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美人
作者:李想国的小鱼儿 | 分类: | 字数:63.6万
本书由和图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2章 济公是个疯和尚
夏有玉说,“一个演员可以期望自己鲲鹏展翅九万里,但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想明白了这一点心里就坦然了。
演员磨炼演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吴辉问,“游本昌老师学过表演吗?”
夏有玉说,“游本昌老师学过表演,他是科班出身。在1952年,也就是他19岁的时候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学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
1956年演毕业大戏的时候,他被当时的着名导演孙维世看中,进入了中央实验话剧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话剧院,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青年演员。”
吴辉问,“游本昌老师起点还是蛮高的,大学和单位都很有名,但他为啥演了几十年龙套?”
花池说,“上好大学,进好单位并不能保证能成为明星。你看这几十年,北电、中戏等国内四大着名艺术院校每年都从几千人里选拔最好的艺考生。
结果大多数当年的优等生几十年都只能演配角,或是普通主角,成为大明星的是极少数。”
夏有玉说,“游本昌老师自认为个头不高,长相也不出众,所以演配角他觉得没什么丢人的。
他说过,一部剧就像一桌美味佳肴,自己不是那个肘子,也不是那个黄鱼,他是那个佐料,他可以让菜肴更美味。”
吴辉说,“游本昌老师挺风趣,居然说自己是佐料!”
夏有玉说,“游本昌老师演过很多龙套,比如,老地主,小士兵,通讯兵、小排长、朝鲜老大爷、美军俘虏等。
他演过喜剧丑角,也演过革命伟人,有的角色都算不上龙套,就是一块站在那里不动的背景板。
不演戏的时候,他就坐在旁边看老演员排练,久而久之,他也琢磨出了很多表演技巧,演技也在不断提高。”
花池说,“游本昌老师难道甘心一辈子当配角?”
夏有玉说,“应该不是,他也想有朝一日成为明星,可能这也是他一直努力提高演技的动力。”
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会坚持演配角几十年?也没有出头之日。
游本昌老师笑着回答,我今天是配角,明天可就不一定啦!”
吴辉问,“游本昌老师在演济公之前有什么亮眼的成绩吗?”
夏有玉说,“有,他的表演功力是很深厚的。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游本昌老师演了一出哑剧叫《淋浴》一炮而红,全国闻名。
整个小品没有一句台词,但游本昌老师的表演动作逼真有趣,观众从头笑到尾。
也正因为在春晚上的这次哑剧表演,上海电视台才找到游本昌老师,请
他出演诙谐风趣的济公和尚。”
花池说,“济公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人物,要演出国人心目中的济公形象是
很难的。如果只是穿着破衣烂衫,拿着一把破扇子走在街上,这种邋遢的形象毫
无美感,观众会讨厌的。”
夏有玉说,“游本昌老师得到济公这个角色时,已经52岁了。
这是他人生中演过的第80个角色,前面79个角色,基本都是配角。
但他用高超的演技让一个破衣烂衫的济公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人物形象,说明他演出了济公的美好灵魂!毕竟心灵美的人是受人尊敬的。”
吴辉问,“游本昌老师怎样演出了济公的灵魂?这可太高深了!”
夏有玉说,“要演出人物的灵魂就要从外表到内心都有独特深刻的表现。
内心的表达是靠剧本台词和演员的眼神、表情表现出来的。”
花池问,“游本昌老师怎样首先做到外形像济公的?”
夏有玉说,“1985年,游本昌老师进入剧组后,首先要试服装。
服装师给他拿来了一件干净的僧衣,游本昌老师当时一看就觉得不合适。
济公如果穿着这么干净整齐的僧衣上街就不是济公了!
于是他把衣服挂起来,用一把剪刀到处乱剪,让它变成了一件破衣服;然后又把一双新鞋也剪得面目全非,十分破旧。这样他就满意了。”
花池说,“衣服做旧容易,演人物复杂的内心就很难了!一个和尚,是
疯子,他经历了什么磨难?还是天生精神不正常吗?但他又能普度众生,
这就很神奇了!”
夏有玉说,“外表的装扮最简单,神态的独特性就需要潜心研究。剧本
要求济公的面部表情是一半脸哭,一半脸笑,是哭是笑不知道。
这个要求就极其苛刻。要练成半哭半笑的面部表情没有捷径,只能苦练。
据说游本昌老师每天对着镜子练,练了三个月才找到感觉,能够自由变换半哭半笑的表情。”
花池说,“我想起现在电视上很多好看的男演员,演什么角色永远都是
一副表情,被称为面瘫演员。真正的好演员就是会用表情和眼神演戏啊!”
夏有玉说,“1986年春节前后,电视连续剧《济公》在上海电视台和杭
州电视台同步播出,当时就引起轰动,几乎万人空巷,人人每天晚上都
等在电视机前面等待济公出现。”
吴辉问,“电视剧里什么情节讲到济公开始一半脸哭,一半脸笑?应该
不是天生的吧?”
夏有玉说,“济公的故事发生在浙江台州,当地李善人的独子李修缘,就是后来的济公。
他早年出家当了和尚,多年后回到家里,发现父母双亡,家产已被恶管家霸占,他于是愤怒地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的家烧了。
当时有个女孩问他,为什么要烧自己的家,济公的表情开始半哭半笑,
他说自己出家就无家了,烧了家一了百了。他意识到自己哭的半个脸是
李修缘,笑的半个脸是济公。济公这个表情至今在表演界被奉为经典。”
吴辉问,“济公是个疯和尚,游本昌老师怎样演出疯子的感觉?”
夏有玉说,“游本昌老师起初也为找不到疯和尚的感觉发愁,他能想到
的影视剧和现实中的疯子的表现都不适合济公。
拍《济公》第三集的时候,摄制组在杭州西湖拍日出。有一天早上四五点钟,游本昌老师正靠在一个亭子的栏杆上休息,忽然听到远处的导演喊开拍了,游本昌老师赶紧穿上鞋往回跑。
但是鞋子没穿好,不跟脚,总往下掉,他跑得歪歪斜斜、拖拖拉拉。他
那一刻突然来了灵感,意识到这个状态不就应该是济公的疯癫外形吗?
于是这个走路状态就成了电视剧中济公走路的常态。
游本昌老师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就是,要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但是绝不可以爱艺术中的自己。”
吴辉问,“《济公》这部电视剧后来获奖了吗?”
夏有玉说,“1986年,53岁的游本昌老师获得第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
所有人都认为他将会片约不断,大红大紫,但游本昌老师后来接到了很多剧本,但他一个都没演。”
“他为什么一个剧本都不演?是嫌片酬低还是条件太艰苦?”花池问。
夏有玉说,“都不是。游本昌老师希望自己接的角色都是他有施展空间
的人物,但是给他递的剧本都是不合适的,都是浅显的角色,他不想演。
他认为,做演员要有自己的坚守,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该干的事,
不给钱也干,贴钱也干;不该干的事,给多少钱也不干”
花池说,“这个老爷爷很有个性啊!按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非常爱惜羽毛的演员。”