
天子听奏,眉心掠过了一丝不喜,心中暗附道,宣王有功不假,但已授七珠之赏,今日还如此姿态,意欲逼宫乎?
正欲开口之时,却又见班部丛中走出了一人,正是那当朝驸马,王基。
快步走出班丛,王基拜罢起居,奏曰:“圣人容禀,柳大夫所奏之事,微臣不敢苟同尔。”
听得王基语言,天子好奇,遂故作倾听之状,挥手示意王基继续。
“宣王虽有兵锋之胜,然杀戮过重,以至江淮之地十里不存三户,此乃有悖人伦之法。”
“况,自古兵者,凶也,微臣料定不出六月,江淮之地必定盛行瘟疫,生灵万民必定倒悬之急。”
“值此水灾兵祸之刻,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以禳天灾,救济万民。”
王基一大段说辞脱口而出,虽未明指宣王,但话中的意思谁都明白,值此国难之时,难道你一个宣王的赏赐比万民恩赦还要重?
虽然知道王基这是在危言耸听,但柳彦博却无力反驳,毕竟王基说的是事实,他只是夸大其词了而已。
瞧见柳彦博讪讪而退,天子眼眸微动,遂开口道:“赦政事堂草诏,降江淮罪囚,免民间税赋,令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为万民祈福。”
圣言一出,此事自然是尘埃落定,百官也不敢置喙,纷纷低头高呼万岁,直喊圣明。
片刻静谧之后,又有一人捧着朝笏,从班部中跨步而出,其人正是方瑾之父,方鹏。
“圣人容禀,微臣自昨夜接过御令,时日不敢怠歇,终将公孙言琪捉拿归案,现今已移交宗室府衙,俯望陛下发落。”
此言刚出,便见朝堂之上顿响窃语之声,百官也是面色各异,姿态百出。
紫宸台上,天子的眉心一纠,沉谧了片刻之后,方才开口道:“着三司设案会审,宗府傍听监查,待出结论,再交朕亲察。”
听得天子圣言,方鹏手掌一紧,朝笏都被捏弯了些许,说是三司会审,但却有宗室监查,这明摆着就是要保公孙言琪了。
前后费了这么多周折,就算不为了南境将士,方鹏也要给自己儿子一个交待才是。
刚欲继续上奏,却又听得紫宸台上的天子开口道:“此事周折,幸有将军日劳夜苦,方能尘埃落定,故此,朕欲加将军五官之职,将军以为如何?”
五官者,即五官中郎将是也,比二千石,掌屯门五营,宿卫殿门,出充车骑,比之方鹏原先的护黎中郎将,就是一个京官一个地方官的区别了。
虽然手下不能继续统领南境十万将士了,但却掌握着秣陵城的防卫力量,甚至可以说掌握着皇帝的身家性命,待遇不可谓不殊厚。
突然来这么一出,方鹏原先准备的说辞顿时便卡住了,可还未等到他出言,班部顿时便有人跳了出来,口中还大喊着不可。
“圣人,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啊!”
天子目光一转,见班部走出了一位身行力壮,锋芒毕露的老人来,正是那当朝太尉,王埨。
微倾身形以示尊重,天子饶有兴趣的开口问道:“爱卿高呼不可,试谈高见?”
“陛下,自古以来,岂有而立之年便担任如此重职的?况方中郎虽有功于廷,但据微臣所知,戴甲捉拿公孙言琪者,实另有其人也。”
面色微奇,天子遂问道:“何人?”
“方中郎之子,方瑾。”
王埨的话音初落,廷中顿时哗然,谁人不知方鹏之子今岁不过舞象之年,尚未及冠,如此少年却能行功于廷,众人不禁都有几分狐疑。
第二百九十一章 急迫(21)
瞧见天子的好奇目光,方鹏也面有得色,拱笏拜居道:“因微臣抱恙卧床,故此由小儿代劳,幸不负圣人厚望。”
得到方鹏肯定的答复,天子随即大笑道:“哈哈哈,元机倒是生了个麒麟儿啊,卿相,汝家有福矣。”
顺着天子的目光看去,只见阶下矗立着一道人影,年岁约摸大衍,长髯飘飘,身形颇有几分颓感显露。
听得天子的话语,人影这才缓缓的睁开双眼,只见其一双眼眸极其狭长锐利,彷佛能自顾其背,摄人心魄。
玉阶下这道人影不是别人,正是方鹏之父,方瑾之公,当朝正卿相,东城候,方冕。
“都是些小儿打闹,若能博陛下圣颜一笑,自当论功也。”
彷佛没有睡醒一般,方冕的声音很小,令廷中的百官大气都不敢出,只为能让天子听清。
待话音才落,方冕又再次闭上了眼睛,彷佛廷中正讨论的对象与他无关一般,这般避嫌姿态令天子大笑数声,随后开口道。
“善,既方瑾出身名门,又有功于廷,朕岂能不恩赏。”
“令政事堂草诏,加方瑾为羽林骑,隶建章营。”
... ...
东城巷,东城候府。
东城巷原名平丘巷,但自从方冕被表封为东城候之后,当今天子欲示荣宠,便把此巷改名成了东城巷。
秣陵城的贵族大户虽数不胜数,但要论其知名度,东城候府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经在民间有诗云:轻烟散入五候家,东城候府便是这五候之一。
东城巷虽说只是一个巷子,但占地面积却奇大无比,有足足有十数顷之大,而单单一个东城候府,便占了十之三分还多,足见当今天子的荣宠,方氏的权柄。
前后五进,院门悬顶,正脊高耸,卷云瓦当,亭楼峻拔,门窗红褐,既有高门之威严仪度,亦有贵户之繁奢美感。
更别说其中的设施更是齐全,车房,马厩,厨落,库禀,客庑等等,应有尽有。
去岁年中时节,有友人自北海来访,谓之方冕惊叹曰:“公之宅府,世所罕邪!”
可就是这么一座往来无白丁的鼎食侯府,此时却在中门口停了一辆乌蓬马车,在威严侯府的衬托下,显得甚是简陋。
侯府门前的家丁彷佛也见怪不怪了,只是偶尔撇上了一眼,眼神中还带着浓厚的敬畏,与丝丝的憧憬。
侯府内堂,栖香阁。
此刻已近巳时,方冕早从朝堂之上退了下来,除去一身官袍之后,整个人反而精神了几分。
落坐于上首主位,将桌上茶点推向一旁静侍的方瑾,示意他落座陪同。
方冕的姿态虽然随意,但方瑾却时刻不敢越礼,躬身告礼之后,方才落座了半个身子,矜持的拿起桌上茶点。
瞧见方瑾的姿态,方冕暗暗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今日朝堂之事,你已尽知矣,有何打算?”
耳畔听得方冕的话语,方瑾不急不缓的放下手中茶点,接过一旁侍女递来的湿巾,仔细擦拭完双手之后,才悠悠的开口道。
“孙儿年齿尚轻,德行浅薄,恐有负圣上寄爱,故欲上表请辞,望祖君成全。”
方冕闻言,颇有几分哑言失笑,但又觉得心怀甚慰,毕竟现在的少年人大多行事浮夸,锋芒过盛,方瑾懂得低调也是一件好事。
虽说羽林骑一职向来是贵族高门的自留地,凡入仕其中的,九成九必是世家子弟,但如果隶属建章营,那就会变了味道了。
羽林骑自文帝时期设立,于今已逾四百年时光,从初时的选拔五关各州良家子,发展到如今的世家自留地,足以映照出如今世家的辉煌。
羽林骑掌皇廊宿卫,侍从,可以说是最接近天子的人了,故此历代天子都颇为重视,发展的速度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
从刚开始的一营三骑,到如今的八营二十四骑,羽林骑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可到了今天,这股力量似乎并不只属于天子了。
除去一开始设立的建章营,如今还保留着选拔民间良家子的规矩,其他的七个营则成了世家子弟的入仕捷径,对天子可谓毫无忠诚可言。
这也是为什么方瑾听到隶属建章营时,心中毫无半点波动,甚至唯恐避之不及的原因。
自小养育方瑾十年之久,方冕自然是知道方瑾的心思,不过他却摇了摇头,一双鹰眸紧盯着方瑾说道。
“我知道你的顾虑,但既是天子圣命,为臣者岂能抗旨不尊?”
闻言,方瑾猛然抬起头颅,疑惑的看向方冕,这句话要是从桑舟的口中说出,方瑾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但是......
瞧见方瑾的疑惑,方冕挥手屏退左右,随后缓缓起身,望着阁楼外百花齐放的景象说道。
“繁华似锦,烈火烹油,如今的世家看似鼎盛,但却犹如这满园花蕾,受得雨露,难挨雷霆。”
“祖君,我方氏历千年,跨三朝,岂能以此弱蕾喻之?”方瑾不解其言,皱眉疑语道。
撑了撑腰板,方冕颇有几分感叹的继续说道:“世间万物,皆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五千年前的青皇朝是这样,三千年前的南齐朝亦是这样。”
“与这两者相比,区区方氏一族凭何例外?”
听得方冕的反问,方瑾张了张嘴,却始终想不到可以反驳的理由,但还是继续开口道:“可如今的方氏正值鼎盛之期,祖君或许杞人忧天矣。”
“荒唐,若人人都如你这般想法,那方氏一族就离覆灭堕落之日不远矣!”
耳畔突然传来方冕的训斥之声,方瑾顿时便知道自己失言了,连忙俯身叩地,无声告罪。
足足过半响,未等到方冕的惩戒,倒是听得他轻叹一声,颇有几分唏嘘的开口道。
“唉,这也不怪你,毕竟你自小便衣食无忧,不似我这般,长于庶支傍脉,观尽人生百态,难免缺了几分自醒之心。”
“你记住,虽然在这千余年的时光中,江南之地的世家发展到了鼎盛,但终究受限于这一隅之地,难有进取之心。”
“若不值此鼎盛时期以谋大事,恐终有大祸矣,居安而思危,这是我教你的最后一堂课,今后的路,当披荆斩棘矣。”
叩伏在清凉的地藤上,方瑾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坚定的答道:“诺。”
......
......
承德殿。
自今晨下了朝会之后,太子安煦就未出殿门半步,桌台上更是掉落了一张又一张的宣纸,墨迹也是挥撒遍地。
“殿下,三都教的人回来了。”随着蒋斌的快步覆进,令承德殿内的压抑气氛微微逝散。
笔锋一顿,太子安煦头也未抬,冷漠得说道:“查到了吗,到底是谁敢在秣陵城中行凶?”
沉默了片刻,蒋斌缓缓的摇了摇头,开口答道:“只带回了几具尸体,其他一概不知。”
“一群没用的东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留他何用?”桌台上的宣纸被安煦猛然一甩,飘满了整个承德殿中,让一旁的蒋斌低头不语。
数息过后,待到空中的宣纸铺满了整个地板,安煦颇有几分颓然的卧坐而下,挥了挥手道。
“告诉他们,桑府的事先放一放,马上去泉州把尾巴清理干净,已经丢了一个典农寺了,务必要保下公孙言琪这个佐军使。”
“若是此事再有差池,三都教就不用回来了,直接让他们去沧州吧。”
听得安煦这平淡的语气,蒋斌却面色肃然,郑重得行礼答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